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來最好的五款英特爾 CPU
在其長達數十年的歷史中,英特爾憑借其 CPU 始終處于計算領域的前沿,經常在我們的最佳游戲 CPU 和最佳工作站 CPU 列表中名列前茅。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02403/456505.htm選擇英特爾的五款最好的 CPU 有點具有挑戰性,因為英特爾歷來都位居第一,這提高了英特爾 CPU 的標準??紤]到性能、價值、創新和歷史聲譽,這里縮小了我們認為 Chipzilla 自公司成立以來最好的處理器的范圍。這絕不是一個詳盡的列表,因為難免在無意中跳過一些出色的 CPU。
第五名:Intel 8086
英特爾成立于 1968 年,是新興半導體行業的先驅。它最初是一家內存設計和制造商,但最終在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開發 CPU。CPU 業務對公司來說更有前景,因為競爭對手很少,而且很容易實現世界第一,例如 Intel 4004,Intel 聲稱它是「第一個通用微處理器」,也就是說,它不像其他處理器那樣是專門設計的。
由于只有 4 位,4004 有很大的改進空間,1978 年,Intel 推出了首款 16 位 CPU,即 Intel 8086。
盡管英特爾曾經聲稱這是世界上第一個 16 位 CPU,但事實并非如此,事實上,英特爾正在追趕德州儀器 (Texas Instruments) 等公司,后者更早推出了 16 位芯片。摩托羅拉的 68000 和 Zilog 的 Z8000 也于后面一年上市,進一步引發了熱度。
英特爾相信它可以與 8086 競爭,但它需要說服市場使用它。時任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安迪·格羅夫(Andy Grove)是英特爾的第三位員工,后來成為首席執行官,他在 1980 年發起了一場名為「Operation Crush」的大規?;顒?。根據作者 Nilakantasrinivasan J 的說法,「有超過 1000 名員工參與其中,他們致力于委員會、研討會、技術文章、新銷售輔助工具和新的銷售激勵計劃?!构馐菑V告就預留了 200 萬美元,宣稱「8086 的時代已經到來」。
8086 改變了公司,英特爾于 1986 年出售了內存業務,完全專注于 CPU。8086 占據了 16 位處理器市場 85% 的份額。這使得 8086 的 x86 架構永遠具有重要意義,并且至今仍用于 PC 和服務器,這使得英特爾的營銷聲明幾乎具有預言性。
8086 的巨大成功引起了 IBM 的注意,它要求英特爾制造一個更便宜的版本,用于其即將推出的個人計算機。Intel 推出了精簡版 8088,它是 8 位而不是 16 位。無論如何,基于 8088 的個人計算機(或后來被稱為 PC)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憑借 8086 輕松贏得了英特爾的最佳設計獎。
順便說一句,IBM 擔心英特爾沒有足夠的 8088 芯片用于個人電腦,因此要求英特爾尋找合作伙伴來制造更多芯片。英特爾最終選擇了另一家成立于 1968 年、也生產內存和 CPU 的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簡稱 AMD。雖然英特爾在 80 年代是合作伙伴,但最終在 90 年代試圖將 AMD 排除在外,這導致 AMD 贏得了 x86 架構的權利,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第四名:Core i5-2500K
沒過多久,AMD 就成為了英特爾的眼中釘。2000 年代的大部分時間對于英特爾來說確實是痛苦的,因為它的 NetBurst 和 Itanium 架構被 Athlon 和 Opteron 扼殺了。然而,沒過多久,英特爾就憑借其 Core 2 CPU 在技術上以及在合法性存疑的營銷資金方面重新獲得了優勢。到 2010 年代末,AMD 處于劣勢,而英特爾則勢頭強勁。
對于下一代,英特爾于 2011 年 1 月率先推出了采用新 Sandy Bridge 架構的新第二代 CPU。與第一代相比,這些 CPU 并不完全是一場革命,因為它們仍然以主流臺式機的四個核心為上限,并且僅對英特爾的 Turbo Boost 技術進行了小幅更新。盡管如此,還是有一些關鍵的升級:32nm 節點(盡管一些第一代 CPU 也使用 32nm)、大約 10% 左右的更高 IPC 以及快速同步視頻編碼。
