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無人機:看大疆一路走來 該何去何從
上篇,一路走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01601/285923.htm(沒有寫過博客,不使用微博,最多發(fā)過幾十字的朋友圈,所以撰文對我來說太難,但2016都開始了,自己也需要有所改變,留下點平日里的思考,也希望今年有所長進。文章多是我自己工作和生活中所思考的,作者水平有限,知識結構有盲區(qū),如若觀點、態(tài)度略有偏頗,請讀者多多包涵)
2015年,無人機風風火火地存在著。各種廠家,各類飛機,各家媒體,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實際上,在8年前,是廣州極飛早于于大疆兩年開始設計多旋翼飛行控制系統(tǒng),但是不得不佩服,是大疆設計出精靈這樣高集成度、簡單易用的產品,并推向了普通用戶而取得當下的成就。
無人機是如何從最初的航模走到現在的大眾航拍器的?——大疆是如何一路走來的。有一次央視對汪滔的采訪,問他為什么要做出這樣的產品,汪滔說(大概這個意思):“我從小的夢想就是能讓相機飛上天?!闭媸沁@樣?數年前,國內最有資質的三家企業(yè),大疆、極飛和零度那個時候幾乎只有飛控技術,“飛”是當年帶著四個螺旋槳的怪異飛行器的主旋律。當年的市場客戶,是航模界的模友,這是一群酷愛飛行的人。那個時候的飛行器,沒有市場和媒體的催促,沒有熱錢的涌入,更新速度慢,所以這三家企業(yè)不緊不慢在追求著飛行的安全,幾年的時間里,幾乎都只有飛控,沒有云臺。各大廠家慢慢完善自己的飛控,把“飛”,變成了“飛飛”,變成“飛飛飛”。
后來,gopro憑借著小巧的優(yōu)勢,和無人機聯(lián)姻了。那個時期,模友把gopro固定在飛行器上,就是最原始的多旋翼航拍了。接著大疆做出了第一臺到手飛的飛行器——精靈1,精靈1有一個gopro防水殼的固定接口,突然,航拍變得簡單了,不需要DIY,普通用戶裝上就能拍,不能保證畫面的質量,但是它讓普通用戶跨出了第一步,此刻,“飛飛飛”進化成“飛飛飛拍”。誠然,到了這里,大疆先于極飛和零度意識到,玩航模的人有多少,玩攝影的人又有多少,很顯然,玩攝影的人太多了,喜歡上手難度較高的航模的人群則少之又少。
大疆又低調地做出了了精靈2,設計出H3-2D云臺搭載gopro配合精靈2。大疆清楚,gopro畢竟不是親生的,不僅對于消費者來說會增加高昂的成本,另外不可通過地面控制攝像拍照也是不能忍受的,汪滔一定清楚,相機需要被整合。后來,順理成章的誕生了精靈2vision+,此時,多旋翼已經由“飛”進化成了“飛飛飛拍拍”,更好飛,也更易拍。筆者認為,精靈2vision+是大疆產品戰(zhàn)略的一個分水嶺,精靈1是到手飛,vision+才是到手拍,為用戶省去了購買gopro的成本,相機充電的麻煩,更是能在手機上看到圖像,而不需要另外購買笨重的顯示器,圖傳等設備,當然,最方便的是能控制拍攝照片和開始錄像的時機。拍是目的,而航只是拍的一種狀態(tài),所以航拍產品,到了這一步,才能叫做航拍。
之后,大疆繼續(xù)深耕精靈,誕生了精靈3,筆者認為,這款飛行器,已經是大疆的巔峰之作了(當然未來產品會更好,由于競品的追趕和巨頭英特爾和高通的介入,已經不能有之前這么大的跳躍了)。
所以,請讀者自己思考,筆者也思考一下,正好寫下篇,去向何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