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號完整性基礎系列之十一——理解力科SDA的三種抖動分解
在 力科SDA系列示波器中使用了“Normalized Q-Scale method”(簡稱NQ-Scale方法)來求解Tj。而Tj分解為固有抖動Dj和隨機抖動Rj時,力科SDA提供了三種抖動分解方法,分別為 Conventional、effective、MJSQ,如下圖所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01701/336516.htm圖一:力科SDA的三種抖動分解方法
MJSQ方法在Fibre Channel規(guī)范已有定義(MJSQ代表Methodologies for jitter and signal quality specification),這種方法在串行數(shù)據(jù)的抖動分析中被廣泛使用。在MJSQ文檔中,Tj是某一測量樣本數(shù)量下的TIE抖動的峰峰值,由Rj和 Dj組成,Dj是有邊界的,而Rj是沒有邊界的,其概率密度函數(shù)滿足高斯分布。Tj的直方圖使用dual-Dirac來建模。Dual-Dirac模型是 由兩個滿足高斯分布的脈沖組成,左右兩個脈沖的均值為μL和μR,兩個脈沖的標準偏差都等于σ,Dj = μR - μL,Rj = σ,Tj@BER-12= 14 * Rj + Dj。如下圖二所示。
圖二:Dual-driac模型與MJSQ方法示意圖
力科SDA中的MJSQ方法直接處理PDF概率密度函數(shù),使 用兩個高斯分布的曲線分別擬合TIE直方圖的左右兩邊的尾部,調(diào)節(jié)高斯曲線的標準偏差讓曲線能盡量擬合TIE直方圖的尾部。 力科SDA的MJSQ分解方法基于傳統(tǒng)的MJSQ方法進行了革新,兩個高斯分布的均值可以是不以Y軸對稱的,標準偏差也可以是不相等的。擬合的兩個高斯曲 線的均值之差為Dj,標準偏差的平均值為Rj。
Effective方法是直接對浴盆曲線(bathtub curve)進行分析,將Tj分解為Dj和Rj。這種方法與誤碼率測試儀(BERT)的方法相同。在使用NQ-Scale方法得到不同BER下的Tj后, 由于Tj = Dj + α×Rj,在不同BER下的系數(shù)α是已知,可以推算出不同BER下的Dj和Rj。如右圖所示,BER=10e-12時α=14.069,BER=10e- 10時α=12.723。
由于effective方法求解Dj和Rj與BERT相似,所以使用這種方法的計算結果可以與BERT的進行對比。另外,effective方法求解的Dj和Rj與MJSQ方法的非常相似。
圖三:力科SDA中effective方法分解Tj
Conventional 方法先計算Dj中的周期性抖動Pj(periodic jitter)、數(shù)據(jù)相關性抖動DDj(data dependent jitter)和占空比失真DCD(duty cycle distortion),然后Dj = DDj + Pj,Rj = (Tj – Dj) / 14。 在下圖四的流程圖中描繪了DDj、Pj、Tj、Rj的分析流程。
圖四:力科SDA中Conventional方法分解Tj
在 conventional方法中,首先計算出每個數(shù)據(jù)邊沿和參考時鐘的偏差,即TIE,把TIE抖動隨時間變化的趨勢描繪為一條曲線(即TIE track,又稱TIE trend),對TIE追蹤曲線做快速傅立葉變換(FFT),得到TIE抖動的頻譜,通常周期性抖動Pj和DDj是TIE頻譜中的峰值部分,隨機抖動Rj 是TIE頻譜中的底部,其頻譜范圍非常寬。將代表Pj的抖動頻譜部分做反向傅立葉變換IFFT,可以得到各個頻點貢獻多大的抖動值,如下圖五所示,在測試 結果的左下角對各個頻率貢獻的Pj;函數(shù)F1是對TIE trend作FFT運算,即TIE抖動的頻譜,在F1中的峰值點即為周期性抖動,在圖五中用cursor測量結果為350kHz,與左下角的Pj breakdown菜單的分析結果吻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