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正確的放大器來設計揚聲器
隨著時間的推移,便攜式設備音頻放大電路的使用模型已經(jīng)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例如:在蜂窩電話的主要功能還是簡單地從靠近耳朵的揚聲器再現(xiàn)語音時,聽筒僅需非常小的功率。另外,像總諧波失真(THD)、噪聲和信噪比(SNR)等音頻質(zhì)量也很少需要考慮。
語音一般由高峰值因數(shù)、低占空比的信號組成,因此,語音需要很低的平均功率,而在效率方面則無需多加考慮。由于射頻和顯示功能在蜂窩電話的總功耗中占主要部分,因此大多數(shù)效率問題都涉及非音頻電子元器件。
但最近,蜂窩電話和其它便攜式電子產(chǎn)品都集成了聽筒、耳機揚聲器和近場揚聲器(用于免提操作)。另外,再現(xiàn)音樂(MP3文件)和電影聲道也給音頻通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結(jié)果,音頻通道的功耗不再是枝節(jié)問題,而是成為了功率泄漏的主要渠道。而且,低保真度的聲音再現(xiàn)也成為了過去時,如今的音頻傳輸要求100dB以上的信噪比和小于0.1%的總諧波失真。
耳機放大器
聲學音頻功率放大器一般分成兩種工作類型:耳機放大器(HPA)和揚聲器放大器(SPA)。耳機放大器必須驅(qū)動32Ω或16Ω揚聲器高達30mW,并且還要保持非常高的音頻質(zhì)量(典型值是105dB SNR,0.01%THD和20kHz帶寬)。不過,對耳機應用來說,30mW是一個非常高的輸出功率,它高到足以使人感到疼痛。典型的收聽電平在100μW至1mW之間。
在32Ω負載上產(chǎn)生30mW功率需要1.4V的峰值信號擺幅,同時,還要為IR壓降準備額外的余量。因此,通常使用±1.8V的供電電壓來達到30mW的輸出功率。
典型的耳機線纜包含3根:兩根分別用于左右驅(qū)動信號,另一根則用于公共的返回地。此外,還可能需要增加其它線路用于音量控制、靜音或麥克風輸出。在這樣的配置下,立體聲耳機放大器必須采用單端輸出。
但是如果供電采用單電壓軌,這將導致很大的直流偏置問題。為了避免使用大的交流耦合電容,大多數(shù)耳機放大器采用分離電源供電,即通常用一個片上逆變電荷泵產(chǎn)生負電壓軌。
大多數(shù)耳機放大器采用線性放大器(例如:A/B類輸出級的變體)來實現(xiàn)耳機放大器所要求的高品質(zhì)音頻性能。傳統(tǒng)的A/B類放大器由A類和B類工作模式組成。這類放大器一般設計為在低輸出功率時主要工作在A類。由于交越失真很小,所以A類狀態(tài)可以提供最佳的音頻性能。
B類工作模式在高輸出電平時生效,這時,它具有比A類更高的效率。但是,B類工作模式具有較高的交越失真。總之,A/B類放大器可以取得非常低的總諧波失真,因為交越失真大部分可以由閉環(huán)反饋衰減掉。
在恒定供電條件下,A/B類放大器效率正比于輸出電壓擺幅。為了挽回低輸出功率時的效率損失,可以使用“G類工作模式”技術來降低低電平信號時的電壓軌值。
需要用一個電路來檢測輸入信號電平。如果該電平超過一個預先確定的門限值,就可以根據(jù)需要將電壓軌抬高到更高的值。大多數(shù)G類放大器具有兩個電壓軌值:一個用于大信號擺幅的高軌值(VDD),以及一個用于低電平信號的只有VDD一小部分(如VDD的1/2)的低軌值。這樣,在滿刻度輸出功率1/4處的信號效率近似等于滿刻度功率信號時的效率。
G類工作模式的一個變體被命名為“H類工作模式”,此時供電軌隨著峰值信號要求連續(xù)變化。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所有信號電平點的效率。但由于電路設計和工藝限制的原因,H類工作模式的最小電壓軌值是受限的。
一些制造商將術語“H類”套用到實際上是工作在G類的耳機放大器上。真正的H類工作模式在目前的IC耳機放大器中幾乎很少見到。
電子管相關文章:電子管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