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r id="pryje"><nav id="pryje"><delect id="pryje"></delect></nav></meter>
          <label id="pryje"></label>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shù) > 設(shè)計應(yīng)用 > 上過的大學(xué)忘了嗎?電阻橋(惠斯通電橋)分析及計算

          上過的大學(xué)忘了嗎?電阻橋(惠斯通電橋)分析及計算

          作者: 時間:2017-11-19 來源:網(wǎng)絡(luò) 收藏

            1. 定義解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01711/371737.htm

            是由四個電阻組成的電橋電路,這四個電阻分別叫做電橋的橋臂,利用電阻的變化來測量物理量的變化,單片機采集可變電阻兩端的電壓然后處理,就可以計算出相應(yīng)的物理量的變化,是一種精度很高的測量方式。其電路形式如下圖所示。

              

           

            在電橋中有三個電阻阻值是固定的分別為R1,R2,R3,第四個電阻是可變的為Rx,Rx發(fā)生變化時,圖中B,D兩點之間的電壓發(fā)生變化,通過采集電壓的變化就可以知道環(huán)境中物理量的變化,而從實現(xiàn)測量的目的。下面舉例介紹電橋電路的計算方式。

            2. 相關(guān)計算

            假設(shè)流過R1,R2橋臂的電流為I1,流過R3,Rx橋臂的電流為I2,電橋供電電壓為VCC,如下圖所示。

              

           

            通過歐姆定律可以計算出每個電阻兩端的電壓。在R1和R2這兩個橋臂上,R1,R2將VCC電壓分壓,R2電阻兩端得到的電壓即為V1;在R3和Rx這個橋臂上,R3,Rx將VCC電壓分壓,R3電阻兩端得到的電壓即為V2。下面分別用歐姆定律計算V1和V2。

            流過電阻R1和R2的電流I1:

              

           

            R2兩端的電壓V1:

              

           

            流過電阻R3和Rx的電流I2:

              

           

            R3兩端的電壓:

              

           

            V1和V2的電壓差:

              

           

            由此可以看出:

            如果4個電阻都相等,即R1=R2=R3=Rx,那么ΔV=0,即電橋處于平衡狀態(tài);

            Rx發(fā)生變化會導(dǎo)致△V發(fā)生變化;

            3.的應(yīng)用

            在實際使用中,我們通常將其中三個電阻值固定,而將另外一個電阻換成熱敏電阻、壓敏電阻、PT100等,這時候就可以用電橋來測物理量了。如果將PT100接入電橋,隨著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PT100的阻值發(fā)生變化導(dǎo)致ΔV發(fā)生變化,將差分電壓ΔV通過差分運放放大后進入單片機的AD采樣,再對照PT100的電阻-溫度對應(yīng)表就可以知道當前環(huán)境的溫度了。



          關(guān)鍵詞: 電阻橋 惠斯通電橋

          評論


          技術(shù)專區(qū)

          關(guān)閉
          看屁屁www成人影院,亚洲人妻成人图片,亚洲精品成人午夜在线,日韩在线 欧美成人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