也許 Sandy Bridge 最引人注目的創新是 CPU 芯片與集成顯卡和內存控制器芯片的統一。雖然英特爾和 AMD 又重新開始將圖形芯片放在某些處理器的單獨芯片上,但當時將兩塊硅片合二為一是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尤其是對于內存控制器而言。
我們發現 Sandy Bridge 并未在任何特定類別中進行大規模升級,而是全面提供了各種改進;與第一代相比,它的速度要快得多,能效更高,并且具有快速同步功能,甚至 AMD 或 Nvidia 都沒有解決方案。特別是四核 Core i5-2500K,由于其 216 美元的價格標簽,是一款很棒的 CPU,與 317 美元的 Core i7-2600K 相比,它也只有四個核心。
雖然第二代酷睿并沒有完全重塑 CPU 的格局,但如果 AMD 想要有機會的話,現在還有一座更大的山需要攀登。AMD 直到 10 月份才做出回應,差不多一年后,他們在當時和事后看來都無疑是糟糕的。盡管 AMD 的八核高端 FX-8150(某種程度上)只比 2500K 貴一點,但我們認為 2500K 仍然是更好的芯片。
盡管 AMD 在 Bulldozer 上的表現顯然很糟糕,但很少有人預測這將有效地標志著 AMD 退出高性能 CPU 市場,即使對于主流市場也是如此。在接下來的五年里,英特爾便得到了回報。
第三名:Core i7-920
盡管 Core 2 多年來首次讓英特爾穩坐第一的寶座,但該公司的地位并不完全穩固。畢竟,Core 架構并沒有經過仔細的規劃和執行,因為英特爾急于用真正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取代其基于 NetBurst 的 Pentium 4 系列。即使在 AMD 于 2007 年推出新的 Phenom 系列之后,Core 2 仍然保持領先地位,但如果英特爾想要保持領先并繼續銷售,它將需要一個新的 CPU 系列。
在其所有缺點中,有兩個特別需要解決。首先,Core 2 四核 CPU 由兩個雙核芯片制成,因為最初的 Core 架構基于移動 Pentium M 芯片,因此在設計時并未考慮到四核。此外,Intel 不得不放棄超線程技術,該技術為每個核心提供兩個線程,而不是一個,這也是因為 Pentium M 沒有該功能,而后來的 Pentium 4 CPU 有。
隨著 2008 年推出的全新 Nehalem 架構,英特爾終于擁有了真正的帶超線程的四核 CPU,并且還添加了第三級緩存和時鐘加速技術。從架構上來說,它實際上與 AMD 基于 K10 的 Phenom CPU 所做的非常相似,但執行更加精細。Nehalem 更先進的 45 納米節點也是一個不錯的優勢。
英特爾新一代 Nehalem 處理器開啟了 Core i 時代,并推出了三款 Core i7 CPU,其中 Core i7-920 顯然是主流選擇,售價為 284 美元。雖然主頻僅為 2.66GHz,遠低于 3.2GHz 的 999 美元 i7-965 Extreme,但 i7-920 的性能非常強大,在我們評測的幾乎所有基準測試中甚至都擊敗了最快的 Core 2 Extreme,而且往往優勢明顯。
英特爾憑借酷睿卷土重來,而憑借第一代 CPU,這種卷土重來勢必會持續下去。從旗艦到旗艦,英特爾的酷睿 i7-965 Extreme 比 AMD 的 Phenom X4 9950 Black Edition 快 64%??紤]到 Phenom 通過在一塊硅片上構建四個核心并實現 L3 緩存而擊敗了英特爾,這對 AMD 來說可能是刺痛的。就連六核的 Phenom II CPU 也比不上 AMD,AMD 已經不再是曾經的奔騰殺手公司了。
不過,英特爾不僅僅提供四核 CPU,還提供了更多的核心數量。最初,這些是僅限于 Xeon 服務器的六核和八核型號,它們使用兩個四核芯片,本質上是 Core 2 的重復。然而,一旦英特爾將 Nehalem 縮小到 32nm,它就創建了真正的六核芯片甚至還有十核 CPU,全球首創。英特爾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領先 AMD,并且差距將在未來八年繼續擴大。
第二名:Core i9-13900K
在推出基于 Sandy Bridge 的第二代 CPU 后的十年里,英特爾很難與過去相媲美。
起初,這是因為英特爾沒有動力參與競爭,因為 AMD 基本上已經退出市場,但當 AMD 在 2017 年憑借 Ryzen 卷土重來時,對英特爾來說已經為時已晚。該公司的 10nm 節點一再推遲多年,英特爾的優勢不斷下滑,直到 2019 年起在許多類別中排名第二。直到 2021 年,隨著第 12 代 Alder Lake CPU 的推出,10nm 才真正可行。
