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路由協(xié)議的分析及比較
4.1 RIP
RIP(路由信息協(xié)議)是路由器生產商之間使用的第一個開放標準,是最廣泛的路由協(xié)議,在所有IP路由平臺上都可以得到。當使用RIP時,一臺 Cisco路由器可以與其他廠商的路由器連接。RIP有兩個版本:RIPv1和RIPv2,它們均基于經典的距離向量路由算法,最大跳數(shù)為15跳。
RIPv1是族類路由(Classful Routing)協(xié)議,因路由上不包括掩碼信息,所以網絡上的所有設備必須使用相同的子網掩碼,不支持VLSM。RIPv2可發(fā)送子網掩碼信息,是非族類路由(Classless Routing)協(xié)議,支持VLSM。
RIP使用UDP數(shù)據(jù)包更新路由信息。路由器每隔30s更新一次路由信息,如果在180s內沒有收到相鄰路由器的回應,則認為去往該路由器的路由不可用,該路由器不可到達。如果在240s后仍未收到該路由器的應答,則把有關該路由器的路由信息從路由表中刪除。
RIP具有以下特點:
不同廠商的路由器可以通過RIP互聯(lián);
配置簡單;
適用于小型網絡(小于15跳);
RIPv1不支持VLSM;
需消耗廣域網帶寬;
需消耗CPU、內存資源。
RIP的算法簡單,但在路徑較多時收斂速度慢,廣播路由信息時占用的帶寬資源較多,它適用于網絡拓撲結構相對簡單且數(shù)據(jù)鏈路故障率極低的小型網絡中,在大型網絡中,一般不使用RIP。
4.2 IGRP
內部網關路由協(xié)議(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IGRP)是Cisco公司20世紀80年代開發(fā)的,是一 種動態(tài)的、長跨度(最大可支持255跳)的路由協(xié)議,使用度量(向量)來確定到達一個網絡的最佳路由,由延時、帶寬、可靠性和負載等來計算最優(yōu)路由,它在 同個自治系統(tǒng)內具有高跨度,適合復雜的網絡。Cisco IOS允許路由器管理員對IGRP的網絡帶寬、延時、可靠性和負載進行權重設置,以影響度量的計 算。
像RIP一樣,IGRP使用UDP發(fā)送路由表項。每個路由器每隔90s更新一次路由信息,如果270s內沒有收到某路由器的回應,則認為該路由器不可到達;如果630s內仍未收到應答,則IGRP進程將從路由表中刪除該路由。
與RIP相比,IGRP的收斂時間更長,但傳輸路由信息所需的帶寬減少,此外,IGRP的分組格式中無空白字節(jié),從而提高了IGRP的報文效率。但IGRP為Cisco公司專有,僅限于Cisco產品。
4.3 EIGRP
隨著網絡規(guī)模的擴大和用戶需求的增長,原來的IGRP已顯得力不從心,于是,Cisco公司又開發(fā)了增強的IGRP,即EIGRP。EIGRP使用與IGRP相同的路由算法,但它集成了鏈路狀態(tài)路由協(xié)議和距離向量路由協(xié)議的長處,同時加入散播更新算法(DUAL)。
EIGRP具有如下特點:
快速收斂??焖偈諗渴且驗槭褂昧松⒉ジ滤惴?,通過在路由表中備份路由而實現(xiàn),也就是到達目的網絡的最小開銷和次最小開銷(也叫適宜后繼, feasible successor)路由都被保存在路由表中,當最小開銷的路由不可用時,快速切換到次最小開銷路由上,從而達到快速收斂的目的。
減少了帶寬的消耗。EIGRP不像RIP和IGRP那樣,每隔一段時間就交換一次路由信息,它僅當某個目的網絡的路由狀態(tài)改變或路由的度量發(fā)生變 化時,才向鄰接的EIGRP路由器發(fā)送路由更新,因此,其更新路由所需的帶寬比RIP和EIGRP小得多——這種方式叫觸發(fā)式(triggered)。
增大網絡規(guī)模。對于RIP,其網絡最大只能是15跳(hop),而EIGRP最大可支持255跳(hop)。
減少路由器CPU的利用。路由更新僅被發(fā)送到需要知道狀態(tài)改變的鄰接路由器,由于使用了增量更新,EIGRP比IGRP使用更少的CPU。
支持可變長子網掩碼。
IGRP和EIGRP可自動移植。IGRP路由可自動重新分發(fā)到EIGRP中,EIGRP也可將路由自動重新分發(fā)到IGRP中。如果愿意,也可以關掉路由的重分發(fā)。
EIGRP支持三種可路由的協(xié)議(IP、IPX、AppleTalk)。
支持非等值路徑的負載均衡。
因EIGIP是Cisco公司開發(fā)的專用協(xié)議,因此,當Cisco設備和其他廠商的設備互聯(lián)時,不能使用EIGR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