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持式矢量網(wǎng)絡分析儀的雷達散射截面測量
矢量網(wǎng)絡分析儀測量雷達散射截面
矢量網(wǎng)絡分析儀以圖5所示方式以頻率掃描測量S 參數(shù)。掃描的頻率范圍以相應的雷達頻率范圍為參考,圖5 中采用WR-90 波導在X波段(8.2-12.4GHz)進行測量。
圖5,MS2028C使用波導天線進行散射界面測量
圖6 為矢量網(wǎng)絡分析儀測量雷達散射截面的典型連接框圖。發(fā)射天線和接收天線分別接在矢量網(wǎng)絡分析儀的兩個測量端口上。一般來說這兩個天線應處于同一平面上(相對于被測目標來說),并相互貼近。如果需要考慮極化影響,無論發(fā)射天線和接收天線應該可以單獨或同時90 度旋轉(如圖5 中波導天線的E 面和H 面 旋轉)。被測目標應置于低反射的支架上或者單獨在空中(航線上)。為了濾除其他位置的物體反射造成的測量誤差,我們可以采用頻率掃描測量并進行傅立葉反變 換得到時域(距離域)測量曲線,使用時域濾波運算(時域門功能)將不屬于被測目標的反射濾除,然后,將濾波后的結果再進行傅立葉變換轉為頻率域顯示。但是 由于矢量網(wǎng)絡分析儀采用離散頻率點掃描方式,因此,傅立葉反變換會有距離折疊現(xiàn)象(即在一定距離后,前面位置的響應重復出現(xiàn)),出現(xiàn)折疊的時間(距離)與 頻率掃描測量的關系是:ta=(N-1)/(頻率掃寬),這里N是頻率掃描點數(shù)。因此,測量距離R一般應小于ta×C/2,此處除2是因為信號傳播路徑是在測量距離上的來回。
圖6 矢量網(wǎng)絡分析儀測試雷達散射界面框圖
天線系統(tǒng)的校準
根據(jù)前面的描述,我們對雷達散射截面的測量可以歸于矢量網(wǎng)絡分析儀的S21測量,而矢量網(wǎng)絡分析儀的端口校準(圖6 中 的矢網(wǎng)校準面),可以認為是對矢量網(wǎng)絡分析儀本身的發(fā)射功率和接收增益的歸一化,而對天線增益和空間衰減的校準一般使用校準球或校準平面金屬板。當然,也 可以使用其他形狀的物體,只要已知其散射截面積。使用球體的好處在于其散射截面積與頻率無關,而校準物體的散射截面積最好與被測目標的散射截面積相近。例 如,直徑1.13米的金屬球體的雷達散射截面積為1m2。
圖7,雷達散射截面與目標物理尺寸
測量顯示
在完成矢量網(wǎng)絡分析儀端口12項誤差修正(校準)后,將天線接入測量端口并對準測量目標(或校準球體)區(qū)域,進行頻率掃描測量得到S21(f),然后使用帶通模式時域變換得到時域(距離域)S21(D),如圖8 和圖9 所示,并且可以使用時域門(時域濾波器)將不需要的反射濾除。
圖8,目標區(qū)域(沒有放置被測目標和校準)所有反射的時域顯示
圖9,在目標區(qū)域放置RCS為0.018平方米的校準球體的時域顯示
測量步驟和測量運算
將對目標的雷達散射截面測量所使用的矢量網(wǎng)絡分析儀設定為S21的測量。
圖10,使用矢量網(wǎng)絡分析儀對雷達散射截面測量設定
1.矢量網(wǎng)絡分析儀進行12 項端口誤差校準后,將發(fā)射天線接入端口1,將相應的接收天線接入端口2。注意天線極化方向。并保證測量距離D>20 λ,這里 λ為信號波長。注意,根據(jù)目標尺寸選擇天線,調整天線角度(偏角和仰角)和調節(jié)測量距離,應保證被測目標落在天線增益下降小于-1dB 的信號波束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