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斷函數(shù)寫法的比較
最早寫的C程序是51單片機的,用的編譯器自然是大名鼎鼎的keil c了。Keil的功能還是非常強勁的,不僅能編譯,還有軟件仿真調試與硬件調試的功能。由于條件簡陋,沒用過什么仿真器,一直都是靠軟件仿真調試程序的。Keil 中的中斷函數(shù)一般格式如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01611/316268.htmvoid 函數(shù)名() interrupt n using n
{
…….
}
其中函數(shù)名可以任意取,關鍵字interrupt用來指明這是一個中斷服務函數(shù),后面的n表示中斷號,關鍵字using加后面的n表示使用哪一組寄存器。
后然接觸到AVR的單片機,該單片機開發(fā)環(huán)境一般用ICC或者是GCC。由于ICC是商用軟件,而GCC是免費的,因此我一般用GCC來寫AVR的C程序?,F(xiàn)在版本的GCC for AVR有了一些改進,對于中斷函數(shù)支持兩種關鍵字ISR與SIGNAL,其格式如下:
ISR(vect)
{
………
}
與
SIGNAL(vect)
{
……..
}
其中的vect就是中斷向量名,根據(jù)不同的型號的AVR單片機的不同的中斷源都會有相對應的中斷向量名,比如外部中斷0對于ISR格式的中斷向量名為INT0_vect,對SIGNAL則為SIG_INTERRUPT0。
最近在看TI的MSP430系列單片機的資料,看到該單片機采用C430寫的中斷服務函數(shù)有點像前兩種的綜合,其格式如下:
interrupt [vect] void 函數(shù)名(void)
{
…….
}
其中vect也是中斷向量名,函數(shù)名可以任取。
比較這幾種中斷函數(shù)寫法,本人更傾向于AVR的GCC的寫法。首先對于中斷函數(shù)來說即不能有輸入?yún)?shù)又沒有返回值,沒必要再給它加個“void 函數(shù)名(void)”的形式的函數(shù)。而且光看中斷向量名一般都能知道是哪個中斷源產生,再寫個中斷函數(shù)名作解釋似乎有點重復。對于keil c用中斷向量號的形式來表示中斷源,感覺有點麻煩,記住中斷源的中斷號比記中斷向量要難多了。不過可能標準51的中斷緣比較少,而且keil應該出來的比較早,所以才會采用這種方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