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r id="pryje"><nav id="pryje"><delect id="pryje"></delect></nav></meter>
          <label id="pryje"></label>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yè)界動態(tài) > 業(yè)內(nèi)人士解密:5G為何采納華為的Polar碼?

          業(yè)內(nèi)人士解密:5G為何采納華為的Polar碼?

          作者: 時間:2016-11-22 來源:物聯(lián)網(wǎng)智庫 收藏

            對于時延,出于技術宅的本能,也請容許我再啰嗦一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01611/340566.htm

             NR的URLLC應用場景要求用戶面時延為0.5ms,這是4G 10ms的二十分之一。之所以要求這么高的時延,是因為我們在體驗增強現(xiàn)實、遠程控制和游戲等業(yè)務時,需要傳送到云端處理,并實時傳回,這一來回的過程時延一定要足夠低,低到用戶無法覺察到。另外,機器對時延比人類更敏感,對時延要求更高,尤其是的車聯(lián)網(wǎng)、自動工廠和遠程機器人等應用。

            空口0.5ms時延意味著物理層的時延不能超過50μs,而物理層時延除了受譯碼影響,還受其它因素影響(比如同步),這就需要譯碼的處理時延一定要低于50μs,越低越好。

            總得來說,這就好比春節(jié)的航班,人流太多,要把幾億中國人從南到北,從東向西轉移一次,“數(shù)據(jù)量”太大,這就需要多開航班,并且加快航行速度。

            “航班公司” NR表示鴨梨山大,而信道編碼表示壓力更大,層層傳遞嘛。

            但是,這點壓力還不夠,5G表示還能抗。

            剛才我們講了,3GPP定義了5G三大場景:eMBB,mMTC和URLLC,這些場景對應5G的AR、VR、車聯(lián)網(wǎng)、大規(guī)模物聯(lián)網(wǎng)、高清視頻等等各種應用,較之3/4G只有語音和數(shù)據(jù)業(yè)務,5G可繁忙多了。

            這就對5G信道編碼提出了更高要求,需支持更廣泛的碼塊長度和更多的編碼率。比如,短碼塊應用于物聯(lián)網(wǎng),長碼塊應用于高清視頻,低編碼率應用于基站分布稀疏的農(nóng)村站點,高編碼率應用于密集城區(qū)。如果大家都用同樣的編碼率,這就會造成數(shù)據(jù)比特浪費,進而浪費頻譜資源,這叫編碼的靈活性。

            另外,5G還得保障更高可靠性的通信。LTE對一般數(shù)據(jù)的空口誤塊率要求初始傳輸為10%,經(jīng)過幾次重傳后,誤塊率如果低于1%即可。但是,5G要求誤塊率要降到十萬分之一。這就意味著,10萬個碼塊中,只允許信道譯碼器犯一次錯,最多只能有一個碼塊不能糾錯。

            綜上,決定5G采用哪種編碼方式的因素就是:譯碼吞吐量、時延、糾錯能力、靈活性,還有實施復雜性、成熟度和后向兼容性等。

            比較一下三種編碼的譯碼吞吐量、時延、糾錯能力、靈活性和實施復雜性,誰更強的呢?

            小編查閱了最新的大量文獻,結果是:被搞得暈頭轉向,一臉懵逼。這個問題太復雜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比如,有人認為,Turbo碼達到了瓶頸,無法處理20Gbps高速率,然而,有廠家證明,基于全并行設計的Turbo譯碼器的譯碼吞吐量能到21.9 Gbps,處理時延可達0.24μs,這也能滿足5G NR的20Gbps速率需求。

            比如,如果用譯碼器在譯碼每一bit時執(zhí)行的Max,Min和Add操作的總次數(shù)來衡量計算復雜度,有人認為Polar碼和LDPC碼在計算復雜度上優(yōu)于Turbo碼。

            比如,有人說Turbo不夠靈活,然而有人指出,LTE Turbo碼的碼塊長度從40到6144,一共有188 種,可以支持不同的業(yè)務,而采用多個并行處理器來同時完成碼塊譯碼的Turbo碼,能更靈活支持不同的碼塊長度。

            小編試圖從技術的角度去找到5G選擇Polar碼或者LDPC碼的理由,然而,能力有限,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臉。

            那么,我們從成熟度和向后兼容性方面看吧。

            Turbo碼被3/4G標準采用,LDPC被WiFi標準采用,而Polar碼出現(xiàn)較晚,在5G之前還沒有任何標準采用。從這方面講,Polar碼的成熟度較低。

            然而,表示不服,5G編碼標準之爭前,海外通信圈就有一篇文章瘋傳,表示,采用Polar碼實現(xiàn)了5G速率達到27Gbps,表示滿足5G需求沒問題。

            至于向后兼容性。5G NR是一種全新的無線技術,是更新?lián)Q代,不是像2G—>2.5G或4G—>4.5G那樣,現(xiàn)網(wǎng)升級即可,這是要運營商買新基站設備的,所以,其實不用考慮后向兼容性。

            不過,對于終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現(xiàn)在的4G手機支持2G和3G,同樣,以后5G手機也要支持3G和4G。3G和4G采用Turbo碼,如果5G也采用LDPC或Polar碼,這就意味著手機要采用兩套硬件設計,而譯碼器是整個基帶處理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據(jù)了近72%的基帶處理硬件資源和功耗,這可能會導致5G終端成本稍高一點,也可能會稍微拉長一點5G商用化的時間。

            但是,有句老話叫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這一編碼方案足夠優(yōu)秀,極具潛力,那么,5G晚到一點又有什么關系呢,無非是為了更好的體驗多花一點時間而已。

            所以,關于5G為何采納Polar碼,我們的結論是:技術分析并沒有什么卵用。因為,這一場標準之爭,在我們看來,早已超越了技術的邊界,而是綜合實力和話語權的較量。

            Polar碼最終能夠勝出,只能說明中國通信的崛起,國際地位明顯提升,早已今非昔比。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5G 華為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
          看屁屁www成人影院,亚洲人妻成人图片,亚洲精品成人午夜在线,日韩在线 欧美成人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