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插槽有什么用?pci插槽圖片
PCI插槽是基于PCI局部總線(Pedpherd Component Interconnect,周邊元件擴展接口)的擴展插槽,其顏色一般為乳白色,位于主板上AGP插槽的下方,ISA插槽的上方。
一種由英特爾(Intel)公司1991年推出的用于定義局部總線的標準。此標準允許在計算機內安裝多達10個遵從PCI標準的擴展卡。最早提出的PCI總線工作在33MHz頻率之下,傳輸帶寬達到133MB/s(33MHz * 32bit/s),基本上滿足了當時處理器的發(fā)展需要。隨著對更高性能的要求,1993年又提出了64bit的PCI總線,后來又提出把PCI 總線的頻率提升到66MHz。目前廣泛采用的是32-bit、33MHz的PCI 總線,64bit的PCI插槽更多是應用于服務器產品。從結構上看,PCI是在CPU和原來的系統(tǒng)總線之間插入的一級總線,具體由一個橋接電路實現(xiàn)對這一層的管理,并實現(xiàn)上下之間的接口以協(xié)調數(shù)據的傳送。管理器提供信號緩沖,能在高時鐘頻率下保持高性能,適合為顯卡,聲卡,網卡,MODEM等設備提供連接接口,工作頻率為33MHz/66MHz。
PCI總線系統(tǒng)要求有一個PCI控制卡,它必須安裝在一個PCI插槽內。這種插槽是目前主板帶有最多數(shù)量的插槽類型,在當前流行的臺式機主板上,ATX結構的主板一般帶有5~6個PCI插槽,而小一點的MATX主板也都帶有2~3個PCI插槽。根據實現(xiàn)方式不同,PCI控制器可以與CPU一次交換32位或64位數(shù)據,它允許智能PCI輔助適配器利用一種總線主控技術與CPU并行地執(zhí)行任務。PCI允許多路復用技術,即允許一個以上的電子信號同時存在于總線之上。
由于PCI 總線只有133MB/s的帶寬,對聲卡、網卡、視頻卡等絕大多數(shù)輸入/輸出設備顯得綽綽有余,但對性能日益強大的顯卡則無法滿足其需求。Intel在2001年春季的IDF上,正式公布了旨在取代PCI總線的第三代I/O技術,該規(guī)范由Intel支持的AWG(Arapahoe Working Group)負責制定。2002年4月17日,AWG正式宣布3GIO1.0規(guī)范草稿制定完畢,并移交PCI-SIG(PCI特別興趣小組,PCI-Special Interest Group)進行審核。開始的時候大家都以為它會被命名為Serial PCI(受到串
行ATA的影響),但最后卻被正式命名為PCI Express,Express意思是高速、特別快的意思。
2002年7月23日,PCI-SIG 正式公布了PCI Express 1.0規(guī)范,并
于2007年初推出2.0規(guī)范(Spec 2.0),將傳輸率由PCI Express 1.1的2.5GB/s提升到5GB/s;目前主流的顯卡接口都支持PCI-E 2.0
pci插槽圖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