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的啟動方式
二,處理器模式
ARM的處理器可工作于多種模式,不同模式有不同的堆棧 ,以下設置各模式及其堆棧.
預定義一些參數(shù):
MODUSR EQU 0x10
MODSYS EQU 0x1F
MODSVC EQU 0x13
MODABT EQU 0x17
MODUDF EQU 0x1B
MODIRQ EQU 0x12
MODFIQ EQU 0x11
IRQBIT EQU 0x80
FIQBIT EQU 0x40
RAMEND EQU 0x00204000 ; S64 : 16KB RAM
VECTSIZE EQU 0x100 ;
UsrStkSz EQU 8 ; size of USR stack
SysStkSz EQU 128 ; size of SYS stack
SvcStkSz EQU 8 ; size of SVC stack
UdfStkSz EQU 8 ; size of UDF stack
AbtStkSz EQU 8 ; size of ABT stack
IrqStkSz EQU 128 ; size of IRQ stack
FiqStkSz EQU 16 ; size of FIQ stack
修改這些值即可修改相應模式堆棧的尺寸.
以下為各模式代碼:
SYSINIT
;
MRS R0,CPSR
BIC R0,R0,#0x1F
MOV R2,#RAMEND
ORR R1,R0,#(MODSVC :OR: IRQBIT :OR: FIQBIT)
MSR cpsr_cxsf,R1 ; ENTER SVC MODE
MOV sp,R2
SUB R2,R2,#SvcStkSz
ORR R1,R0,#(MODFIQ :OR: IRQBIT :OR: FIQBIT)
MSR CPSR_cxsf,R1 ; ENTER FIQ MODE
MOV sp,R2
SUB R2,R2,#FiqStkSz
ORR R1,R0,#(MODIRQ :OR: IRQBIT :OR: FIQBIT)
MSR CPSR_cxsf,R1 ; ENTER IRQ MODE
MOV sp,R2
SUB R2,R2,#IrqStkSz
ORR R1,R0,#(MODUDF :OR: IRQBIT :OR: FIQBIT)
MSR CPSR_cxsf,R1 ; ENTER UDF MODE
MOV sp,R2
SUB R2,R2,#UdfStkSz
ORR R1,R0,#(MODABT :OR: IRQBIT :OR: FIQBIT)
MSR CPSR_cxsf,R1 ; ENTER ABT MODE
MOV sp,R2
SUB R2,R2,#AbtStkSz
;ORR R1,R0,#(MODUSR :OR: IRQBIT :OR: FIQBIT)
;MSR CPSR_cxsf,R1 ; ENTER USR MODE
;MOV sp,R2
;SUB R2,R2,#UsrStkSz
ORR R1,R0,#(MODSYS :OR: IRQBIT :OR: FIQBIT)
MSR CPSR_cxsf,R1 ; ENTER SYS MODE
MOV sp,R2 ;
三,初始化變量
編譯完成之后,連接器會生成三個基本的段,分別是RO,RW,ZI,并會在image中順序擺放.顯然,RW,ZI在運行開始時并不位于指定的RW位置,因此必須初始化
LDR R0,=|Image$$RO$$Limit|
LDR R1,=|Image$$RW$$Base|
LDR R2,=|Image$$ZI$$Base|
1
CMP R1,R2
LDRLO R3,[R0],#4
STRLO R3,[R1],#4
BLO %B1
MOV R3,#0
LDR R1,=|Image$$ZI$$Limit|
2
CMP R2,R1
STRLO R3,[R2],#4
BLO %B2
四,復制異常向量
由于代碼于RAM運行時,有明顯的速度優(yōu)勢,而且變量可以動態(tài)配置,因此可以通過remap將RAM映射到0,使得出現(xiàn)異常時ARM從RAM中取得向量.
IMPORT |Image$$RO$$Base|
IMPORT |Image$$RO$$Limit|
IMPORT |Image$$RW$$Base|
IMPORT |Image$$RW$$Limit|
IMPORT |Image$$ZI$$Base|
IMPORT |Image$$ZI$$Limit|
COPY_VECT_TO_RAM
LDR R0,=|Image$$RO$$Base|
LDR R1,=SYSINIT
LDR R2,=0x200000 ; RAM START
0
CMP R0,R1
LDRLO R3,[R0],#4
STRLO R3,[R2],#4
BLO %B0
這段程序將SYSINIT之前的代碼,也就是異常處理函數(shù),全部復制到RAM中, 這就意味著不能將RW設置為0x200000,這樣會使得向量被沖掉.
