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期盼中國芯
中興受罰,已經退休的侯為貴不得不得再度出山,四處奔波斡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01804/378713.htm照片中,跟著76歲老爺子的兩位中興高管(據說是董事長殷一民、總裁趙先明)都低著頭,但他自己,背影依然挺直。
這張照片或許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對“中興作死”的討論,今日關于中興事件的討論更多落在了對“中國芯”的呼吁上。
今日,證券日報發(fā)表的評論文章《芯片之痛折射國內TMT產業(yè)跛腳現實》認為,芯片堪稱中國的阿喀琉斯之踵。
該評論認為,光靠炫耀送出的外賣盒繞了地球多少圈,并不能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尊重。但,這些年,資本追逐的方向是各種風口,某個熱門項目一旦出現,各路資本便一擁而上……基礎技術需要長時間的默默耕耘,甚至需要舉國之力,雖然收益可能很高,但失敗風險同樣不小,何況同食人間煙,還要不時承受炒房暴富等現實誘惑,利弊權衡下,導致基礎投入裹足不前。
該評論呼吁,基礎技術的投入,不應再被忽略甚至無視。
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強起來離不開自主創(chuàng)“芯”》同樣認為,對互聯網和信息產業(yè)來說,商業(yè)模式的創(chuàng)新固然能夠帶來流量和財富,但最終比拼的還是核心技術實力……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此次事件,讓我們感受到切膚之痛。
該篇評論認為,(中興)禁售7年對應的正是2025年,美國如此行事,真正的用意昭然若揭;如《紐約時報》所說,美國的真正考量是要遏制中國制造業(yè)升級,拖慢“中國制造2025”這一強國戰(zhàn)略。
該篇評論呼吁,(政府部門)應該形成更加有利于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的制度環(huán)境,比如說芯片設計具有試錯成本高和排錯難度大的特點,就需要從更大層面統(tǒng)合科研力量、實現集中攻關……突破核心技術肯定會帶來陣痛,但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是為了用現在的短痛換來長遠的主動權。
而中國芯與外國芯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第一財經日報稿件《“芯”痛之下,中國如何破局》一文中提及,中國芯片產業(yè)的落后是“全方位、系統(tǒng)性”的,即使是國內的龍頭企業(yè),和國際主流水平都有一定的差距,更不用說國際最先進水平。
據該文報道,在設計和封測領域,中國與美國等先進企業(yè)差距已經逐步縮小,但是制造方面還存在不小差距,例如在設計領域發(fā)展不錯的華為海思,在制造環(huán)節(jié)仍由臺積電代工,而地平線AI芯片也是采用臺積電工藝。
該文指出,盡管國家基金在大規(guī)模扶持芯片行業(yè)、以圖擺脫長期以來對海外芯片的依賴;但研發(fā)投入不足、人才不足等因素仍在制約著行業(yè)發(fā)展。
新京報《英特爾將執(zhí)行美對中興"禁售令"中國芯還有多遠?》同樣認為,中國芯片產業(yè)的發(fā)展得益于政府對信息安全的重視,但在核心關鍵領域,中國廠商長期缺席,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廠商固守自己市場,沒有意愿突破,另外一方面,中國半導體產業(yè)人才稀缺,以及對完全自主和“拿來主義”的討論爭議,影響了產業(yè)發(fā)展的進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