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統(tǒng)程序開發(fā)要點
下面是一段實現(xiàn)上述步驟的例程:
-------------------------------------------------------------------------------------------------------
ENTRY
;啟動時,從 0 開始,設法跳轉到“真”的ROM 地址(0x10000 開始的空間里)
LDR pc, =start
;insert vector table here
…
Start ;Begin of Reset_Handler
; 進行 remap設置
LDR r1, =Ctrl_reg ;假定控制 remap的寄存器
LDR r0, [r1]
ORR r0, r0, #Remap_bit ;假定對控制寄存器進行 remap設置
STR r0, [r1]
;接下去可以進行從 ROM 到 RAM 的代碼和數據拷貝
-------------------------------------------------------------------------------------------------------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種常見的remap方式,如下圖:

圖-6 存儲器重映射舉例 2
原來 RAM 和 ROM 各有自己的地址, 進行重映射以后 RAM 和 ROM 的地址都發(fā)生了變化,這種情況下,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案:
(1) 上電后,從 0 地址的 ROM 開始往下執(zhí)行。
(2) 根據映射前的地址,對 RAM 進行必要的代碼和數據拷貝。
(3) 拷貝完成后,進行 remap操作。
(4) 因為 RAM 在 remap 前準備好了內容,使得 PC 指針能繼續(xù)在 RAM 里取到正確的指令。
不同的系統(tǒng)可能會有多種靈活的 remap方案,根據上面提到的兩個例子,可以總結出最根本的考慮是: 要使程序指針在 remap以后能繼續(xù)往下得到正確的指令。
5. 根據目標存儲器系統(tǒng)分散加載映像(scatterloading)
Scatterloading 文件是 ARM 的工具鏈里面的一個特性,作為程序編譯過程中給連接器使用的一個參數,用來指定最終生成的目標映像文件運行時的分布狀態(tài)。如果用戶程序映像只是如圖7 所示的最簡狀態(tài),所有的可執(zhí)行代碼都集合放置在一起,那么可以不使用 Scatterloading 文件,直接用連接器的命令行選項就能夠完成設置:
RO = 0x00000:表示映像的第一條指令開始地址;
RW = 0x10000:表示變量區(qū)的起始地址,變量區(qū)一定要位于 RAM 區(qū)。

圖-7 簡單的映像分布舉例
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可能會把映像分割成幾個部分。如圖 8,系統(tǒng)中存在多種類型的存儲器,不能的代碼部分根據執(zhí)行性能優(yōu)化的考慮分布與不同的地方。

圖-8 復雜的映像分布舉例
這時候不能通過簡單的 RO、RW 參數來完成實現(xiàn)上述配置,就要用到scatterloading 文件了。在 scatterloading文件里,可以給編譯出來的各個目標模塊指定運行地址,下面的例子是針對圖8 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