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r id="pryje"><nav id="pryje"><delect id="pryje"></delect></nav></meter>
          <label id="pryje"></label>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tǒng) > 市場分析 > 芯片大廠扎堆「偷師」中國半導體發(fā)展良方

          芯片大廠扎堆「偷師」中國半導體發(fā)展良方

          作者: 時間:2023-08-21 來源:半導體產業(yè)縱橫 收藏

          近一年來,國際半導體大廠「抱團取暖」的現象頻頻出現,而這在過去多年內是很少見的。由于全球領先的半導體企業(yè)大都聚集在美國,歐洲,日本,以及中國臺灣地區(qū),因此,這一波大廠抱團依然逃不出這幾個地區(qū),有 3 個最具代表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02308/449779.htm

          按時間順序,首先抱團形成的是 Rapidus,它是由日本政府領銜,聯合豐田汽車、索尼、NEC、鎧俠、軟銀等 8 家日本企業(yè),于 2022 年 8 月合作成立的,被視為日本重返半導體先進制程市場的重要投資案。Rapidus 與 IBM 深度合作,獲得了后者 2nm 制程技術授權,預計將投入 5 兆日元(約 370 億美元),日本經產省將提供 3000 億日元補助。

          據悉,Rapidus 會在北海道千歲市興建至少兩座晶圓廠,預期 2025 年開始試產 2nm 芯片,2027 年進入量產階段,2nm 量產后,還將興建第二期的 1nm 制程晶圓廠,之后還會擴建第三期、第四期,不斷拓展先進制程技術。

          第二個抱團代表是針對 Arm 的新聯盟。今年 8 月 4 日,高通(Qualcomm)、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Nordic Semiconductor、博世(Bosch)和英飛凌(Infineon)聯合發(fā)表聲明,將共同投資成立一家新公司,以推廣開源 架構,此舉針對 Arm 的意味濃重。

          這幾家公司認為, 鼓勵創(chuàng)新,允許所有公司基于開放指令集開發(fā)定制芯片。 技術的進一步采用將促進電子行業(yè)多樣性發(fā)展,降低了小型和初創(chuàng)公司的進入門檻,并為老牌公司提供更高的可擴展性。據悉,這家尚未命名的合資公司總部將設在德國,它們一開始將瞄準汽車應用,未來,將把業(yè)務范圍擴大到移動通信和物聯網領域。

          第三個抱團代表是臺積電德國晶圓廠。8 月 8 日,臺積電官宣了在德國建晶圓廠的決定,為此,該晶圓代工龍頭將與博世、英飛凌和恩智浦共同投資,在德累斯頓成立歐洲半導體制造公司(Europe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ESMC)。臺積電將持有該合資公司 70% 的股權,博世、英飛凌和恩智浦各持有 10% 股權。通過股權注資、借債,以及在歐盟和德國政府的支持下,預計總投資金額超過 100 億歐元(109.8 億美元),據悉,德國政府將出資 50 億歐元,臺積電出資約 35 億歐元。

          新廠將以 12 英寸晶圓產線為主,重點面向汽車和工業(yè)應用市場開發(fā)和制造芯片。據悉,該晶圓廠的制程為 28/22nm 平面 CMOS,以及 16/12nm 的 FinFET,預計 2024 下半年開始建廠,2027 年底量產,計劃月產能約 40000 片 12 英寸晶圓。

          大廠扎堆合資的原因

          以上三大「抱團取暖」的典型,有兩個是關于芯片制造的,另一個是關于處理器架構標準推廣的。在芯片制造方面,可以看出日本發(fā)展最先進制程的迫切需求,位于歐洲的德國則凸顯出歐洲晶圓廠長期以來的務實,從不追求最先進制程,只是引入市場用量大,且具有一定先進性的制程工藝,28/22nm 平面 CMOS 和 16/12nm 的 FinFET 恰到好處,這符合歐洲芯片制造的一貫風格。

