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r id="pryje"><nav id="pryje"><delect id="pryje"></delect></nav></meter>
          <label id="pryje"></label>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設計應用 > 四代線性高壓LED驅動方案及其發(fā)展趨勢

          四代線性高壓LED驅動方案及其發(fā)展趨勢

          作者: 時間:2013-03-26 來源:網(wǎng)絡 收藏

          相比與第一代阻容降壓方式,以上控制方式的優(yōu)點是:一. LED燈珠電流恒定,燈珠壽命增長。二. LED燈珠電流可控,亮度可控。

          這樣的線路非常簡單,但缺點也很明顯。如圖2所示,每顆LED燈珠兩端必須有足夠的正向壓降才能夠導通,也就是說,多個LED串聯(lián)的高壓LED,必須有足夠的正向壓降才會導通。以60個LED燈珠串聯(lián)為例,正常工作大約總壓降是180V,而使其導通需要VF=60*2.5V=150V的壓降。這就意味著,當整流以后的半波壓降低于150V時,LED燈珠串是不亮的。整個線路“暗燈時間”(后文統(tǒng)一稱為死區(qū))較長,按工頻倍頻周期(100Hz或120Hz)交疊出現(xiàn)。

          人眼的重要特性是視覺惰性,即光一旦在視網(wǎng)膜成像,視覺對此光像的感覺會維持一個有限時間值,這種生理現(xiàn)象叫做視覺暫留性。對中等亮度光刺激,視覺暫留時間約為0.05至0.2秒,這就是為什么50Hz電腦屏幕刷新頻率人眼無法感到閃爍而相機可以捕捉到。所以,工頻倍頻也就是100Hz~120Hz的閃爍人眼是無法感覺到的。但長期、劇烈的閃爍依然可能危害到健康。所以線性高壓驅動繼續(xù)發(fā)展的目標,是要減少乃至消除這種閃爍。第三代分段式開關線性控制方法應運而生。

          2.3 第三代分段式開關線性控制方法

          針對第一代單開關控制的缺點,發(fā)展出了第三代分段式控制方法。這種控制方法原理是一個控制芯片檢測輸入交流電壓,來給幾個串接在LED負載的MOSFET提供門極信號,根據(jù)輸入交流電壓的高低,分段的開通LED負載。

          還是以60串為例子,將60串分成3個20串的組合,檢測交流輸入電壓值,分3段開通,每段開通20串。這就意味著,當輸入交流電大于20*2.5V=50V時,LED燈珠串就開始導通。死區(qū)時間大大減少。同時,分段開通使得每個MOSFET承擔的線性區(qū)壓降降低,從而使效率升高。

          相比與第一代、第二代控制方法,分段式控制使PF值有了提高,電路整體效率也有了提高。外置MOSFET,在配置不同的負載時電流選擇比較靈活,通過接不同Rdson的MOSFET,來對應不同的負載。但外置MOSFET封裝成本將是制約成本因素,靈活配置不同負載可以通過后文第四代優(yōu)化分段的并聯(lián)方式完成。

          從輸入交流電網(wǎng)看進去,這種分段開通的線路,電流不但相位跟隨正弦電壓波形,形狀也相近,可以認為是一種接近純阻性的負載,所以:1. PF值很高。2. 可控硅調(diào)光兼容性好(因為傳統(tǒng)的可控硅調(diào)光,是針對純阻性負載的白熾燈設計的,PF值很高意味著負載呈純阻性,可控硅調(diào)光兼容性必然很好)。3.相比第二代,效率有提高。

          第三代分段式開關線性控制方法,在第二代的基礎上,邁出了一大步,但還存在以下問題:1. 死區(qū)邊緣的高尖峰。結果是影響PF值并引入高次諧波。2.外置MOSFET,多個MOSFET的封裝成本制約了整體成本。3.沒有足夠的智能化保護和附加功能。

          2.4 第四代優(yōu)化分段式開關線性控制方法

          線性高壓技術繼續(xù)發(fā)展,進入第四代優(yōu)化分段式控制階段。第四代分段式開關線性控制,是在第三代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市場對第四代控制電路提出了以下具體要求:

