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L都已經下馬:美國為何還在迷戀激光反導
日前,據(jù)媒體報道,美國國防部導彈防御局將繼續(xù)推動發(fā)展“無人機搭載激光武器攔截助推段彈道導彈”的技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01609/310302.htm導彈的出現(xiàn)催生了反導技術,兩者在幾十年里一直在對抗中發(fā)展。根據(jù)彈道導彈全程飛行的不同階段進,可以將反導作戰(zhàn)分為助推段、中段和末段反導。這段時間,美國“出盡風頭”的薩德系統(tǒng)全稱是“末段高層區(qū)域防御系統(tǒng)”,就是一種末段反導系統(tǒng)。
目前,美國已經實戰(zhàn)部署了中段和末段反導系統(tǒng),GBI和標準-3系列導彈主要負責中段反導,薩德系統(tǒng)和愛國者PAC-3主要用于末段反導,而用于助推段反導的武器系統(tǒng)現(xiàn)在處于“想法很多、項目不少、經常下馬”的狀態(tài)。即使這樣,美國導彈防御局仍然沒有放棄助推段反導技術的發(fā)展。
助推段反導的誘惑
美國導彈防御局鐘情于助推段反導,是因為其具有一些中/末段反導不具備的特點和獨特優(yōu)勢。
在彈道導彈三個飛行階段中,從易摧毀性的角度來看,助推段可以說是其全程飛行中最脆弱的時段,這個時候最容易被攔截。這是因為處于助推段的彈道導彈彈頭與彈體沒有分離,整個導彈體型巨大,并且導彈飛行速度較慢,并且無法像飛行中段/末段那樣采取機動變軌、釋放誘餌等突防措施,因而更易于跟蹤和攔截。
助推段可以說是彈道導彈全程飛行中最脆弱的時段
對多彈頭彈道導彈來說,助推段飛行時其全部彈頭和誘餌尚未投放,“全部雞蛋在一個籃子里”,此時對其實施攔截,可將其攜帶的所有彈頭一窩端,避免后續(xù)攔截時所面臨的多目標識別、跟蹤和打擊的麻煩。
從作戰(zhàn)效果的角度來看,選擇助推段對敵方彈道導彈實施攔截可謂事半功倍,因而對各國軍方極富吸引力,一直積極發(fā)展反導技術的美國對助推段反導也是興致勃勃,為此進行了幾十年的技術探索。
當無人機遇上激光武器
其實,激光武器只是助推段反導的手段中的一種,美國曾計劃研制用戰(zhàn)機攜帶空射導彈攔截助推段導彈的技術。激光武器用于助推段反導時能發(fā)揮出最佳的攔截效果。因為彈道導彈為解決重入大氣層時與空氣摩擦產生高溫的問題,其彈頭通常都配備有高性能的耐熱防護層,這意外地增大了激光武器對其打擊時的難度,而在助推段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在探索無人機搭載激光武器進行助推段反導技術之前,美國導彈防御局曾研制出用于助推段反導的機載激光武器(ABL),該激光武器使用波音-747-400飛機作為平臺,并進行了多次反導試驗,但在2011年年底,ABL黯然下馬。
據(jù)美國《航空周刊》報道,該武器研發(fā)計劃已經進行了16年,美國軍方為此已耗資50億美元。終止該項目的原因是其成本太高,那個時候正逢美國削減國防預算,一些項目必然遭到腰斬,吞金巨獸ABL首當其沖。除了成本因素,戰(zhàn)技性能指標不達標也是導致ABL下馬的重要原因之一。
ABL因技術、經費等原因在2011年下馬
ABL下馬之后,美國導彈防御局并沒有將激光助推段反導技術徹底打入冷宮,不久之后,無人機搭載激光武器進行助推段反導的概念悄然誕生。在各種可執(zhí)行助推段反導任務的作戰(zhàn)平臺中,無人機非常適合專用的助推段反導空中平臺。由于助推段反導任務所面臨的作戰(zhàn)環(huán)境較為簡單,對平臺有無人員的要求相對較低,比較適合由無人機來承擔。
在技術上也是可行的,助推段反導無人機的能力需求從近年來國外助推段反導無人機的研究情況來看,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具備先進隱身和長航時性能的無人機,在敵方彈道導彈潛在發(fā)射地點附近(甚至敵方國土)上空長時間巡飛,一旦發(fā)現(xiàn)敵方導彈發(fā)射,可力爭在助推段內將其摧毀。如果攔截失敗,無人機可迅速將目標信息傳送給地面控制中心,以便組織對目標實施后續(xù)的中、末段攔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