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152510.htm在移動通信迅速發(fā)展的今天,無論何種無線通信的覆蓋區(qū)域都將產生弱信號區(qū)和盲區(qū),而對一些偏遠地區(qū)和用戶數不多的盲區(qū),要架設模擬或數字基站成本太高,基礎設施也較復雜,在這種情況下,提供一種成本低、架設簡單,卻具有小型基站功能的經濟有效的設備――直放站是很有必要的。因此,移動通信服務商們開始在基地之外的建筑物內部及地下等電波盲區(qū)設置直放站,以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對于通話服務的要求。
光纖直放站主要由光近端機、光纖、光遠端機幾個部分組成。光近端機和光遠端機都包括射頻單元和光單元。信號的傳輸分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在下行鏈路中,光近端機接收來自基站的無線信號,通過電光轉換,電信號轉變?yōu)楣庑盘枺瑥墓饨藱C輸入至光纖,經過光纖傳輸到光遠端機,光遠端機把光信號轉為電信號,進入射頻單元進行放大,信號經過放大后送入遠端天線發(fā)送出去,覆蓋目標區(qū)域。上行鏈路的工作原理與下行鏈路類似,手機發(fā)射的信號通過遠端天線至光遠端機,再到近端機,回到基站。光纖直放站近端機的定向天線收到基站的下行信號(以GSM信號為例,頻段為935MHz-960M Hz)送至近端主機,放大后送到光端機內進行電/光轉換,產生波長為1550nm的光信號。因為光纖中傳輸有波長為1310nm的上行光信號,所以下行的1550nm的光信號要通過光波分復用器耦合到光纖中,最后經光纖傳到遠端機;遠端光波分復用器將1550nm和1310nm波長的光信號分開后,讓1550nm波長的光信號輸入光端機進行光/電轉換,還原成下行射頻信號,再經遠端主機內部功放放大,由全向天線發(fā)射出去送給移動臺。移動臺的上行信號(頻段為890MHz-915M Hz)逆向送到基站,這樣就完成了基站與移動臺的信號聯系,建立通話。其原理如圖1 所示。
由于
光纖直放站系統(tǒng)使用的特點,其安裝調試工作麻煩,維護工作開銷巨大。為了增加系統(tǒng)的可靠性并降低系統(tǒng)安裝調試的復雜性,越來越多的直放站生產商都要求光
模塊具有
智能化功能,以實現對直放站的實時監(jiān)控,從而方便工作人員的調試、維護和管理。本文討論了在傳統(tǒng)光
模塊基礎上通過增加
嵌入式單元,以實現光
模塊的
智能化。
2.系統(tǒng)硬件
設計2.1 監(jiān)控電路
設計監(jiān)控電路是光模塊實現
智能化的核心部分,圖2 是本
設計中光模塊的監(jiān)控系統(tǒng)框圖。該部分完成各監(jiān)控量的采集、控制等工作。本設計采用
C8051F023型單片機實現對光模塊的
嵌入式控制,
C8051F023內部集成了一個8位8輸入的ADC、一個10位8輸入的ADC和兩個12位DAC,非常方便對參數的采集和對壓控器件的控制[1][2]。
在射頻信號的輸入和輸出端,功率檢測電路將耦合進來的射頻能量進行放大,并實現功率/電壓轉換,再對產生的電壓信號進行A/D轉換,在程序中采用查找表的方法,即能得到輸入/輸出的功率值。
C8051F023根據檢測到的功率值,調整鏈路中的衰減值。在射頻信號輸入端,單片機通過D/A轉換,控制壓控衰減器;而在輸出端,則通過程控衰減器控制信號增益。偏置電路為激光器(LD)的工作提供合適的驅動電流。單片機通過A/D轉換采集到激光器的偏置電壓,在程序中光功率與電壓同樣采用查找表的方法直接轉換,而偏置電流則通過電壓與電流的線性關系轉換得到。當某些因素導致激光器驅動電流過大或過小時,單片機通過改變D/A輸出電壓,來調整偏置電路的輸出電流,使激光器的發(fā)光功率維持在正常水平。另外,由于設計需要監(jiān)測模塊的實時溫度,需加一個熱敏電阻,根據電壓與溫度值的關系曲線圖,通過熱敏電阻的電壓值變化而采集出溫度值的變化情況。
技術專區(qū)
看屁屁www成人影院,亚洲人妻成人图片,亚洲精品成人午夜在线,日韩在线 欧美成人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