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通信的SWP方案及在SIM卡中的實現方法
1.1.2 主動模式通信原理
在主動模式下,NFC發(fā)起設備要發(fā)送數據給目標設備時,必須產生自己的射頻場;被讀NFC設備發(fā)送響應給發(fā)起設備時,也要產生自己的射頻場。發(fā)起設備和目標設備都要產生自己的射頻場,這是對等網絡通信的標準模式,可以獲得非??焖俚倪B接設置[1]。
移動設備主要工作在被動模式,可以大幅降低功耗,并延長電池壽命。主動模式主要是針對點對點模式,用于筆記本、手機、數碼相機之間的數據交換。
NFC是一種基于RFID的無線通信技術,二者都工作在13.56 MHz頻帶。在標簽模式下,NFC利用RFID的通信原理,都基于無線頻率的電磁感應耦合原理。
但是NFC技術是無線通信的新技術,與RFID還是有區(qū)別的:NFC技術增加了點對點通信功能,可以快速建立藍牙設備之間的P2P(點對點)無線通信,NFC設備彼此尋找對方并建立通信連接。P2P通信的雙方設備是對等的,而RFID通信的雙方設備是主從關系。
2.1 SWP標準[3]
SWP連接方案基于ETSI(歐洲電信標準協(xié)會)的SWP標準,該標準規(guī)定了SIM卡和NFC芯片之間的通信接口。
SWP(單線協(xié)議)是在一根單線上實現全雙工通信,即S1和S2這兩個方向的信號,如圖1所示。通信的雙方是UICC(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通用集成芯片卡)和CLF(Contactless Frontend,非接觸前端)。S1是電壓信號,SIM卡通過電壓表檢測S1信號的高低電平,采用電平寬度調制;S2信號是電流信號,采用負載調制方式。S2信號必須在S1信號為高電平時才有效,S1信號為高電平時導通其內部的一個三極管,S2信號才可以傳輸。S1信號和S2信號疊加在一起,在一條單線上實現全雙工通信[4]。
圖1 SWP信號定義
圖2 S1信號的編碼
S1信號的編碼如圖2所示,邏輯1在3/4周期(3/4T)內為高電平,邏輯0在1/4周期(1/4T)內為高電平。S2信號在S1信號為高時有效,在S1信號為低時才能進行由低電平到高電平的切換。SWP有3種傳輸速率:212 kbps、424 kbps、848 kbps,對數據位進行擴展之后,傳輸速率可以達到1 696 kbps。
SWP協(xié)議是關于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的協(xié)議。物理層負責UICC和CLF之間物理鏈路的激活、保持、解除工作。SWP協(xié)議要求UICC的工作電壓為1.8~3.3 V。
與OSI協(xié)議類似,數據鏈路層分為MAC(媒介訪問控制)層和鏈路控制層。在MAC層采用位填充的成幀方法。鏈路控制層包括3種類型的幀協(xié)議:ACT協(xié)議、SHDLC協(xié)議以及CLT(非接觸通道)協(xié)議。在SWP接口的設計中,使用了前兩種協(xié)議。
ACT協(xié)議是接口激活協(xié)議,用于激活SWP接口。在沒有射頻場時,SWP接口處于去激活狀態(tài)。在標簽模式下,感應到外界存在射頻場后,NFC芯片被激活,UICC收到NFC芯片的高電平信號后,使用ACT幀建立物理鏈路的連接。
SHDLC協(xié)議是ISO制定的高級數據鏈路控制規(guī)范的簡單版本,也是面向位的同步鏈路。該協(xié)議主要用來傳輸交互的數據信息,其信息幀承載上層HCP(主機控制協(xié)議)的包數據。此外,SHDLC協(xié)議還具有流控管理、錯誤檢查、出錯后數據重傳等功能。為了保證數據的正確發(fā)送與接收,兼容NFC芯片與UICC不同速率傳輸的通信能力,在使用SHDLC協(xié)議通信前,首先要建立數據鏈路,雙方協(xié)商滑動窗口的大小。
2.2 SWP連接方案
本文中,CLF嵌入在手機內部,UICC使用的是SIM卡,手機通過SIM卡與NFC芯片通信。NFC芯片與SIM卡的連接方案有多種,本文提出的是基于C6引腳的SWP(單線協(xié)議)方案。SWP協(xié)議連接手機NFC芯片與SIM卡,規(guī)定兩者之間的通信接口。圖3是SWP連接方案的示意圖。[4]
圖3 SWP連接方案示意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