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新一代車規MCU獲功能安全最高認證,攜手安謀科技深化車芯市場布局
近日,紫光同芯宣布,其搭載Arm? Cortex?-R52+內核的新一代THA6系列MCU,順利通過了國際權威認證機構SGS關于功能安全開發流程體系和功能安全產品設計的評估,榮獲符合ISO 26262標準的ASIL D等級功能安全流程體系認證、功能安全ASIL D Ready產品認證兩項資質。這標志著該款產品成為國內首顆通過ASIL D產品認證的Arm Cortex-R52+內核MCU芯片,達到了功能安全的最高等級要求。作為紫光同芯在汽車電子功能安全領域的最新成果,新一代THA6系列MCU在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均具有顯著優勢。目前,該產品已順利進入流片階段,將助力國內汽車“新四化”的創新發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02403/456095.htm安謀科技智能物聯及汽車業務線負責人趙永超表示:“Arm架構作為當前主流的車載計算芯片架構,已成為國內外眾多汽車電子廠商的首選,基于Arm架構的汽車產業生態也愈發‘枝繁葉茂’。安謀科技始終致力于將Arm前沿技術和產品引入國內市場,此次,紫光同芯MCU產品搭載了Cortex-R52+內核,并通過了權威功能安全認證,其產品實力獲得了業界認可。未來,安謀科技將依托全球領先的Arm IP與本土創新的自研業務,與紫光同芯緊密攜手,共同打造高品質的車芯產品,并為其產品研發與商業化落地提供堅實的技術與生態支撐?!?/p>
紫光同芯汽車電子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黃鈞表示:“紫光同芯作為紫光集團汽車電子與智能芯片板塊的核心企業,擁有20多年的研發與量產經驗,在汽車電子等前沿領域不斷深入拓展,致力于為全球客戶提供更具競爭力的新技術、新產品。安謀科技的高性能異構計算平臺與紫光同芯的車規MCU芯片產品需求高度契合,本次獲頒認證不僅是對我們雙方在功能安全產品領域深入合作的肯定,也為雙方進一步加強合作奠定良好基礎。期待日后與安謀科技各施所長,協力創新,共同擁抱智能汽車芯機遇?!?/p>
當前,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和汽車智能化水平正在不斷攀升,動力域和底盤域對功能安全等級的要求日趨嚴苛,如何確保關鍵組件的功能安全成為保障汽車安全行駛的首要前提。ISO 26262標準作為全球電子零部件供應商進入汽車行業的準入門檻之一,涵蓋了功能安全的整體開發過程,其規定的ASIL D等級代表了最高的安全需求標準。在汽車控制類芯片中,以底盤域MCU為代表的核心部件大多要求達到ASIL D功能安全等級,因此已形成較高的行業壁壘,亟待國產汽車MCU廠商加速破局與技術創新。
紫光同芯新一代THA6系列MCU成功通過了國際權威認證機構SGS的全面檢測與專業驗證,獲頒ASIL D功能安全流程體系和產品Ready雙認證,并且符合AEC-Q100 Grade1標準。該產品最多配備6組Arm Cortex-R52+內核(含鎖步),主頻最高達400MHz,內置大容量的嵌入式非易失存儲器,擁有出色的實時性和多核性能表現,可提供自研軟件開發工具包(SDK)和微處理器抽象層(MCAL),適配主流Arm編譯器工具鏈,能夠滿足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在動力、底盤、車身、智駕等需要高安全特性的應用需求,同時可支持域控制器、區域控制器等新的應用場景,為新的汽車電子電氣架構提供良好的軟硬件基礎。
芯片IP作為車載計算控制芯片的基礎與核心,對汽車智能化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底層支撐作用。而Armv8-R架構已被視為高端實時計算的標準,其優勢在日益復雜的汽車智能化系統中尤為突出。其中Arm Cortex-R52+為該系列的最新產品,可滿足汽車行業對功能安全與實時設計靈活性不斷激增的需求。Cortex-R52+的產品特點包括,能夠通過硬件來實現軟件隔離,在保護安全關鍵代碼的同時,顯著減少了安全相關任務所需的認證代碼,從而節省了時間、成本和工作量。此外,該產品借助虛擬化功能,支持多個操作系統,避免了增加ECU的數量。其高性能多核集群更是為確定性系統提供了實時響應能力,在Cortex-R系列中具有最低的延遲。出色的技術特點加上Arm生態系統中的平臺和工具賦能,Cortex-R52+能夠助力汽車行業合作伙伴高效且可靠地開發各類汽車功能應用軟件,滿足汽車智能化的發展需求。除Arm IP以外,紫光同芯也正在開發搭載安謀科技自研“星辰”CPU系列IP的相關芯片產品,進一步豐富其MCU芯片產品矩陣,為用戶提供更多樣化、更高性能的選擇。
目前,紫光同芯的汽車芯片產品與解決方案已成功導入業內頭部車企和知名Tier1廠商,為本土汽車半導體產業的創新躍遷注入強大動力。面對汽車“新四化”的革新浪潮,安謀科技與紫光同芯將繼續緊密合作,融合雙方在汽車電子設計領域的深入市場洞察與技術積累,攜手為本土汽車產業帶來具備更高安全性和計算性能的車規級芯片產品,滿足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技術不斷演進的多元化計算需求,共同推動汽車芯片國產化進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