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復數(shù)光調制技術提高光纖數(shù)據(jù)傳輸速率
圖3提出如何結合運用這些不同技術來增進光譜效率的構想。最下方是簡易的OOK,如果改用正交相移鍵控(QPSK),則可將OOK符碼率的傳輸速率提高一倍,因為QPSK可編碼二位符號。藉由使用極化復用(PDM)技術,傳輸速率還可再提高一倍。QPSK加PDM可讓使用者在相同時鐘速率下,獲得2×2=4倍的數(shù)據(jù)傳輸速率。最后,利用脈沖整形濾波器進一步縮小占用帶寬后,用戶可以100Gb/s的速率,透過50GHz信道傳輸數(shù)據(jù)。
圖3 藉由結合使用不同的調制技術,光譜效率可迅速倍增。
強化帶寬/信噪比效能 光譜傳輸加速升級
上面的方法看起來好像萬無一失,只要不再遇到其他問題就好了。但是,事情當然不會這么簡單。
早在1940年代,美國數(shù)學家和電子工程師,同時也是信息論之父Claude Shannon發(fā)現(xiàn),傳輸信道最大的無誤差數(shù)據(jù)傳輸速度,取決于噪聲和帶寬。他把此速率稱為“信道容量”,即眾所周知的“Shannon極限值”。
Shannon–Hartley定理:
信道容量:
Shannon–Hartley定理
其中,B是帶寬(Hz)、S是平均接收信號功率(W),而N是平均噪聲功率(W)。藉由增加帶寬,或是將信噪比(SNR=S/N)優(yōu)化,用戶可增加信道容量;事實上,Shannon–Hartley定理僅提供理論上的最大值,卻未指出那一種信號傳輸法可讓用戶最接近此極限值。
實作時,SNR是最根本的限制因素。因此,從現(xiàn)在到未來,業(yè)界都須持斷改進這個問題,以達成Shannon極限值。當數(shù)據(jù)傳輸速率超過100Gb/s,就需更出色的SNR性能,以便在給定帶寬下進行長距離傳輸。
Ellis、Zhao和Cotter利用這些范例參數(shù),來仿真相關傳輸和檢測類型的信息光譜密度C/B(圖4)。進行非線性傳輸時,信息光譜密度不會隨著發(fā)射功率光譜密度而無限增加。由于光纖本身具有功率放大器的飽和效應和非線性效應,因此其信息光譜密度有最高上限。不過如果是進行純線性傳輸,就不會遇到這種問題。
圖4 圖中使用A. Ellis、J. Zhao和D. Cotter論文《接近非線性Shannon極限值》JLT 28(4), 423-433中提出的每極化預期信息頻光譜密度限制的范例。
在圖4中,使用者可清楚看出,就信息光譜密度而言,OOK的直接檢測法(僅萃取振幅信息),完全無法與復數(shù)調制信號之相干檢測法相抗衡。毫無疑問的,不同類型的復數(shù)調制法,對于光傳輸方案開發(fā)人員能夠多接近Shannon光譜效率極限,有關鍵性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