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黑PK超級白:納米材料如何欺騙你的眼睛
在《你是我的眼》中,盲人歌手蕭煌奇深情地唱出“你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說的白是什么白”,生動地描繪了視覺殘障人士對光明世界的渴望。然而,對于能夠看到身邊周遭萬物的普通人來說,一些色彩依舊會騙過人類的視覺,甚至光線。更神奇的是,這些色彩還有其他神奇的功效,能夠?qū)θ祟惖纳钇鸬揭庀氩坏降淖饔茫?strong>而造就這種奇跡的,是日新月異的納米技術(shù)。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02012/420902.htm黑得如同現(xiàn)實缺了一塊
下面這張圖,在面具旁邊有一塊黑色的“漏洞”。然而,這并不是拙劣的摳圖,那塊“黑洞”其實是在同樣的面具上,覆蓋了一種黑色涂料。
黑色涂料覆蓋了面具,如同摳圖| www.Surreynanosystems.com
這種涂料叫做“Vantablack”,它能吸收99.96%的光線。當被Vantablack覆蓋住后,面具上幾乎沒有光線被反射過來。如果你正面直視它,就會失去空間的縱深感,如同凝視深淵。
兩個面具的側(cè)面 | www.Surreynanosystems.com
“Vanta”是“垂直排列碳納米管陣列”(Vertically-aligned nanotube array)的縮寫 。這個名字也明示了它的本質(zhì):這種涂層其實是緊密排列成束狀的碳納米管。
1991年,日本學者飯島澄男發(fā)現(xiàn)了“碳納米管”。這種高導(dǎo)電、高強度的線狀材料,立刻引起了學界和企業(yè)界的興趣。
但是,碳納米管在實際使用時卻面臨很多問題,其中最不好解決的就是它們總是相互纏繞在一起,就好像耳機線一樣。這種糾纏在一起的碳納米管,會極大減少能被有效利用的面積,同時其本身的導(dǎo)電性等指標也會受到影響。
于是,學者們就想出了一種解決方案:讓這些碳納米管垂直生長起來,也就是形成碳納米管陣列,如同在平地上種樹一樣。而這種“碳納米管小森林”,有序度高、纏繞少,能夠充分發(fā)揮碳納米管的優(yōu)異性能,在電子元器件中有很大的應(yīng)用潛力。
一種長在硅片上的碳納米管陣列,如同小樹林一樣地筆直生長[2]
再回到Vantablack的顏色上。它能達到如此的吸光能力,也是因為碳納米管陣列的特殊結(jié)構(gòu)。
當光線入射到碳納米管陣列后,光會在納米管組成的森林中不斷偏折,不斷反彈,并最終被吸收,也就幾乎不會反射出去。
簡單來說,之所以Vantablack如此之黑,是因為光在碳納米管中“迷了路”。
自2014年面世后,Vantablack一度作為“最黑的人造物”,入選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然而,這個紀錄在隨后不斷被打破。
目前公開報道中,“最黑的材料”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2019年,MIT的研究團隊研發(fā)了一種吸光能力高達99.995%的材料[3]。
研究者的這次突破也實屬偶然。這項研究原本目標是提高導(dǎo)電材料性能,但當他們不斷在涂層中塞入垂直碳納米管后,卻陰差陽錯得到了這么一種“比黑更黑”的物質(zhì)。
不過,目前這種材料還沒有具體的名字,工藝也沒那么成熟。所以,在“黑”的領(lǐng)域,Vantablack還是最為人稱道。
理論上,這些“黑材料”的用處很多,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可以給光學儀器或者天文望遠鏡來做遮光罩。不過,即使是工藝成熟的Vantablack,它的制備要求也十分苛刻。同時,作為涂層的話,碳納米管陣列也很容易脫落或者褪色,需要精心保護。
雖然暫時在商業(yè)上沒法大范圍推廣,但架不住很多先鋒者們前來嘗鮮。比如,寶馬公司涂裝了他們的一輛車;也有瑞士手表廠商,用這個材料做了全黑的表盤。
按網(wǎng)友的評價:這些物件涂上了Vantablack后,就好像游戲中“未解鎖”的道具。
Vantablack涂裝的一輛寶馬車 | Surreynanosystems.com
顯然,藝術(shù)家們也不會放過這種極致的顏色。2016年,英國藝術(shù)家安尼什·卡普爾(Anish Kapoor)買下了用Vantablack進行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獨家權(quán)利。這事當時還引起了巨大爭議,大家議論的焦點是:藝術(shù)家能壟斷一種顏色嗎?
但準確來講,卡普爾并沒有壟斷這種黑色。因為Vantablack只是一種材料,卡普爾只是得到了這種材料的獨家使用權(quán),就如同一家公司占有一個專利一樣。只不過,恰巧只有這種材料能實現(xiàn)這種極致的黑色。
有消息稱,卡普爾的第一件Vantablack作品,將在2021年問世,這值得期待。
能降溫的極致白
既然有了極致的黑。那大家肯定忍不住要問,有沒有辦法能產(chǎn)生某種極致的白呢?
