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 單片機 C 語言編程簡介(4)
C 和匯編混合編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01611/319598.htm有兩個原因決定了用 C
機的一些特殊指令操作在標準的 C 語言語法中沒有直接對應的描述,例如 PIC 單片機的清
看門狗指令“clrwdt”和休眠指令“sleep”;單片機系統(tǒng)強調(diào)的是控制的實時性,為了實現(xiàn)這
一要求,有時必須用匯編指令實現(xiàn)部分代碼以提高程序運行的效率。這樣,一個項目中就會
出現(xiàn) C 和匯編混合編程的情形,我們在此討論一些混合編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1.9.1
在
匯編指令,PICC 提供了一個類似于函數(shù)的語句:
asm(“clrwdt”);
雙引號中可以編寫任何一條 PIC 的標準匯編指令。例如:
for (;;) {
}
//休眠
//空操作延時
例 11-8
如果需要編寫一段連續(xù)的匯編指令,PICC 支持另外一種語法描述:用“#asm”開始匯
編指令段,用“#endasm”結(jié)束。例如下面的一段嵌入?yún)R編指令實現(xiàn)了將
RAM 全部清零:
#asm
#endasm
例 11-9
11.9.2
C 語言中定義的全局或靜態(tài)變量尋址是最容易的,因為這些變量的地址已知且固定。按
C 語言的語法標準,所有 C 中定義的符號在編譯后將自動在前面添加一下劃線符“_”,因
此,若要在匯編指令中尋址 C 語言定義的各類變量,一定要在變量前加上一“_”符號,我
們在上面例 11-9 中已經(jīng)體現(xiàn)了這一變量引用的法則,因為 FSR 和 INDF 等所有特殊寄存器
是以 C 語言語法定義的,因此匯編中需要對其尋址時前面必須添加下劃線。
對于 C 語言中用戶自定義的全局變量,用行內(nèi)匯編指令尋址時也同樣必須加上“_”
下面的例 11-10 說明了具體的引用方法:
volatile unsigned char tmp;
void Test(void)
{
clrf
#endasm
}
}
//測試程序
//開始行內(nèi)匯編
//選擇 bank0
//設定初值
//tmp=0x10
//結(jié)束行內(nèi)匯編
//開始 C 語言程序
例 11-10
上面的例子說明了匯編指令中尋址 C 語言所定義變量的基本方法。PICC 在編譯處理嵌
入的行內(nèi)匯編指令時將會原封不動地把這些指令復制成最后的機器碼。所有對 C 編譯器所
作的優(yōu)化設定對這些行內(nèi)匯編指令而言將不起任何作用。編程員必須自己負責編寫最高效的
匯編代碼,同時處理變量所在的 bank 設定。對于定義在其它 bank 中的變量,還必須在匯編
指令中加以明確指示,見例 11-11 的代碼范例。
volatile bank1 unsigned char tmpBank1;
volatile bank2 unsigned char tmpBank2;
volatile bank3 unsigned char tmpBank3;
void Test(void)
{
bcf
bsf
movlw
movwf
bsf
bcf
movlw
//測試程序
//開始行內(nèi)匯編
//選擇 bank1
//設定初值
//tmpBank1=0x10
//選擇 bank2
//設定初值
movwf
bsf
bsf
movlw
//選擇 bank3
//設定初值
movwf
}
#endasm
//結(jié)束行內(nèi)匯編
例 11-11
通過上面的代碼實例,我們可以掌握這樣一個規(guī)律:在行內(nèi)匯編指令中尋址 C
義的全局變量時,除了在尋址前設定正確的 bank 外,在指令描述時還必須在變量上異或其
所在 bank 的起始地址,實際上位于 bank0 的變量在匯編指令中尋址時也可以這樣理解,只
是異或的是 0x00,可以省略。如果你了解 PIC 單片機的匯編指令編碼格式,上面異或的 bank
起始地址是無法在真正的匯編指令中體現(xiàn)的,其目的純粹是為了告訴 PICC 連接器變量所在
的 bank,以便連接器進行 bank 類別檢查。
11.9.3
前面已經(jīng)提到,PICC 對自動型局部變量(包括函數(shù)調(diào)用時的入口參數(shù))采用一種“靜
態(tài)覆蓋”技術(shù)對每一個變量確定一個固定地址(位于
址時只需采用數(shù)據(jù)寄存器的直接尋址方式即可,唯一要考慮的是如何才能在編寫程序時知道
這些局部變量的尋址符號(具體地址在最后連接后才能決定,編程時無需關(guān)心)。一個最實
用也是最可靠的方法是先編寫一小段
考圖 11-5(B)對話框選擇“Compile to assembly only”,把此 C 原代碼編譯成對應的 PICC 匯
編指令;查看 C 編譯器生成的匯編指令是如何尋址這些局部變量的,你自己編寫的行內(nèi)匯
編指令就采用同樣的尋址方式。例如,例 11-12 的一小段 C 原代碼編譯出的匯編指令
//C 原程序代碼
void Test(unsigned char inVar1, inVar2)
{
inVar1++;
inVar2--;
tmp1 = 1;
tmp2 = 2;
}
//編譯器生成的匯編指令
_Test
;
_Test$tmp1 set
?a_Test
;
_Test$tmp2 set
?a_Test+1
;
_Test$inVar1 set ?a_Test+2
44line
;_inVar1 stored from w
bcf
bcf
movwf ?a_Test+2
