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何去何從 糟糕體驗成絆腳石
可穿戴市場近年來表現差強人意,先是聯想無限期延遲MOTO360智能手表迭代產品的發(fā)布到今年的CES取消可穿戴設備專門展區(qū),讓可穿戴設備有了“雞肋”之稱。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01706/360697.htm有研究機構發(fā)布報告稱,雖然蘋果公司Apple Watch在新品發(fā)布后依然是全球最暢銷的智能穿戴設備,甚至市場份額高達四成,但銷量依然只能勉強擠進前五位,而大量的市場卻被更為廉價的健身腕帶所占領。
根源在于,智能設備概念遇冷和消費者好奇心難以維持,不少購買過智能手表的用戶反而有種上當的感覺.因此用戶口碑和銷量并不能持續(xù)增長。間接致使廠商出貨量進一步降低,被低端的智能腕帶所吞噬市場。
而造成這種口碑下滑和目前的智能穿戴設備功能單一和實用價值不高有關,相反性價比更好的腕帶能替代價格昂貴的智能手表.因此,如何讓智能穿戴市場起死回生成為行業(yè)思考的難題。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智能穿戴產業(yè)不景氣讓產業(yè)鏈面臨洗牌調整,而脫離手機使用成為未來可穿戴產品的發(fā)展方向和趨勢。
開辟新型創(chuàng)意,注意分化市場
可穿戴設備在功能上的研究領域一直都圍繞著“運動”這兩個字,但是在過去的功能在今天看來未免顯得有些單調普通,所以注重“場景化”模式改造也許能夠對可穿戴設備市場在未來的走向起到不錯的推動作用。
同時,可穿戴設備的設備功能“獨立化”也顯得至關重要,當消費者們面對花樣百出的炫酷“造型”顯得有些麻木之后,獨立于手機等其他設備而使用的功能板塊則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熱點。
開發(fā)新型技術,吸引消費眼球
業(yè)內人士指出,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的興趣不斷打折的核心原因是由于產品沒有足夠的吸引力,而產品的核心則在于技術上的支撐。而時下可穿戴設備往往因為無法脫離手機獨立使用續(xù)航時間短等諸多弊病制約產業(yè)快速發(fā)展。
市場調研也發(fā)現,過半用戶在購買可穿戴設備后新鮮勁過后往往會束之高閣并不會向親朋好友推薦,由此可見解決用戶體驗,提高使用率,重復購買率成為廠商研發(fā)的當務之急。
業(yè)內人士坦言,就目前而言業(yè)內廠商聯手共享知識產權從而將蛋糕做大做強才是解決用戶對智能手表糟糕印象的法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