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分享:新型高功率LED驅動電路探索
突發(fā)電流抑制電路的動作原理
圖8是圖1中的突波電流抑制電路單元實際電路圖,本電路使用半導體繼電器使抑制突波電流的電阻RS0旁通。啟動電源時利用RS0減輕突波電流,恒定狀態(tài)時則利用半導體繼電器旁通,藉此削減不必要的消費電力。此外半導體繼電器的輸入端并連連接在平順化電容器,以VC為基準微調切換Rspin1與Rspin2。
圖9是抑制突波電流時IS的電流波形;圖10是抑制突波電流時VS、VC的電壓波形,如圖所示在本電路流動的電流IS,不論有無半導體繼電器都呈一定狀態(tài),一般認為主要原因是VS的電壓差,相對變更電力差所造成。換句話說,只要賦予半導體繼電器動作順序,就能夠使VS變小同時削減電力,如果半導體繼電器只有一個,VS的合成阻抗與電力都會增加,此時為抑制電力消費,理論上只要降低RS1即可,不過突波電流會增加,為同時兼顧這兩個條件,最后決定使用2個半導體繼電器。
接著計算RS0、RS1、RS2各電阻值。此處假設此時電荷未滯留在平順化電容器,亦即VC=0V、VS=140V,突波電流最大值為1A。首先計算RS0值:RS0=VS/突波電流最大值=140V/1A=140Ω。
為避免突波電流超過1A,刻意使RS0具備一定裕度,因此將RS0設定成150Ω,此時恒定狀態(tài)的VC實測值為120V,VS的最大值變成140V-120V=20V。雖然RS0與RS1的合成阻抗變成(RS0/RS1)=20V/1A=20Ω,不過基于安全考慮,同樣使最大電流具備一定裕度,因此將RS0/RS1設定成30Ω,如此一來:RS1=1/(1/30-1/150)=37.5Ω。
最后決定將RS1設定成38Ω。RS0與RS1分別設定成150Ω、38Ω時,恒定狀態(tài)的VC實測值為130V,VS的最大值變成140V-130V=10V。RS0、RS1、RS2的合成阻抗變成(RS0/RS1/RS2)=10V/1A=10Ω,基于安全考慮,刻意使最大電流備1.5倍的裕度,因此RS0/RS1/RS2設定成10Ω×1.5=15Ω,RS2=1/(1/145-1/30)=30Ω,RS2設定成30Ω。
電源效率
所謂電源效率是指所有LED的消費電力。根據實驗結果顯示新型LED燈驅動電路電源電壓,在90~110V范圍變動時,能夠獲得80.7~91.8%的電源效率。圖11是實驗模塊實際外觀;表3是驅動電路的輸入電壓、輸入電力(交流)特性、輸出電壓、輸出電力(直流)特性、照度特性、全光束特性的測試結果。其中輸出電力是根據“輸出電壓×輸出電流”算出;電源效率是根據“輸出電力∕輸入電力”算出。
圖12~14分別是輸入電壓變動時的輸出與輸入端的消費電力、電源效率、全光束、照度特性的測試結果。如圖12所示輸出電力呈現飽和狀態(tài),主要原因是定電流電路發(fā)生作用,防止大量電流在LED內部流動所致。輸入電壓若超越額定值越多,在定電流電路單元電壓下降相對越大,如圖13所示此時電源效率越差,反過來說輸入電壓越低,電源效率越高。
如圖13、圖14所示輸入電壓越低,照度與全光束隨著降低,此處刻意減少LED的顆數,輸出電力的飽和領域,從輸入電壓90V處開始設定,此時隨著電壓變動全光束的變化會減少,不過電源效率在全領域卻相對變少,雖然增加LED的顆數,整體的電源效率會提高,然而隨著電壓變動,全光束的變化卻非常明顯。研究人員認為兩者的妥協(xié)點與實際上以100V動作的機率很高,因此最后選擇能夠從100V附近進入輸出電力飽和領域的條件進行實驗。
啟動時間
新型LED燈驅動電路,從開啟電源一直到LED點燈為止,有所謂的時間間隔(Time lag),主要原因是開啟電源時,受到生突波電流抑制電阻的影響,造成平順化電容器C充電時必須花費相當時間,電流流到LED時出現延遲現象。由此可知啟LED的動時間,基本上取決于平順化電容器與突波電流抑制電阻構成的RC電路時定數。
此外新型LED燈驅動電路使用交流電進行全波整流充電,因此實際啟動時間比直流電更遲緩。如圖10所示,新型LED燈驅動電路的啟動時間低于0.2,傳統(tǒng)熒光燈的啟動時間大約2~3秒,相較之下前者的啟動時間非???,幾乎無法察覺新型LED燈驅動電路的啟動時間延遲。
結語
半導體繼電型突波電流抑制電路構成的新型高功率LED燈驅動電路,可以有效削減不必要的電力消費,90~110V的電源電壓,10~20W的輸出電力,電源效率高達80.7~91.7%,而且還可以降低突波電流,點燈時的電流降至1A以下,因此斷電器完全沒有跳脫之虞。一般認為今后照明用LED,可望朝復數LED封裝化、高發(fā)光效率方向發(fā)展,屆時LED順向電壓變高后,未作降壓、分壓直接使用DC140V的高功率LED燈驅動電路勢必受到重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