盡管 Alder Lake 輕松擊敗了 Ryzen 5000,但它是在 Ryzen 5000 發布一年后才實現的,這意味著 AMD 的下一代產品已經出現。這讓英特爾陷入了困境,因為它的 7nm/Intel 4 CPU 還遠未完成。無論如何,他們依賴于許多尖端和新穎的技術,在 AMD 久經考驗的 Ryzen 芯片面前推出這些技術是有風險的。英特爾不想再次遲到或失敗,但兩者似乎是相互排斥的。
但在過去幾年中,當 AMD 不斷取得勝利時,英特爾學到了兩個重要的教訓:在一代中大幅增加核心數量是制勝策略,而增加緩存量對于游戲性能非常有利。英特爾手中已經擁有了一款優秀的 CPU,制作具有更多核心和緩存的版本不會花費太多時間,并且它有可能與 AMD 的下一代產品競爭(盡管這無疑會增加功耗)。
2022 年的 CPU 對決從 Ryzen 7000 的 9 月份發布開始,AMD 的新旗艦 Ryzen 9 7950X 比 Ryzen 9 5950X 和 Core i9-12900K 快得多。這并不奇怪,因為 AMD 已經改用臺積電最先進的 5 納米節點,功耗大幅增加,并且還獲得了一些額外的 IPC。第 13 代 Raptor Lake CPU 是否能達到攻擊距離還懸而未決,因為 Core i9-13900K 唯一的重大升級是額外的 8 個 E 核,而不是更多的 P 核,后者速度更快,L2 和 L3 也更多緩存和更高的時鐘速度。
盡管存在所有紙面上的問題,Core i9-13900K 在 11 月份推出時被證明與 7950X 一樣快。在我們的評測中,13900K 在生產力工作負載方面僅落后于 7950X,實際上在游戲方面以相當大的優勢擊敗了 7950X。英特爾能夠與 AMD 相媲美的性能本身就令人印象深刻,但第 13 代在價格上也擊敗了 AMD。CPU 本身相當便宜,再加上打折的 LGA 1700 600 系列主板和 DDR4 RAM,您可以非常便宜地構建第 13 代 PC。
與此同時,Ryzen 7000 CPU 的性能水平相對昂貴,沒有覆蓋低端市場(直到今天仍然沒有覆蓋),需要昂貴的全新 AM5 600 系列主板和 DDR5 內存,其成本比 DDR4 高出很多。Ryzen 7000 的兩個賣點是效率和更長的升級路徑,這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盡管第 13 代在技術上已被第 14 代取代,但兩者都使用 Raptor Lake 架構,并且由于第 13 代更便宜,因此通常是更好的選擇。AMD 此后解決了 Ryzen 7000 和 AM5 主板的一些定價問題,但 Ryzen 7000 通常仍然更貴。兩家公司都計劃在 2024 年晚些時候發布全新的架構和 CPU,這將是這一代的終結。
第一名:Core 2 Quad Q6600
2000 年代初期到中期對于英特爾來說是艱難的時期。在 PC 業務方面,基于 NetBurst 的 Pentium 4 是一場災難,因為它的高功耗和無法成功達到英特爾所需的高時鐘頻率,導致 4GHz Pentium 4 和后續 CPU Tejas 被取消。利潤豐厚的服務器業務可以說更糟,因為英特爾在安騰上投入了數十億美元,而安騰與英特爾自己培育的 x86 軟件生態系統不兼容。當 AMD 推出帶有 64 位版本 x86 架構的 Opteron 時,安騰的時代就結束了。
為了保持市場對自己有利,英特爾向戴爾、惠普和其他原始設備制造商花費了數十億美元的營銷費用,以阻止他們使用 AMD,這為 Chipzilla 在全球范圍內帶來了費用和罰款。這不是一個可持續的策略(顯然,其合法性也值得懷疑),而且由于 NetBurst 和 Itanium 都是死胡同,英特爾需要一種新的架構,而且要快。
對于英特爾來說幸運的是,它確實有另一種可以使用的架構。Intel 的 Haifa 團隊致力于開發 2003 年 Pentium M 系列筆記本電腦。對于英特爾來說幸運的是,Pentium M 主要基于 Pentium III 而不是 Pentium 4,這意味著它的效率要高得多。然而,由于它是為筆記本電腦設計的,英特爾必須做一些工作才能使其適用于臺式機和服務器。最值得注意的是,Intel 制造了 Core 64 位并保留了 x86 架構,就像 AMD 對 Athlon 64 所做的那樣。除了這些技術變化之外,Intel 還對該架構進行了名稱更改,將其重新命名為 Core。
從技術上來說,Core 于 2006 年初作為筆記本電腦專用產品線推出,但在短短幾個月內就很快被適用于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的 Core 2 所取代。實際上,Core 2 是一個降級版本。最初基于 Conroe 的 Core 2 Duo CPU 的主頻較低,二級緩存較少,甚至放棄了尖端的超線程功能。盡管如此,Core 2 更高的 IPC 在我們的 Core 2 Duo 評測中被證明是殺手锏,即使是最慢的 E6600 也幾乎總能擊敗快速的 Pentium 4 和 Athlon 64 CPU。
