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5G專利費的戲碼來了,待割“韭菜”又得好好算一算了
近日,諾基亞在一份聲明中宣布,預計未來將向智能手機廠商收取每臺設備3歐元(約合3.48美元)的5G NR標準必要專利許可費用。諾基亞表示該公司將在5G標準必要專利中占據(jù)“重要地位”,但同時承諾將遵守公平、合理、和非歧視性(FRAND)的授權方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01808/391030.htm這也是在高通、愛立信之后,又一家通信設備廠商對5G專利許可費用提出明確的要求。愛立信今年3月份表示,將對每個5G NR多模手機收取5美元的固定專利許可使用費,但該公司指出,對于平均銷售價格(ASP)較低的手機,每臺設備的專利許可費可能將低至2.5美元。而高通早在去年11月的時候,就表示將對單模5G手機收取手機售價2.275%的專利許可稅費,對于同時支持3G/4G/5G的多模手機將收取售價3.25%的專利稅費。專利費的整機銷售價上限500美元,這也意味著,供應商將必須為每臺設備支付最高16.25美元的專利使用費。
5G技術的拓展是關鍵
眾所周知,5G國際標準在6月份敲定,主要基于無線巨頭高通、華為、愛立信、三星以及諾基亞所取得的工程和試驗成就。作為開發(fā)5G標準的回報,這些公司有權把他們的貢獻授權給設備制造商,但要本著“公平、合理以及非歧視”(FRAND)的原則,盡量讓更多人使用5G技術。
FRAND專利授權旨在幫助技術先驅們在不過度壓榨設備制造商或消費者的情況下,從他們的投資中獲得回報并獲利。FRAND專利授權使得每部4G手機平均增加大約9.60美元成本,但是如果將多家專利持有者的授權費加在一起,這部分費用可能占據(jù)每部手機批發(fā)價的10%左右。
任何的技術的研發(fā)都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出于對知識產權的尊重,收取專利費是國際公認的標準,這一點無可厚非。而且移動通信的快速發(fā)展,我們看到技術的迭代也變得越來越快,從2G時代到即將來臨的5G時代,技術的變遷可以說是日新月異的。
尤其是5G面臨著更豐富的應用場景,以及對于AI、物聯(lián)網、車聯(lián)網的發(fā)展都是舉足輕重的,這樣來看,5G承載的應用基礎將更加豐富和多元,這也是超越了我們之前狹隘的終端電子產品的應用認知。
在高通、愛立信、諾基亞之后,就是華為和三星對于專利許可費用的收取了。目前來看,對于每部5G手機,高通的5G許可費達到了13美元。加上愛立信和諾基亞的專利費,每部5G設備的許可費超過21億美元。華為、三星等其他標準必要專利持有者的許可費又會是多少?會不會太離譜?
按照對于5G的發(fā)展預期來看,這個費用不應該是獅子大開口的,應該在一定的區(qū)間內得到轄制,這樣才有利于行業(yè)的發(fā)展。尤其作為手機終端企業(yè),更是“飽受”專利曾經帶來的苦衷,因此無論是三星還是華為,應該在專利費的收取上會有所節(jié)制。
再加上,大型設備制造商一般會與專利持有商磋商批量采購折扣,實際支付的專利費率遠低于專利持有者公開披露的費率。再加上一定的交叉授權等等,最終對于每一部終端的占比應該不會很大。
之前市場有傳聞華為對于專利收取是4%的價格依托,但華為對此進行了否認。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6月份表示,公司將堅守FRAND原則,盡一切努力降低5G專利的許可費率。他還表示,5G專利持有者應該確保他們的累計專利費率比4G更低、更透明。
對于市場4%的傳聞,華為重申,將在專利許可活動中,嚴格遵守FRAND(公平、合理、非歧視)原則,不敲詐產業(yè)和社會,在開放平等的合作中共同構筑健康的5G生態(tài)環(huán)境。
值得關注的是,在愛立信所公布的5G專利方案中,設定了固定的專利許可費,這不同于以往以整機售價為基礎的許可費率模式。另外,愛立信公布的專利許可費僅覆蓋5G技術的標準必要專利,不包括應用型專利,而對于2G、3G、4G技術的專利許可費,愛立信會繼續(xù)按照原有模式收取。也就是說愛立信的5G專利許可費應該會疊加到此前的費用上,對終端企業(yè)來說肯定會增加其成本。
尊重知識產權,做強自己加大創(chuàng)新才是根本
無論在什么時候,我們都應該尊重知識產權,畢竟沒有技術研發(fā)的投入和長期不懈的努力,我們也不可能使用到更快速的移動網絡,也難以搭建更多的應用場景機會。從2G到4G,其實我們已經經歷了通信產業(yè)革命的黃金時代,進入到5G時代,面臨著更加高速和完善的運行基礎,對于整個產業(yè)和社會的發(fā)展無疑都是大有裨益的。
令人欣慰的是,進入到5G時代,我們也終于看到了我們廠商的身影,而以前我們都是受制于以高通為首的外國企業(yè)。如今,也有了我們的廠商在專利授權方面可以獲得利益了。這也是長期自主研發(fā)和投入的一種回報,是對技術努力的一種認可。
眾所周知,每年我國產手機的銷量出貨量都在好幾億臺,這其實就是一筆龐大的支出,但是我們使用了人家的核心技術,就需要為專利買單,只有我們自己的技術、標準真正可以成為一種通用的模式之后,我們的技術轉換才能成為專利的一種收益,而這需要長期的技術創(chuàng)新和突破,我們的企業(yè)在更多的時候注重的是市場營銷和出貨量,而恰恰忽視了在技術上的積淀,尤其是創(chuàng)新性技術能力方面還一直存在著短板,如果不能解決好這一點,那么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華為的脫穎而出,其實恰恰是對知識產權的一種積累和技術研發(fā)的長期投入。
近日,LG和Sprint宣布,他們將在2019年初在美國推出第一款真正的5G智能手機,而摩托羅拉則推出了一個新的夾式附件,從而將使其新的Moto Z3智能手機具備5G功能。在最近的Galaxy Note 9發(fā)布會上,三星也表示正與運營商合作開發(fā)5G手機。而國內的手機廠商對于5G制造也是蠢蠢欲動的,未來這個市場的選擇無疑會更加豐富,應用模式也會更加多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