          首先看日本。

          在美國的操作下,全球電子半導體產業(yè)鏈正在發(fā)生重大變化,在全球晶圓代工和先進制程工藝方面長期缺乏存在感的日本,看到了發(fā)展的契機,在引進全球最強晶圓代工廠和最先進制程工藝方面顯得不遺余力。日本似乎又看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電子半導體產業(yè)崛起的盛況。

          當時,在美國的支持和援助下,由日本政府主導,產學研各界通力合作,使得日本的電子半導體產業(yè)快速發(fā)展起來。日本政府于 1971 年和 1978 年先后頒布了《特定電子工業(yè)及特定機械工業(yè)振興臨時措施法》和《特定機械情報產業(yè)振興臨時措施法》,為日本電子半導體產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當時,作為主管工商貿易的機構,日本通產省聯合日本財團投入了 700 億日元,同時,通產省把產學研界整合起來,從日本各大高校,以及富士通、NEC、日立、東芝、三菱等大企業(yè)選拔出技術骨干,建立起了「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技術研究組合」,齊心協力,并共享研究成果。這項政策實施 4 年后,日本在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技術上就與美國并駕齊驅了。

          從 1970 年到 1985 年,日本電子信息產業(yè)的產值增加了 5 倍,出口增加了 11 倍。日本的芯片產業(yè)一度超越了美國,特別是在存儲芯片領域,日本公司的競爭力越來越強,在一定程度上迫使英特爾放棄了該業(yè)務,轉投向 CPU。

          不過,從 1985 年開始,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受多種因素影響,日本半導體產業(yè)快速墜落,特別是在先進制程工藝技術方面,完全被韓國和中國臺灣碾壓了。

          當下,日本又看到了與當年產業(yè)崛起初期十分相似的國際貿易和產業(yè)局面,因此,再一次躊躇滿志起來。

          為了提升發(fā)展最先進制程工藝的效率,除了與 IBM 深度合作,引入對方的 2nm 制程工藝外,日本政府還在積極拉攏臺積電,給予各種政策和資金幫助,希望該晶圓代工龍頭能在日本多建先進制程晶圓廠。

          臺積電已經確定在熊本建造一座晶圓廠了,那是臺積電與日本索尼、電裝(DENSO)合資建造的,名為 JASM,該廠將采用 12/16nm 和 22/28nm 制程技術,計劃于 2024 年底量產。日本政府為該廠提供的補助達到 35 億美元,占總投資額的 40%,看到日本政府如此有誠意,臺積電將熊本廠資本支出從原計劃約 70 億美元提升至 86 億美元。

          顯然,12/16nm 和 22/28nm 制程工藝不能滿足日本發(fā)展最先進制程技術的愿望,日本政府渴望臺積電能夠建造第二座晶圓廠,并納入更先進制程,這對于發(fā)展本土的先進制程工藝很有幫助。日本執(zhí)政黨推動半導體產業(yè)發(fā)展的關鍵議員表示,日本政府可以為臺積電熊本二廠提供約建廠成本三分之一的補貼,一位日本官員表示,如果臺積電能給日本帶去先進制程(10nm 以下),政府給予的補貼還會升高,可能達到總投資額的 50%。

          日本經產省的數據顯示,迄今,日本為芯片與數字戰(zhàn)略撥款約 1.76 萬億日元,其中,1.2 萬億日元投入了半導體領域,日本的目標是將國內生產的半導體產品銷售額在 2030 年前提高兩倍,達到 15 萬億日元。

          下面看德國。

          作為歐洲半導體制造的最強地區(qū),德國是歐洲發(fā)展本地芯片制造業(yè)的重點投資國。為了爭取臺積電在德國新建晶圓廠,歐盟和德國政府都給予了臺積電很大的資金支持,德國政府出資達 50 億歐元,占該晶圓廠總投資額(超過 100 億歐元)近 50% 的比例,當然,這部分錢并不是完全由德國政府承擔,所有這一切,都是在歐盟通過的價值約 430 億歐元的《歐洲芯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框架內施行的。