然而,英特爾有更大的性能野心,并于 2007 年 1 月推出了四核 Core 2 Quad CPU。Core 僅為兩個核心而設計,因此為了制造有史以來第一款四核 CPU,英特爾只是將兩顆雙核芯片放在一起在同一個包中。Q6600 是您可以購買的第一款四核臺式機 CPU,盡管它最初推出時的售價為令人瞠目結舌的 851 美元,但到了 8 月份,價格已降至僅 266 美元。其高性能和當時相對較低的價格使其成為英特爾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 CPU 之一。
英特爾廢棄的四核處理器完全搶占了 AMD 即將推出的 Phenom CPU,后者擁有不需要依賴多芯片解決方案的四核 CPU。然而,當 Phenom 推出時,很明顯英特爾的 jankier 芯片設計更好。在我們的評測中,Phenom 9700 比 Q6600 慢了近 13%,更不用說英特爾推出的所有其他更快的四核處理器了。即使是 2009 年的四核 Phenom II X4 也難以擊敗基于 2006 年技術的 Q6600。
盡管存在所有紙面問題,Core 2 仍然是傳奇:最初的架構從來就不是為臺式機和服務器設計的,它只能在一個芯片上運行兩個核心,并且它擺脫了超線程。幾乎可以肯定的是,Phenom 和 Phenom II 都無法擊敗英特爾的 CPU。不可否認,英特爾在這方面占據了優勢,它確保了該公司第一名的地位,這種地位持續了大約 13 年,直到 Ryzen 3000 到來時才結束。
榮譽獎:Alder Lake
就像 2000 年代英特爾因試圖打造 10GHz Pentium 4 差點喪命一樣,英特爾在 2010 年代末和 2020 年代初的混亂也是因為它試圖將近十年的工藝進步壓縮到短短幾年,差點喪命。英特爾的 10nm 節點是一場災難:它錯過了原定的 2015 年發布日期,到了 2018 年,顯然已經非常糟糕,然后從 2019 年到 2021 年為筆記本電腦專用的 Ice Lake 和 Tiger Lake CPU 提供動力。
相比之下,AMD 在 2019 年和 2020 年取得了勝利。Ryzen 3000 擊敗了英特爾第 9 代產品線,Ryzen 4000 基本上讓英特爾的移動 CPU 過時了,而 Ryzen 5000 在游戲中輕松擊敗了英特爾第 10 代產品,奪走了 Chipzilla 的最后一個話題。為什么它的 CPU 是最好的。
隨著 Ryzen 5000 的推出,AMD 推出了價格上漲,其最便宜的 CPU Ryzen 5 5600X 起價為 300 美元。當然,這些新芯片速度很快,但它們沒有 AMD 經典的價值優勢,如果你沒有 300 美元的閑錢,你甚至無法升級。
值得慶幸的是,英特爾終于在 2021 年齊心協力,推出了第 12 代 Alder Lake CPU。該系列采用全新混合 CPU,具有兩種類型的內核、新架構、工作 10 納米節點、PCIe 5.0 支持以及與 DDR4 和 DDR5 的兼容性。旗艦 Core i9-12900K 共有 16 個核心,與 AMD 的 Ryzen 9 5950X 持平。在我們的評測中,12900K 在多核和單核應用程序中贏得了明顯的勝利,并在游戲中以微弱優勢獲勝。12900K 的價格也僅為 589 美元,而 5950X 的價格為 799 美元,這使得 12900K 成為了明顯的贏家。
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AMD 自 2020 年底推出 Ryzen 5000 系列以來就沒有更新過;這意味著最便宜的 CPU 仍然是 300 美元。相比之下,英特爾計劃在 2022 年 1 月推出一系列預算選項,例如 Core i5-12400。AMD 的回應是削減性能和價值平庸的芯片,這對于一家曾經是價值之王的公司來說是一個令人震驚的失敗。
當然,Alder Lake 一代晚了一年,AMD 最終推出了更超值的型號,降低了價格,并發布了帶有 3D V-Cache 的尖端 Ryzen 7 5800X3D??紤]到這一點,第 12 代很難進入榜單,尤其是第 13 代證明 Alder Lake 可以做得更多。更令人驚奇的是,英特爾與原定于 2015 年推出的節點具有競爭力。如果英特爾沒有嘗試將近十年的改進打包到兩年左右的開發中,而是將這些進步分散到多個代中,Chipzilla 可能仍然是 Chipzilla,而不僅僅是名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