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衛(wèi)星鏈路的TCP/IP網絡性能測量方法
本項目采用主動測試方法:在網絡上布置測試機器,主動發(fā)送測試流量,如,從A端到B端,獲得兩端點間的測試結果信息。
本項目選擇的網絡測量內容包括帶寬、時延、時延抖動、丟包率、流量和吞吐量等。
4.2試驗要點
①將實驗網絡設為某專用網絡帶寬,逐步加大業(yè)務,測量信息丟包率、時延和時延抖動等指標,目測視頻傳輸的質量情況,標定上述指標的可容忍度。
②在給定業(yè)務容量情況下,逐步調低網絡傳輸速率,按照標定指標進行判斷,得出傳輸給定業(yè)務的所需的最小帶寬。
③加入衛(wèi)星信道模擬器,逐步加入噪聲或加大時延,測試信息傳輸丟包率的變化情況,繪制丟包率、時延、噪聲功率的雙變量曲線。
④變化業(yè)務數,記錄視頻質量變化、各段帶寬值的變化、各段時延值變化,丟包率指標變化,查找專用網絡在帶寬和時延上的“瓶頸”。這里的時延專指傳播時延,不包括傳輸時延,因為傳輸時延已經由瓶頸帶寬反映出來[7]。
4.3測試程序架構
測量程序采用Winpcap+Winsock的層次化測量架構。
Winpcap源于BPF(BerkleyPacketFilter)和libpcap函數庫,支持Win32的網絡監(jiān)測程序設計。Winsock是人們很熟悉的Windows套接字編程工具,源于Berkley Socket技術。這兩款網絡開發(fā)工具各有特色,結合使用可以取長補短,提高軟件開發(fā)的效率,增強軟件的運行性能。Winpcap支持網絡原始數據包的接收和發(fā)送,繞開了TCP/IP協議棧,有利于高速的數據包檢測和分析;支持對數據包的過濾,只處理應用程序感興趣的數據,可以提高程序運行性能,減少系統(tǒng)開銷,但不能為端到端的應用提供面向連接和無連接的網絡服務。
Winsock是建立在TCP/IP協議棧之上的程序開發(fā)工具,提供面向連接和的連接得網絡服務,可以大大降低程序開發(fā)工作量。但是,網絡程序必須從協議棧獲取數據包,增加了運行的開銷,降低了性能;由于鏈路層幀首部在提交給IP層之前就已經去掉,不便于網絡低層的數據分析,應用范圍有限。
圖3測量程序架構
程序采用三層架構:網絡接口層、網絡層、測試層。
其中網絡接口層就是網卡驅動程序模塊,負責程序與網絡設備間的交互。
網絡層包括兩部分:一個是基于NPF(網絡數據包過濾器)的網絡模塊,一個是基于TCP/IP的網絡模塊。
測試層通過Winpcap編程接口來訪問NPF,檢測出原始數據包并獲取數據包到達時刻;通過Winsock編程接口來訪問TCP/IP,獲取TCP會話信息。主從程序測試層均包括兩個基本功能模塊:數據包檢測和TCP會話。數據包檢測模塊利用Winpcap接口獲取網絡中的原始數據包,測量開始后,主程序數據包檢測模塊直接解析出發(fā)送端計算機發(fā)出的數據包IP標識,記錄進主測試窗口,從程序的數據包檢測模塊直接解析出接收端計算機接收的數據包IP標識,記錄進從測試窗口,同時記錄視頻包的達到時刻;TCP會話模塊利用Winsock接口建立主從程序間的TCP連接,控制測量步驟,并交互測量過程中獲取的數據。窗口調節(jié)模塊利用這兩個基本功能動態(tài)調整測試窗口尺寸。根據正確接收的數據包和主程序通知確認的數據包序列,從程序的丟包確認模塊檢查數據包的丟失情況,并把丟包數據反饋給主程序。根據反饋的丟包信息,主程序的丟包率計算分析模塊計算丟包率。從程序的延遲計算模塊通過時間提取,計算相繼到達視頻包的延遲,并通過TCP會話連接將最后的延遲統(tǒng)計值返回給主程序的延遲獲取模塊。
5結論
通過將測量軟件用于實驗平臺進行測試,驗證了所選性能測量指標的可用性和測量方法的有效性。特別針對專用網絡的具體情況,制定了適合網絡承載業(yè)務傳輸的優(yōu)先級方案,提出了改進網絡性能的方案措施,為項目順利結題打下了基礎。在今后的工作中,將根據目標任務書要求,加強故障管理功能研究,并把網絡性能測試和故障定位技術推廣到新一代自組織網絡中。在衛(wèi)星信道模擬器方面,將把研究具有星際網絡的綜合性多功能模擬器作為目標。
本文作者的創(chuàng)新點是:(1)試驗平臺的可變速率設計為網絡可用帶寬的測試提供了條件;(2)引入衛(wèi)星信道模擬器,實現大時延信道的TCP/IP傳輸研究。
tcp/ip相關文章:tcp/ip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