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用CAN總線測試平臺的研發(fā)與應用
引言
隨著汽車電子技術的發(fā)展及對汽車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汽車上的電子裝置越來越多。一輛用傳統布線方法設計的高檔車中,其電線的長度可達2km ,電氣節(jié)點數可能高達1500 個,并且保持大約每10 年增長1 倍的發(fā)展速度。在這種狀況下,粗大的線束與汽車中有限的可用空間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而且也成為汽車輕量化和進一步電子化的最大障礙。計算機網絡化的發(fā)展為解決此問題提供了可能。
各大汽車廠商從上世紀70 年代末就開始進行車用網絡的研究,車用網絡協議的標準化研究也在國外迅速地發(fā)展起來。到90 年代初,協議的研發(fā)到了相對成熟的階段,由于車用電氣的種類繁多,對網絡的傳輸速度和成本要求差異較大,因此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這些車用協議中較為突出的是BOSCH公司于20 世紀80 年代初提出的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 。還有一些適合不同傳輸速率等級及特殊用途的網絡協議,如低速的LIN、中高速的SAE J1939、用于診斷的KWP2000、用于X-by-wire的TTP、多媒體應用中的MOST 等協議。
電動汽車是為解決燃油危機和環(huán)境污染問題孕育而生的。與傳統汽車相比,它的電子裝置更多而且相互間的關聯性更強,因此數據通信更為重要。各類電動汽車中的控制系統實時采集反映整車和零部件的運行狀態(tài)以及駕駛員意愿的參數,并發(fā)送相關運行指令。這些功能的實現都對ECU 之間的通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直接影響了車輛的運行性能和安全性。
我國傳統車用網絡、總線、通訊協議的研究起步較晚,基礎相當薄弱,目前在國家“十五”863 計劃的支持下,CAN 總線在各電動汽車整車中得到廣泛應用。在自主研發(fā)電動汽車的過程中,充分借鑒、吸收國外的經驗,制定出電動汽車用網絡、總線、通信協議,可更快地提升我國在此方面的技術水平。
車輛系統網絡的研制需事先搭建仿真系統來模擬網絡,調整和改進設計。網絡協議的制定和實施,必須對其核心的性能指標通過仿真或實際測試進行評價,這樣才能保證在實際應用中網絡正常工作和滿足系統的要求。這一過程對于網絡上的各個ECU節(jié)點而言都是需要進行的。車用CAN 總線測試臺就是在國家“十五”863 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支持下研發(fā)的,通過公共平臺的建設,可以對車用總線協議進行仿真測試,對整車系統網絡的性能進行評估,并可以對關鍵零部件的通訊性能進行測試與評估。
現有CAN 總線網絡分析評價方法評述
目前,對CAN 總線的分析評價方法主要有數學建模、網絡一致性分析及直接測試分析。其中數學建模通常用于網絡系統開發(fā)初期和開發(fā)過程中,它是對整個網絡進行規(guī)劃。而一致性測試及直接測試分析主要是在開發(fā)后期,網絡投入使用后進行,用來對網絡性能進行真實的評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