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境體驗崛起 VR、AR、MR技術大不同
一般人都知道虛擬實境(VR)是一種透過電腦程式打造虛擬世界的技術,但隨著擴增實境(AR)、混合實境(MR)概念相繼出現(xiàn),許多人不免產(chǎn)生混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01604/289515.htm為了能更清楚解釋這些概念的差異,TIRIAS Research將各種“實境”技術做了簡單的分類。在TIRIAS的分類中,與現(xiàn)實世界最接近的便是JASS (Just Another Smartphone Screen),目前有不少廠商皆已投入第二智能型手機屏幕的研發(fā)。
這類屏幕裝置與智能型手機相連,使用的是輕型電池,并有可能與使用者的眼鏡結合,但并不屬于真正的“實境”技術。
VR則是以電腦生成的3D封閉環(huán)境為主,與現(xiàn)實世界間也沒有直接的連結。使用者可在虛擬世界中自由探索,但前提是要先有一臺VR頭盔,以及周邊操縱裝置。
與Google Cardboard、蔡司(Zeiss)VR One等以智能型手機為基礎的VR裝置相比,Oculus Rift、HTC Vive、Sony PlaySation VR等高階VR裝置需要更強大的運算及繪圖能力。
AR中虛擬及現(xiàn)實元素所占的比例較為平均。使用者戴上AR裝置后還可看見周遭的現(xiàn)實世界,但AR生成的各種電腦圖像或聲音,將可覆蓋現(xiàn)實環(huán)境。TIRIAS并將AR再細分為平面實境(Flat Reality;FR)、透明實境(Transparent Reality;TR)、混合實境(MR)。
平面實境(FR)指的是使用者可透過平面屏幕,觀看真實世界的單視域(monoscopic)影像,影像上有時候會覆蓋電腦圖像或是立體音響。FR與其他AR、VR技術最大的不同點在于,使用者只要有一臺具有影像平移功能的平面屏幕裝置,便可體驗FR,而不需額外的硬體插件。
透明實境(TR)則是會在使用者注視的物件上,生成透明影像。由于目前技術還無法憑空生成畫素,因此還需要能夠嵌入眼鏡的透明屏幕做為媒介,而鏡框則是可用來安裝擴音裝置。Google Glass是市面上第一個TR產(chǎn)品,Sony的SmartEyeGlasses開發(fā)系統(tǒng)與蔡司投資的Smart Optics則有可能進一步運用在MR技術。
MR以TR為基礎,結合了上述各個實境科技的頂尖技術。不論使用者如何移動,MR都可透過頭盔捕捉的影像,在現(xiàn)實物件前覆蓋上即時、無延遲的影像。MR運作有賴感測器、通訊、運算技術間的密切配合,因此相當具有挑戰(zhàn)性。不論是微軟(Microsoft)或DAQRI的MR頭盔都相當笨重,價格也十分昂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