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量子加密技術競爭加劇中國目前領先
據《紐約時報》報道,包括谷歌到阿里巴巴在內的科技公司都在競相打造世界上第一臺量子計算機,這要比當前的計算機強大得多。盡管建造量子計算機的競爭不分伯仲,但中國在量子加密技術方面明顯領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01901/396574.htm未來的量子計算機可能會破解保護數字信息的現行加密技術,使諸如數十億美元的電子商務支出信息以及存儲在數據庫中的機密信息等一切數據都面臨風險。
這個問題有答案嗎?量子加密依賴于相同的概念。正如一些科學家在研究量子計算機一樣,另一些科學家也在研究量子安全技術,從而阻礙未來量子計算機的密碼破譯能力。
這是一場涉及信息安全的競賽,盡管建造量子計算機的競爭不分伯仲,但中國在量子加密技術方面明顯領先。與人工智能等其他尖端技術一樣,中國也將不同類型的量子研究列為重點。
“中國在相關技術研發(fā)方面擁有深思熟慮的策略,”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RidgeNationalLaboratory)前研究員鄧肯·厄爾(DuncanEarl)表示。目前厄爾是量子加密技術公司Qubitekk的總裁兼首席技術官。“如果我們認為我們可以等上5到10年再應用這項技術,那就太晚了?!?/p>
量子計算基于量子力學理論,后者解釋了極小物質粒子所表現出的奇怪行為。
在傳統(tǒng)計算機中,晶體管存儲信息的最小單位是“比特”,每個比特不是1就是0。
而當某些物質極小或極冷時,它們的行為就不同了。這種不同狀態(tài)的差異性允許一個量子位同時顯現出1和0的狀態(tài),兩個量子位就可以同時容納四個值。隨著量子位的數量增長,量子計算機的功能以指數形式變得更加強大。
和量子計算一樣,量子加密技術依賴于極小物體的非直覺行為。保護數據秘密的密碼是由最小的光子生成的。通過合適的設備很容易判斷它們是否被篡改了,就像藥瓶上的封條一樣。如果實施得當,這項技術可能是牢不可破的。
目前的量子加密技術還無法確保可以構建出長距離的可行量子加密網絡。但如果這真的發(fā)生,中國愿意付諸實踐,并很可能會帶來巨大回報。
迄今為止,中國已經投資數千萬美元,建立了使用量子加密傳輸數據的網絡。去年,中國發(fā)射了一顆以古代哲學家墨子命名的衛(wèi)星,利用量子加密技術成功實現了北京和維也納之間的視頻通話。經過4年的規(guī)劃和建設,北京和上海之間的專用量子通信網絡也于去年投入運行。
目前,量子加密只能在有限距離內工作。北京和維也納之間的衛(wèi)星連接將這一限制擴大到創(chuàng)紀錄的7451公里。在地面,通過使用光纖線路,量子機密技術的最大應用距離擴大到了約241公里。
在中國對量子加密的投資中,墨子號衛(wèi)星受到的關注最多。衛(wèi)星研制者中科大學牽頭建設了總長約1931公里的地面量子加密網。
這條量子加密主線正在延伸到其他城市和地區(qū)。到2030年,中國的目標是在全球建立一個共享量子加密密鑰的網絡。
一些安全專家質疑量子加密的有效性。它是如此新穎,還沒有經過任何嚴格的測試。而只有經過這些測試,才能使它得到持懷疑態(tài)度的密碼學家的認可。
但中科大物理學教授陸朝陽表示,京滬之間的量子加密網絡是一次重大升級。
在傳統(tǒng)的通信方式中,竊聽者可以在光纖線路上的每一點攔截數據流。陸教授表示,量子加密技術將1931公里光纖線路上的易損點減少到了幾十個。
“我們承認這是一個過渡解決方案,”他說。“這并不是最終的解決方案。但就安全而言,這已經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在美國,業(yè)界認為量子加密不過是一項科學實驗。相反,研究人員專注于使用普通數學來構建新的加密形式,以對抗量子計算機。這種技術不需要新的基礎設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