          臺積電德國晶圓廠另外 3 個合作廠商博世、英飛凌和恩智浦都與臺積電有著長期的合作關系,特別是英飛凌和恩智浦,作為全球車用芯片大廠,過去多年,它們的很多芯片產品,特別是需要用到較為先進制程的芯片,都會找臺積電代工,如恩智浦前兩年新開發(fā)的汽車用處理器,采用的就是臺積電的 5nm 制程工藝。博世也是車用零部件的主要供應商,近些年,該公司也在向上游的芯片業(yè)拓展,博世集團 CEO 暨董事會主席 Stefan Hartung 表示,計劃在 2026 年前再投入 30 億歐元,以德累斯頓為主要基地,新建車用芯片產線。

          作為全球最大的車用芯片晶圓代工廠,臺積電(約占全球車用芯片代工產能的 70%)在德國本土建晶圓廠,肯定會受到博世、英飛凌和恩智浦這三大車用芯片和零部件廠商的歡迎。以前,它們找臺積電代工生產芯片,要遠渡重洋到中國臺灣,如果臺積電在德國的晶圓廠實現量產,本地化生產和供應既高效,又能降低成本,而且還有歐盟和德國政府的長期政策和資金支持。有這種多贏的局面,德國政府、相關廠商都在積極爭取就順理成章了,臺積電要做的就是爭取到盡可能多的政府補貼,目前來看,各方達成了協議,開始建廠。

          最后看一下新 RISC-V 聯盟。

          作為一種開源的指令集架構,RISC-V 近些年發(fā)展迅速,對 Arm 的威脅也越來越大,同時,軟銀通過 Arm,提高授權費或擴大收費范圍,不斷加強對 IP 被授權方的「收割」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 RISC-V 的普及,畢竟,有更便宜、更好用的指令集架構,人們自然有意愿減少對 Arm 的使用量。

          此次,高通、恩智浦、Nordic Semiconductor、博世和英飛凌聯合投資成立新公司,最積極的推動者非高通莫屬,因為該芯片巨頭苦 Arm 久矣,為了榨取更多的授權費,Arm 已經將高通告上了法庭,雙方的官司依然在進行當中。高通曾表示,可能會在該公司 Snapdragon 智能手機處理器和汽車芯片等產品中使用 RISC-V,替換 Arm 的意愿很強。

          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公司推出能夠與 Arm 架構處理器相媲美的中高端 RISC-V 芯片,除了芯片本身的性能,軟件易用性及其生態(tài)系統(tǒng)也是一個大問題,畢竟,Arm 在這方面耕耘了幾十年,行業(yè)地位在短時間內難以被取代。

          目前,Arm 的主陣地——智能手機應用——已經飽和,很難再有增量市場,RISC-V 要想在這一應用領域有所作為難度太大,未來,該指令集架構的最大發(fā)展空間和希望是物聯網和汽車。此次,高通聯合恩智浦、Nordic Semiconductor、博世和英飛凌,就是希望在這兩個應用方向能有更進一步的拓展,特別是汽車,這幾家廠商都與車用芯片和元器件有著或多或少的關聯。

          扎堆合資的機遇和挑戰(zhàn)

          多家知名廠商合資成立新公司,特別是在日本和德國新建晶圓廠,這種規(guī)模的行動,在 2019 年之前是不太可能出現的,特別是對于臺積電而言,同時在美國、日本、德國新建晶圓廠,從純商業(yè)角度看,是不會出現的,之所以出現了,主要是受美國對內和對外半導體產業(yè)政策的影響,特別是每個國家政府都提供了巨額補貼,以及配套的政策支持,這才使臺積電有意愿去建廠??梢哉f,無論是日本,還是德國廠商,都是因為趕上了這樣的發(fā)展機遇,才可以實現在本地擁有先進的晶圓廠,縮短了產業(yè)鏈距離,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并可以降低成本。

