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實現物流可視化技術
移動跟蹤系統(tǒng)
在戰(zhàn)場上,負責后勤保障的士兵手持通信終端與車輛和供應站進行實時通信,以便實時跟蹤車輛的位置。在各級指揮所,站在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地圖前的指揮員,通過GPS提供的定位數據和由L波段衛(wèi)星提供的雙路通信,指揮車輛駕駛員和前線后勤保障人員。
上述這些活動都是基于美國陸軍的移動跟蹤系統(tǒng)(MTS)展開的。MTS的主要目標是讓美軍的后勤適應21世紀數字化戰(zhàn)爭的需要。
MTS項目使用GPS、RFID和衛(wèi)星通信技術。MTS有兩種終端,一是用于車載和前線使用的移動終端,二是后方使用的便攜式控制站。終端之間采用調頻方式進行無線通信。MTS采用成熟的商業(yè)軟件,并在其上進行有限的修改,以便能夠滿足軍事應用的需要。
美國陸軍從2002年開始部署MTS。MTS使美國陸軍首次實現了全物流可視化。MTS在伊拉克戰(zhàn)爭中一舉成名。如今,美軍在全球范圍內部署了超過1萬臺MTS設備,其中僅在伊拉克境內就多達6600臺。MTS將不斷加入更多功能,未來還將具有自動化的車輛診斷和預測功能。
1991年海灣戰(zhàn)爭期間,美軍向海灣地區(qū)運送了約4萬個集裝箱,由于標識不清,造成大量物資在港口堆積如山,美軍不得不打開其中的2.5萬個集裝箱,清點登記后,重新加入到物流中。直到戰(zhàn)爭結束,還有8000多個集裝箱沒有投入使用。據美軍估計,如果在這場戰(zhàn)爭中能夠有效地跟蹤集裝箱的位置和所裝載的物品,可節(jié)省約20億美元。
“在海灣戰(zhàn)爭期間,我們對物資的情況簡直是一無所知。我們不知道物品的流向,更無法實現資產的可視化。于是,在模糊的需求下,物資進入物流,導致物流系統(tǒng)根本無法跟蹤?!焙硲?zhàn)爭期間在美軍運輸司令部負責物流的美國空軍上將Walter Kross說。
1994年,美國國防部與Savi技術公司簽訂了多年合同,由Savi技術公司提供RFID標簽、固定/移動/手持的RFID讀寫器以及相關的硬件、軟件和專業(yè)服務。這些準實時的解決方案促進了美國國防部全資產可視化計劃(TAV)的實施。
2003年第二次海灣戰(zhàn)爭期間,情況有了徹底的改觀。美軍通過嵌在集裝箱上的RFID對發(fā)往海灣的約4萬個集裝箱進行跟蹤,實現了從儲備式后勤到配送式后勤的轉變,從而顯著減少了空運量與海運量,降低了物資儲備量,最終節(jié)省數十億美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