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r id="pryje"><nav id="pryje"><delect id="pryje"></delect></nav></meter>
          <label id="pryje"></label>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欠壓保護電路的少許改進方案

          欠壓保護電路的少許改進方案

          作者: 時間:2016-11-17 來源:網絡 收藏

          仔細分析一款簡單的電路發(fā)現(xiàn)它并不能實現(xiàn)功能,需要進行改進,改進后的電路比原電路使用的l1個元件數(shù)量還要少。

            此電路之所以能實現(xiàn),是基于這樣的分析:電壓正常時’b點和a點電壓均較高,單向可控硅被觸發(fā)導通,三極管Ql導通,電路輸出端有電壓輸出;當輸入電壓降低到一定程度時,b點和a點電壓隨之降低,可控硅關斷.QI截止,切斷對負載的供電,實現(xiàn)欠壓保護。這種分析的問題在于,單向可控硅一旦被觸發(fā)導通,觸發(fā)極即失去控制作用.即便觸發(fā)極電壓降低或為O都不能使單向可控硅由導通變?yōu)榻刂埂R簿褪钦f,電壓降低時并不能通過可控硅關斷輸出電壓,實現(xiàn)欠壓保護。既然如此,原文電路就應該進行改進,按照原文設計思路,采用繼電器K的常開觸點作控制開關,取代原電路的開關管Ql,用集成電路TL43I作欠壓保護的啟動元件,改進電路見下左圖。電路中使用的被稱作基準穩(wěn)壓源芯片的元件,型號是TLA31,由于其屬于集成電路類元件,所以下左圖中標注為IC;圖形符號見下右圖;采用T092封裝,與9013三極管相似。從內部結構框圖可見,TLA31由電壓比較器、輸出晶體管、2.5V精密基準電壓源等組成。接入電路時lC的陰極K接直流電源的正端,陽極A接負端。由資料可知,由于放大器的放大倍數(shù)很大,片內的放大器實際是一個電壓比較器.這個比較器的負輸入端接有2.5V精密基準電壓源,正輸入端連接IC的參考端R.當R端電位高于負端的2.5V基準電壓時,比較器輸出端為高電平,輸出晶體管導通,陰極K和陽極A間有電流流過。

            當R端電位低于負端的2.5V基準電壓時,比較器輸出端為低電平,輸出晶體管截lE,陰極K和陽極A間的電流很小.只有維持建立2,5V基準電壓的一個小于ImA的電流。下左圖的欠壓保護電路就是基于TIA31這樣的特性丁作的。

            根據欠壓保護的要求,設定好欠壓保護的動作閾值VTH.由電阻Rl和R2對VTH分壓,使R2上分得的電壓值剛好等于2,5V.電路設計就完成。因為TLA31參考R端的輸入電流僅有2μA.所以該電流對分壓電路幾乎不產生影響。例如,欠壓保護的期望動作閾值,VTH是15V,可選Rl為12kΩ電阻,R2為2.4kn電阻,這樣,R2上的分壓值VR2=VTH[R2/(RI+R2)1_15V(2.4k/14.4k)=2.5V.

            當電源電壓大于15V時.R2上分得的電壓VR2大于2.5V,由下右圖可見,電壓比較器的輸出端為高電平,輸出晶體管導通,下左圖中的繼電器K的線圈有足夠大的驅動電流,其觸點閉合,輸出端由電源供應。當電源電壓低于15V時.R2上分得的電壓VR2小于2.5V,電壓比較器的輸出端為低電平,輸出晶體管截止,下左圖中繼電器K線圈的電流驟減,不足以維持其吸合,所以觸點斷開,實現(xiàn)了欠壓保護。

            TLA31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lOOmA.最高工作電壓為37V,可以滿足大部分中小型繼電器的驅動要求。繼電器線圈額定電壓的選擇,應考慮TIA31導通時有大約2.5V的壓降,各種電磁繼電器可靠吸合動作電壓為額定電壓的80%_110%。



          關鍵詞: 欠壓保護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
          看屁屁www成人影院,亚洲人妻成人图片,亚洲精品成人午夜在线,日韩在线 欧美成人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