基于GEF和EMF的JavaEE快速開發(fā)工具設計
2.2 jStudio整體流程
jStudio的操作步驟包含新建模型文件、創(chuàng)建模型、生成代碼、生成數據庫及發(fā)布部署等,具體操作流程如圖1所示。通過圖1中所示的幾步操作,開發(fā)人員就可以在不寫一行代碼的基礎上,快速開發(fā)出一套包含每個模型對象增刪改查功能的JavaEE應用。

2.3 jStudio代碼生成機制
jStudio的代碼生成主要由EMF的代碼生成技術來實現。通過對JavaEE的應用,創(chuàng)建一個源文件,作為代碼生成和業(yè)務模型對象建立的基礎和輸入接口。在這文件上通過jStudio提供的圖形編輯器創(chuàng)建JavaEE應用的眾多業(yè)務模型對象,然后jStudio在后臺把它轉換成EMF的Ecore模型,最后再調用EMF的代碼生成功能為每個業(yè)務模型對象生成該對象的JSP頁面展示層、Struts控制層、Spring業(yè)務邏輯層和Hibernate數據持久層的全部標準JavaEE代碼。這些生成的代碼編譯、發(fā)布和運行后,將為每個業(yè)務模型對象提供數據增加、刪除、編輯和查看等功能。另外,jStudio將根據數據源為每個模型自動生成對應的數據庫表,減少了開發(fā)人員創(chuàng)建數據庫表的工作量。
3快速開發(fā)工具的實現與運用
3.1 工具的實現
3.1.1 圖形界面的實現
jStudio是可視化、圖形化的編輯器,其圖形界面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實現:
(1)外圍界面。jStudio的工作臺、透視圖、主菜單和向導這4個外圍界面分別通過擴展Eclipse的org.eclipse.ui.actionSets,org.eclipse.ui.perspectives,org.eclipse.ui.menus和org.eclipse.ui.newWizards擴展點來實現,并且在這些擴展點對應的必須要實現的方法中編寫所需的代碼。在編寫完自定義代碼后,這些擴展點在Eclipe平臺中將再次調用SWT和JFace的方法和函數,以實現所需的圖形、按鈕和界面等。
(2)模型圖形。模型在jStudio中對應的是業(yè)務對象,是javabean,對應著數據庫里的表。圖形是可以上下變長的矩形,上端是對象的名稱,下端是對象的屬性,隨著屬性的增加,圖形會不斷地變長。另外,圖形也可以把屬性折疊起來,顯示對象名稱。同時,雙擊圖形會彈出一對話框,在對話框中可以設置對象的各種屬性和信息。
(3)連接線條。連接線條表示業(yè)務對象與業(yè)務對象間的關系,類似于數據庫表間的外鍵關聯。連接線條帶有錨點,一端表示源對象,另一端表示目標對象,并能夠隨著源對象和目標對象的位置改變而自動伸縮,連接線條本身不能獨立存在,必須連接源對象和目標對象,且總是在其他圖形的上層。在實現過程中,jStudio的連接線條必須實現連接線Connection接口、錨點Connection Anchor接口和布線器(connection router)接口。
(4)屬性大綱。每次在圖形編輯器上選定了模型對象,GEF視圖都會在selection Changed方法中收到通知,并且檢查這個對象是否實現了IpropertySource接口。一旦實現了這個接口,GEF便會使用此接口的方法來查詢所選擇的對象屬性,并用表格的方式顯示出來。jStudio提供的對象屬性都實現了IPropertySource接口,模型對象的位置、大小和其他信息都在屬性視圖中顯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