//第一個字符型行參由 W 寄存器傳遞
;ht16.c: 43: unsigned char tmp1, tmp2;
incf
45line
;ht16.c: 45: inVar2--;
decf
46line
;ht16.c: 46: tmp1 = 1;
clrf
incf
47line
;ht16.c: 47: tmp2 = 2;
movlw 2
movwf ?a_Test+1
48line
;ht16.c: 48: }
return
//行參 inVar2 的尋址符為 ?_Test
例 11-12
基于上面得到的 PICC 編譯后局部變量的尋址方式,我們在 C 語言程序中用嵌入?yún)R編指
令時必須采樣同樣的尋址符以實現(xiàn)對應變量的存取操作,見下面的例 11-13。
//C 原程序代碼
void Test(unsigned char inVar1, inVar2)
{
#asm
//開始嵌入?yún)R編
incf
decf
movlw
addwf
rrf
0x10
?a_Test+0,f
?a_Test+1,f
?a_Test+2,f
?_Test,w
//tmp1++;
//tmp2--;
//inVar1 +=
//inVar2 循環(huán)右移一位
}
rrf
#endasm
?_Test,f
//結(jié)束嵌入?yún)R編
例 11-13
如果局部變量為多字節(jié)形式組成,例如整型數(shù)、長整型等,必須按照 PICC 約定的存儲
格式進行存取。前面已經(jīng)說明了 PICC 采用“Little endian”格式,低字節(jié)放在低地址,高字
節(jié)放在高地址。下面的例 11-14 實現(xiàn)了一個整型數(shù)的循環(huán)移位,在 C 語言中沒有直接針對循
環(huán)移位的語法操作,用標準 C 指令實現(xiàn)的效率較低。
//16 位整型數(shù)循環(huán)右移若干位
unsigned int RR_Shift16(unsigned int var, unsigned char count)
{
}
while(count--)
{
#endasm
}
return(var);
//移位次數(shù)控制
//開始嵌入?yún)R編
//最低位送入 C
//var 高字節(jié)右移 1 位,C 移入最高位
//var 低字節(jié)右移 1 位
//結(jié)束嵌入?yún)R編
//返回結(jié)果
例 11-14
11.9.4
C
最佳的配合。筆者從實際應用中得到一些經(jīng)驗供讀者一起分享。
㈠
相比于匯編語言,用 C
語句指令加上模塊化的程序易于日常管理和維護、程序在不同平臺間的移植方便。所以既然
用了 C 語言編程,就盡量避免使用嵌入?yún)R編指令或整個地編寫匯編指令模塊文件。PICC 已
具備高效的優(yōu)化功能,如果在寫 C 原程序時就十分注意程序的編譯和運行效率問題,加上
PICC 的后道編譯優(yōu)化,最后得到的代碼效率不會比全部用匯編編寫的代碼差多少,尤其是
程序量較大時。另外,PICC 對數(shù)據(jù)存儲空間的利用率肯定比用戶人工定位變量時的利用率
要高,同時還提供完整的庫函數(shù)支持。C 語言的語法功能強大,能夠高效率地實現(xiàn)絕大部分
控制和運算功能。因此,除了一些十分強調(diào)單片機運行時間的代碼或 C 語言沒有直接對應
的操作可以考慮用匯編指令實現(xiàn)外,其它部分都應該用 C 語言編寫。
以上面的例 11-14 進一步說明,變量的循環(huán)右移操作用 C 語言實現(xiàn)非常不方便,PIC 單
片機已有對應的移位操作匯編指令,因此用嵌入?yún)R編的形式實現(xiàn)效率最高。同時對移位次數(shù)
的控制,本質(zhì)上說變量 count 的遞減判零也可以直接用匯編指令實現(xiàn),但這樣做節(jié)約不了多
少代碼,用標準的 C 語言描述更直觀,更易于維護。
一句話:用了 C 語言后,就不要再老想著用匯編。
㈡
這和上面的慎用匯編指令的說法并不矛盾。如果確實需要用匯編指令實現(xiàn)部分代碼以提
高運行效率,應盡量使用行內(nèi)匯編,避免編寫純匯編文件(*.as 文件)。
雖然 PICC 支持 C 和匯編原程序模塊存在于同一個項目中,但要編寫純匯編文件必須首
先了解 PICC 特有的匯編語法結(jié)構(gòu)。Hitech 公司提供了完整的文檔介紹其匯編器的使用方法,
有興趣者可以從其網(wǎng)站上下載 PICC 的用戶使用手冊查看。
筆者認為,類似于純匯編文件的代碼也可以在 C 語言框架下實現(xiàn),方法是基于 C 標準
語法定義所有的變量和函數(shù)名,包括需要傳遞的形式參數(shù)、返回參數(shù)和局部變量,但函數(shù)內(nèi)
部的指令基本用嵌入?yún)R編指令編寫,只有最后的返回參數(shù)用 C 語句實現(xiàn)。這樣做后函數(shù)的
運行效率和純匯編編寫時幾乎一模一樣,但各參數(shù)的傳遞統(tǒng)一用
維護就比較方便。例如下面的例 11-15 實現(xiàn)一個字節(jié)變量的偶校驗位計算。
bit EvenParity(unsigned char data)
{
}
//入口參數(shù) data 的尋址符為 ?a_EvenParity+0
例 11-15
㈢
使用全局變量最大的好處是尋址直觀,只需在 C 語言定義的變量名前增加一個下劃線
符即可在匯編語句中尋址;使用全局變量進行參數(shù)傳遞的效率也比形參高。編寫單片機的 C
程序時不能死硬強求教科書上的模塊化編程而大量采用行參和局部變量的做法,在開發(fā)編程
時應視實際情況靈活變通,一切以最高的代碼效率為目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