有。而且,自然界中早就有了這樣的設(shè)計。
在撒哈拉沙漠中,就有一種銀白色的螞蟻,叫做“撒哈拉銀蟻”(Cataglyphis bombycina)。
越是極端的環(huán)境,越容易出現(xiàn)極端的生物。這種螞蟻可以忍受當?shù)馗哌_70°C的溫度,并能在沙漠中來去自如。有人形容“它們就像是流動的水銀”。
為了加強散熱,這些螞蟻就演化出了銀白色的外表。
通過高倍顯微鏡觀察會發(fā)現(xiàn),這種銀白色來源于覆蓋在螞蟻表皮的很多纖細的“毛”。這些“細毛”的橫截面是一種三角形的結(jié)構(gòu),可以有效地反射來自不同入射角度的光。反射掉光線,也就意味著能給螞蟻降低不少的溫度。研究者發(fā)現(xiàn),這層“銀白色”能讓螞蟻的體溫降低5~10℃,堪稱“隨身空調(diào)”。
A:撒哈拉銀蟻照片,B-E:撒哈拉銀蟻表面覆蓋的“毛”及其微觀結(jié)構(gòu)[4]
當然,螞蟻的這種白還不算極致。2020年,美國普渡大學的研究團隊報道了一種超白的涂料,可以反射95.5%以上的光。與之相比,目前商用白色涂料反光的能力只有80%到90%。
這種超白涂料的做法并不難,就是用亞克力和碳酸鈣混合。不過,實驗中用到的碳酸鈣很有講究,它們的顆粒尺寸范圍很廣,從幾百納米到幾微米都有,這個顆粒分布是經(jīng)過計算優(yōu)化的,是為了盡可能散射太陽光譜中所有波長的光。
A:超白涂層(左)與商用涂層的對比,B:碳酸鈣微粒的微觀結(jié)構(gòu)[5]
同撒哈拉銀蟻一樣,研究者開發(fā)這種涂料也是想用來降溫的。只不過,他們的計劃是在房屋的外表涂這種超白涂層。
左圖為用新型涂料在普通白色涂料上寫下了一個“P”,右圖是紅外溫度分布,顯示出“P”的溫度要更低,因為新型涂料能反射更多的熱量[5]
經(jīng)過測算,在陽光照射下,這種超白涂層最多能比周圍溫度低10℃。如果給建筑表面涂上的話,在夏天即使沒有空調(diào),室內(nèi)也可以很涼快 。
不過,在建筑外面的人會不會遭殃呢?
結(jié)構(gòu)中的五彩斑斕
這世界不能只有純黑和純白,通過對微觀結(jié)構(gòu)的精準把控,能帶來更多色彩。
在我們的印象里,巧克力往往是棕色或者黑色的。但在2019年,蘇黎世聯(lián)邦理工學院的學者們卻做出了一塊“彩虹巧克力”。
彩色巧克力。也許,這就是所謂的“五彩斑斕的黑” | www.Ethz.ch
根據(jù)報道,這個創(chuàng)意的起源,來自于一次閑聊。當時,有三個教授在大學的走廊里喝咖啡閑聊,他們中有一位食品科學家、一位材料科學家和一位研究光學的物理學家。
聊著聊著,話題就轉(zhuǎn)到了巧克力,這幾位最后拋出了一個問題:能不能做出彩色的巧克力呢?
當科學家們有了奇怪念頭的時候,沒人的行動力能超過他們。
這幾位說干就干,開始嘗試各種方法來給巧克力上色,不過最終效果都不太好。經(jīng)過不斷試錯,他們最終決定,放棄色素或染料,而是在巧克力表面上壓印特殊結(jié)構(gòu),來產(chǎn)生“結(jié)構(gòu)色”。
所謂的“結(jié)構(gòu)色”,是指不使用化學顏料,而是利用光在微觀結(jié)構(gòu)上的散射、干涉或衍射等作用,來產(chǎn)生顏色。
這個概念聽起來有些抽象,但結(jié)構(gòu)色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蝴蝶翅膀艷麗的色彩,就是因為在翅膀表面覆蓋著納米級的鱗片。再比如,吹起的肥皂泡上五彩斑斕,也是因為光在它的泡泡薄膜結(jié)構(gòu)上發(fā)生了干涉現(xiàn)象。
蝴蝶翅膀顏色來自于其表面的納米結(jié)構(gòu),下圖為電子顯微鏡中所觀察到的蝴蝶翅膀納米結(jié)構(gòu)[6]
借鑒了“結(jié)構(gòu)色”的原理,研究者們開發(fā)了一種模具,能在巧克力表面印上特殊的“納米花紋”,從而就做出了這種彩虹的效果。
不過,這些“花紋”具體長什么樣子,還沒有被揭秘。因為,研究者們打算成立一家公司,把這項工藝推廣到更多食物上。
那么,問題來了,你愿意嘗嘗蓋著一層彩虹的面包、糖果和餅干嗎?
參考文獻
[1] "Safety Data Sheet Vantablack S-VIS and S-IR" . Surrey NanoSystems. 27 February 2018. Retrieved 16 September 2019.
[2] Lee, J. , Kessler, S. S. , & Wardle, B. L. . (2020). Void‐free layered polymeric architectures via capillary‐action of nanoporous films. 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 7(4), 1901427.
[3] Cui, K. , & Wardle, B. L. . (2019). Breakdown of native oxide enables multifunctional, free-form carbon nanotube–metal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11(38), 35212–35220
[4] Shi, N. N. , Tsai, C. C. , Camino, F. , Bernard, G. D. , Yu, N. , & Wehner, R. . (2015). Keeping cool: enhanced optical reflection and radiative heat dissipation in saharan silver ants. ence, 349(6245), 298-301.
[5] Xiangyu Li, Joseph Peoples, Zhifeng Huang, Zixuan Zhao, Jun Qiu, Xiulin Ruan, Full Daytime Sub-ambient Radiative Cooling in Commercial-like Paints with High Figure of Merit, 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 Volume 1, Issue 10, 2020,100221.
[6] Potyrailo, R. A. , Bonam, R. K. , Hartley, J. G. , Starkey, T. A. , Vukusic, P. , & Vasudev, M. , et al. (2015). Towards outperforming conventional sensor arrays with fabricated individual photonic vapour sensors inspired by morpho butterfli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