          1. 效率>0.9

          2. PF>0.95

          3. 90%以上可控硅調(diào)光器兼容性

          4. 開關調(diào)光功能

          5. 內(nèi)置線性溫度補償和過溫保護

          6. 更低系統(tǒng)成本

          占空比半導體公司針對第四代分段式開關線性控制要求,推出了四款產(chǎn)品:

          DU1703 三段線性LED驅動芯片

          DU1733 三段線性可開關調(diào)光LED驅動芯片DU1804 四段線性LED驅動芯片

          DU1834 四段線性可開關調(diào)光LED驅動芯片

          6.gif

          2012-10-8 17:01:34 上傳

          下載附件 (2.48 KB)

          圖6 第四代線性高壓驅動代表DU1703溫度補償

          圖6顯示的是DU1703內(nèi)置的電流溫度補償功能。當芯片結溫上升到105度,輸出電流參考從100%下降到30%,這不是簡單的溫度保護,而是一種補償式溫度保護功能。在實際使用中會大大提高電路的可靠性。

          7.gif

          2012-10-8 17:01:34 上傳

          下載附件 (10.12 KB)

          圖7 DU1703增大電流,并聯(lián)應用

          針對較大電流的應用,可以將DU1703做成如圖7的并聯(lián)。

          8.gif

          2012-10-8 17:01:34 上傳

          下載附件 (8.03 KB)

          圖8 DU1703串聯(lián)應用

          DU1703(三段式)可以按照圖8的接法做串聯(lián)控制,若要做更精細的控制,可以和DU1804(四段式)組合,分4段、5段、6段,甚至更多。更多的分段,意味著更高的PF和更高的效率,當然,成本也相應增加。

          另外,開關式調(diào)光,是第四代線性高壓技術的一種智能化的要求。要求利用普通墻壁開關,在較快時間里動作1次、2次、3次時,分別有30%、70%、100%的亮度,以上DU1733、DU1834集成的專利技術技術,實現(xiàn)了此智能化要求。

          三. 市場前景展望

          隨著LED市場的爆發(fā),已經(jīng)開始進入紅海、競爭異常激烈。但完全犧牲性能,盲目追求惡性低價競爭,對于整個行業(yè)長期健康發(fā)展極為不利。目前線性高壓LED方案,作為一種降成本方案,必然有它的生存、發(fā)展的空間。不管哪家芯片廠商提供的方案,客觀而論,原理上依然有一些問題,需要應對,例如:1. 無可避免的死區(qū)時間,帶來的工頻倍頻頻閃,是否對人眼有傷害? 2. 高壓LED串分段開通,降低了LED燈珠使用率。 3. 電網(wǎng)大幅劇烈波動時,效率依然無法保證。

          某些筆者為了推廣產(chǎn)品,盲目掩蓋其缺點,極力夸大優(yōu)點,是一種不嚴謹?shù)膽B(tài)度。有公司提出“去電源化”的概念,認為整燈失效,80%以上都是因為電源故障,因此電源是LED燈的瓶頸。筆者認為,LED光源,作為一種通過電流控制亮度的負載,具有很強的可控制性,高頻開關電源驅動LED,不但不會退出歷史舞臺,反而會因為其極方便的恒流可控性而深入發(fā)展,針對LED色溫、亮度控制等要求,向智能化方向發(fā)展。

          同時,“去電源”的線性高壓LED方案,由于其線路及其簡單,并且性能也逐漸提升,成本、可靠性的優(yōu)勢使其也會有很大的發(fā)展。日后中國的LED市場會有明顯的層次化劃分,針對消費者的需要,高、中、低端都會有大量相應產(chǎn)品涌現(xiàn)。無可否認,目前的線性高壓LED驅動方案還不是終極方案,但發(fā)展到第四代,相比與前三代,已經(jīng)有了長足進步。高壓LED的發(fā)展,主要取決與高壓LED燈珠大量生產(chǎn)后,生產(chǎn)制造成本的大幅下降。一切的答案等待市場來揭曉!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
          看屁屁www成人影院,亚洲人妻成人图片,亚洲精品成人午夜在线,日韩在线 欧美成人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