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線裝在手機底部降低輻射
今年6月,韓國無線通信器材制造商和進口商需依照法案,在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產品的外包裝上標注電磁輻射強度和吸收率等級,以便消費者能夠直接得知輻射的真實傷害值。手機輻射是否會致癌的問題再次成為公眾焦點,引發(fā)世界各國科學家和消費者的熱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154742.htm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曾于2011年5月31日發(fā)布報告,決定將手機使用中產生的射頻電磁場劃分至“可能致癌”級別。這份報告雖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了使用手機有致癌的潛在可能,但要得出電磁場致癌的結論,證據卻并不充分。
近年來,眾多科學實驗并沒有提供可信的生物學機制來證明手機與癌癥的產生有必然聯(lián)系。
雖然IARC給出的結論離確定手機會致癌還相當遙遠,且?guī)缀鯖]有對政府機構制定和修改手機輻射的安全標準產生影響,但歐盟環(huán)境機構政策與應對部門高級科學顧問大衛(wèi)仍然表示,“由于科學界對手機是否致癌的觀點并不統(tǒng)一,因此我們建議民眾采取預防為主的原則。”基于此,英國政府建議如果成年人使用手機,最好縮短通話時間;16歲以下的少兒最好不要使用手機聊天,如果必須通話,也最好縮短時間和頻率。
由于大多數人認識到手機輻射水平跟手機與人體距離成正比,記者在美國已很少看到人們直接把手機放在耳邊通話,更看不到有人把手機掛在胸前,藍牙耳機和有線耳機的使用則相當普遍。
在韓國,手機用戶人數占人口總數的90%以上,手機輻射長期以來不僅是廣大用戶關心的問題,也是手機生產企業(yè)技術難題之一。近年來,韓國手機生產企業(yè)主要在兩方面采取措施以降低輻射:一是把傳輸電波的天線安裝在電話底部,避免因天線位于電話上部靠近耳朵造成的人體輻射吸收量增多;二是把輻射方向調整到手機背面,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人體的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