          機遇到來的同時,也存在著挑戰(zhàn)。

          首先,日本和德國的新建晶圓廠,臺積電都是主要角色,因此,該晶圓代工龍頭面對的挑戰(zhàn)首當其沖。在美國,臺積電遇到了越來越多的麻煩,如政府補貼大打折扣,熟練工人短缺,美國本土晶圓廠工人不愿加夜班,以及當地工會對臺積電用工強勢干預等。在日本和歐洲建廠后,臺積電將面臨更多挑戰(zhàn),對晶圓代工廠來說,產線集中在一個地區(qū)能最大化發(fā)揮優(yōu)勢,因為研發(fā)和制造產線靠近,工程師可以高效溝通,使芯片生產更靈活,快速響應,如今,其晶圓廠遍布亞、美、歐三大洲,以上優(yōu)勢將大打折扣。另外,未來的成本上升壓力,以及各地工人短缺等都是變數,解決起來,比在中國臺灣地區(qū)要復雜得多。

          除了臺積電,對于日本和德國產業(yè)來說,也有挑戰(zhàn)。

          日本政府為臺積電提供的各項補貼總額達 5000 億日元,對此,《日經亞洲》(Nikkei Asia)以「臺積電會拿日本納稅人的錢跑掉嗎?」為題撰文,質疑日本政府可從這些補助中得到多少回報,仍是未知數。報道指出,只有日本對國外公司如此慷慨,動作如此之快,在兩年多之前吸引到臺積電的美國,至今仍未兌現補貼,質疑日本政府似乎只顧招商,把臺積電帶到日本才是最重要的,而把發(fā)展本土半導體產業(yè)及制定相關產業(yè)政策放在了次要位置。

          德國也存在與日本類似地情況,還有一點隱憂,德國與日本和美國不同,并不著急發(fā)展最先進制程工藝,仍然很看重 14nm 和 28nm 的大規(guī)模發(fā)展,這也符合歐洲芯片制造業(yè)的傳統(tǒng)。然而,中國大陸也在大力發(fā)展成熟制程,特別是 14nm 和 28nm,未來,當全球新建晶圓廠產能都出來以后,整體產能有很大的過剩風險,擁有先進制程技術的美國和日本(假設日本的 2nm 制程工藝產線發(fā)展順利)可憑借資源相對稀缺的優(yōu)勢占有一席之地,而重點發(fā)展成熟制程的德國,在與中國大陸等擁有大規(guī)模成熟制程產能地區(qū)競爭時,優(yōu)勢如何體現呢?

          關于 RISC-V,大廠合資成立新公司,是一個不錯的方式,或許在未來幾年,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多個地區(qū),會出現越來越多類似的聯合體,以推動 RISC-V 前進。

          對中國的啟示

          當下,美國、日本和德國這三大傳統(tǒng)科技和工業(yè)強國,都出現了本土大企業(yè)與外來知名企業(yè)合資新建晶圓廠的情況,中國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啟示。

          首先,它們采取的大多是中國擅長的方式(不是中國首創(chuàng),卻是由我們發(fā)揚光大的),即中央政府提供大額補貼,并給予相關配套政策,以吸引本土和外來優(yōu)質企業(yè)建廠,如今,這些方法也被各大傳統(tǒng)產業(yè)強國用上了。這應該進一步堅定我們按這條路走下去的決心和信心。

          其次,全球電子半導體產業(yè)鏈「去中化」態(tài)勢顯現,我們必須做好兩手準備:一是積極爭取歐美日優(yōu)質企業(yè),如英特爾、英偉達、高通、AMD 和 ASML 等,使中國電子半導體產業(yè)鏈與國際市場保持盡量多的通路;二是加強本土芯片設計、制造產業(yè)鏈發(fā)展,只有發(fā)展起來了,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更多籌碼。

          再有,產業(yè)發(fā)展是個精細活兒,具有長期性,無論是產業(yè)標準的確立,還是軟硬件生態(tài)系統(tǒng)建設,或是先進制程芯片的量產,都需要具備前瞻性思維,以及堅持不懈的決心和毅力,才能在未來有巨大的收獲。



          關鍵詞: RISC-V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
          看屁屁www成人影院,亚洲人妻成人图片,亚洲精品成人午夜在线,日韩在线 欧美成人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