四,在RAM中運行
如果有必要,且代碼足夠小,可以將代碼置于RAM中運行,由于RAM中本身沒有代碼,就需要將代碼復制到RAM中:
COPY_BEGIN
LDR R0,=0x200000
LDR R1,=RESET ; =|Image$$RO$$Base|
CMP R1,R0 ;
BLO COPY_END ;
ADR R0,RESET
ADR R2,COPY_END
SUB R0,R2,R0
ADD R1,R1,R0
LDR R3,=|Image$$RO$$Limit|
3
CMP R1,R3
LDRLO R4,[R2],#4
STRLO R4,[R1],#4
BLO %B3
LDR PC,=COPY_END
COPY_END
程序首先取得RESET的連接地址,判斷程序是否時是在RAM中運行,方法是與RAM起始地址比較,如果小于,那么就跳過代碼復制.
在復制代碼的時候需要注意,在這段程序結束之前的代碼沒有必要復制,因為這些代碼都已經執(zhí)行過了,所以,先取得COPY_END,作為復制起始地址,然后計算其相對RESET的偏移,然后以RO的值加上這個偏移,就是復制目的地的起始地址,然后開始復制.
五,開始主程序
以上步驟完成,就可以跳轉到main運行
IMPORT Main
LDR PC,=Main
B .
六,器件初始化
主程序首先要進行器件的初始化,對S64而言,應該先初始化WDT,因為默認情況下,WDT是打開的,然后是各設備的時鐘分配,最后應該remap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01611/321700.htm
如果是驅動led,那么用1K左右的就行了。如果希望亮度大一些,電阻可減小,最小不要小于200歐姆,否則電流太大;如果希望亮度小一些,電阻可增大,增加到多少呢,主要看亮度情況,以亮度合適為準,一般來說超過3K以上時,亮度就很弱了,但是對于超高亮度的LED,有時候電阻為10K時覺得亮度還能夠用。通常就用1k的。
對于驅動光耦合器,如果是高電位有效,即耦合器輸入端接端口和地之間,那么和LED的情況是一樣的;如果是低電位有效,即耦合器輸入端接端口和VCC之間,那么除了要串接一個1——4.7k之間的電阻以外,同時上拉電阻的阻值就可以用的特別大,用100k——500K之間的都行,當然用10K的也可以,但是考慮到省電問題,沒有必要用那么小的。
對于驅動晶體管,又分為PNP和NPN管兩種情況:對于NPN,毫無疑問NPN管是高電平有效的,因此上拉電阻的阻值用2K——20K之間的,具體的大小還要看晶體管的集電極接的是什么負載,對于LED類負載,由于發(fā)管電流很小,因此上拉電阻的阻值可以用20k的,但是對于管子的集電極為繼電器負載時,由于集電極電流大,因此上拉電阻的阻值最好不要大于4.7K,有時候甚至用2K的。對于PNP管,毫無疑問PNP管是低電平有效的,因此上拉電阻的阻值用100K以上的就行了,且管子的基極必須串接一個1——10K的電阻,阻值的大小要看管子集電極的負載是什么,對于LED類負載,由于發(fā)光電流很小,因此基極串接的電阻的阻值可以用20k的,但是對于管子的集電極為繼電器負載時,由于集電極電流大,因此基極電阻的阻值最好不要大于4.7K。
對于驅動TTL集成電路,上拉電阻的阻值要用1——10K之間的,有時候電阻太大的話是拉不起來的,因此用的阻值較小。但是對于CMOS集成電路,上拉電阻的阻值就可以用的很大,一般不小于20K,我通常用100K的,實際上對于CMOS電路,上拉電阻的阻值用1M的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上拉電阻的阻值太大的時候,容易產生干擾,尤其是線路板的線條很長的時候,這種干擾更嚴重,這種情況下上拉電阻不宜過大,一般要小于100K,有時候甚至小于10K。
根據(jù)以上分析,上拉電阻的阻值的選取是有很多講究的,不能亂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