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與中國智能制造的未來
我國機器人的先驅企業(yè)已基本走上自主良性發(fā)展的道路。以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為例,自2009年成功實現創(chuàng)業(yè)板首批上市,目前公司市值達500億元人民幣,已成為國內機器人自動化領域的龍頭企業(yè)。與此同時,我國的工業(yè)機器人產品也填補多項國內空白,潔凈(真空)機器人多次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與封鎖,大量替代進口。移動機器人產品被眾多國際知名企業(yè)列為重點采購目標,特種機器人在國防重點領域得到批量應用。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除生產機器人產品外,還是成套機床數控系統(tǒng)的供應商。廣州啟帆、南京埃斯頓、安徽埃夫特和上海新時達等公司也各具特色,逐漸摸索出了適合自身的良性發(fā)展模式,在我國機器人產業(y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大疆創(chuàng)新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無人飛行器控制系統(tǒng)及無人機解決方案的研發(fā)和生產商,客戶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取得了耀眼的業(yè)績。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01601/286065.htm整體上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將成為機器人的最大市場,但我們的技術和制造能力能不能應對這場競爭?我們不僅要把我國機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盡可能多地占領市場?!睘榇耍覀儽仨氃鰪娙蹴?,壯大我們的企業(yè)。同時,為了未來的競爭力,必須關注機器人的發(fā)展趨勢,開展研究,做好技術儲備。
目前來看,制造行業(yè)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用戶的個性化要求越來越強烈。這就需要靈活的制造系統(tǒng),要求生產線變更所需的時間大幅度縮短。對于采用無線通信,包括傳送帶或AGV車、機器人等加工機器組成的生產系統(tǒng),未來應能在幾天之內完成重組,而不是現在的幾周甚至幾個月。各個部件連接上之后,應該實現“即連即用”,而不必經過漫長的調試。面對這樣的要求,機器人必須提高運動能力和快速編程能力?,F在的工業(yè)機器人由于絕對定位精度低,快速高精度標定是一個難題。下一步,采用信息技術實現快速高精度的三點定位將成為關鍵技術。
人類發(fā)明了機器代替人勞動,并不是要把自己排除在外。未來,機器人將可與人共處。目前,在飛機和造船等許多制造業(yè)中,部件都是由高度自動化的精密設備加工,但是飛機裝配、船舶焊接等工作還主要靠人工,缺乏靈活的設備協(xié)助。勞動密集型制造業(yè)中的許多手工工作,現在的機器人還沒法勝任。由于機器人的在線感知能力遠低于人,無法接收抽象命令,無法與人高效交流,再加上缺乏適當的安全機制,使得機器人仍然是游離于人之外的機械物體。未來的人機合作會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最佳方案,能與人合作的機器人是理想的作業(yè)裝備,機器人要想很好地服務于人,必須與人融為一體。而與人共融的程度,將是機器人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坐標。
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將不斷推動機器人技術的發(fā)展。例如,人工智能和互聯網技術發(fā)展,將為機器人提供強大的“后腦”,提高其智能水平。隨著材料科學的發(fā)展,用人造肌肉等組成機器人,制成所謂“軟體機器人”,將帶來機器人領域的革命。與腦科學結合,可以使機器人的一些行為直接受控于人。與生命科學的結合,將產生類生命機器人。
我們有理由相信:機器人面臨著燦爛的明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