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強勢介入助中國光伏業(yè)脫困
如果沒有中國高層強勢介入促成的價格承諾談判,2天后的中國光伏業(yè),將面臨一場真正的滅頂之災——依照歐盟委員會此前作出的反傾銷初裁,如中歐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歐方將從8月6日起,向中國輸歐光伏產品征收平均稅率為47.6%的臨時反傾銷稅。屆時,中國光伏產品將被實質性逐出歐洲市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153352.htm轉機在數日前出現。7月26日,經過艱苦的磋商談判,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代表中國光伏產業(yè)與歐委會貿易救濟調查機關就中國輸歐光伏產品貿易爭端達成價格承諾。這一談判結果經歐盟28國投票后,于8月2日被歐委會正式批準。
“國務院領導、商務部和相關政府部門關心、支持中國光伏企業(yè)的發(fā)展……中國光伏產業(yè)對此表示衷心感謝!”在得知價格承諾談判成功結束后,中國機電商會等5家行業(yè)組織發(fā)表的聯(lián)合聲明如是稱。而這一致謝顯然道出了國內光伏業(yè)的心聲。
去年下半年,歐盟先后對中國輸歐光伏產品發(fā)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對此,中國政府堅持通過談判磋商解決問題的立場,先后與歐盟國家領導人及歐委會官員進行接觸,闡述中方立場,爭取國內光伏產業(yè)合法權益。
今年4月份,針對歐盟可能對中國光伏產品作出的反傾銷初裁,正在歐洲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國總理李克強在不同場合表達了對此案的關切,敦促歐盟慎用貿易救濟措施,這一立場得到了德國總理默克爾等歐盟國家領導人的理解和支持。
此外,在歐委會6月4日發(fā)布初裁結果的前夕,李克強還應約同歐委會主席巴羅佐通電話,重申了中國政府對該案的高度關注,并表示,中方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和濫用貿易救濟措施,堅決維護中國的利益。
分析指出,李克強之所以如此關注該案,是因為光伏案涉及中國200多億美元的對歐出口,占中國對歐出口總額的7%左右,占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的80%左右,關系到中國上千家企業(yè)的生存和40多萬人就業(yè)。
中國政府的努力沒有白費。不同于此前宣布的平均稅率47%的高額“罰單”,在6月4日公布的初裁結果中,歐委會為本案留出了為期兩個月的緩沖期。
“李克強總理對于中歐光伏摩擦的關注,無疑對推動該案的磋商解決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中歐經貿關系走入死胡同。”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何茂春說。
中歐雙方充分利用這一緩沖期,在距“最后期限”還有11日的時候達成了價格承諾安排,從而避免了必然導致雙輸的中歐貿易戰(zhàn)的打響。
在外交斡旋為磋商談判贏取寶貴時間的同時,新一屆中國政府不忘統(tǒng)籌施策,幫助困境中的中國光伏產業(yè)打開國內市場。就在歐盟對華實施光伏反傾銷初裁的次日,李克強造訪了河北一家光伏企業(yè),他指出,面對光伏困局,除了穩(wěn)住國際市場,重要的是啟動國內市場,消化產能。他并鼓勵光伏企業(yè)努力掌握核心技術,以創(chuàng)新贏得新優(yōu)勢。
基于上述認識,國務院多次部署促進光伏業(yè)健康發(fā)展的舉措。7月中旬,《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yè)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出臺。這份文件進一步細化了國務院提出的刺激國內光伏需求的“國六條”,將2015年國內光伏發(fā)電裝機目標在2000萬千瓦基礎上再上調75%,今后3年將新增裝機容量3000萬千瓦。
“這是光伏業(yè)的一大利好。”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趙忠秀對中新社記者說,“只有真正落實上述舉措,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同時在國際市場多元化上努力。這才是光伏產業(yè)的真正出路之所在。”
光伏發(fā)電相關文章:光伏發(fā)電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