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的總線結構
圖1 USB總線的階梯式星形結構
圖2 USB總線的拓撲結構
在此的主機端通常是指PC主機。當然,主機端因具有根集線器,因此也含有集線器的功能。而集線器是在USB規(guī)范中特別定義出來的外圍設備,除了擴增系統(tǒng)的連接點外,還負責中繼(repeat)上端/下端的信號以及控制各個下端端口的電源管理。至于另一個設備,即是用戶常見的外圍設各。但在USB規(guī)范書中,稱這種設各為“功能”(functiONs),意味著此系統(tǒng)提供了某些“能力”,例如具有鍵盤或鼠標等功能。當然不同的外圍設各可以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基于使用上的習慣,用戶在本書中都以設各稱之。通過這種階梯式星形的連接方式,最多可同時連接到127個設備。
此外,當USB 2.0與1.1的設各與集線器在一起使用時,如何才能呈現(xiàn)出最佳的USB 2.0高速帶寬的特性?如圖3所示,當USB 2.0與1.1規(guī)范的設各混合使用時,整個總線上交雜著高速/全速的設各與集線器。而如圖4所示,惟有在USB 2.0集線器與USB 2.0設各的連接下,才具備高速總線帶寬的特性。
圖3 USB 1.1、USB 2.0設備與集線器-起工作的拓仆結構
圖4 具備USB 2.0高速總線特性連接示意圖
但用戶可以試想一下,當PC主機開機前,已有一些外圍設各連接上USB總線,那么PC是如何對所有連接至主機端的外圍設各加以區(qū)分并尋址呢?
首先,PC一接上電源時,所有連接上USB的設各與集線器都會預設為地址0。此時,所有的下端端口的連接器都處于禁用且為失效的狀態(tài)。然后,PC主機就會向整個USB總線查詢。若發(fā)現(xiàn)第1個設各,比方說是鼠標,就將地址1分配給鼠標。然后再往下尋找第2個地址,且目前仍為0的設各或集線器。若發(fā)現(xiàn)是集線器,就將地址2分配給此集線器,并激活其所擴充的第1個下端端口的連接器。而后再沿此連接器一直往下尋找第3個地址,且仍為0的設各或集線器。這樣重復地尋找與分配地址,直到所有的外圍設各都賦予了新的地址,或已達到127個外圍設各的極限為止。
這種過程類似于將各個設備分別加以列舉的程序,稱之為設各列舉。當然,主機在配置新地址的同時,PC主機還要為每個新設各或集線器加載其所使用的驅動程序。
若在此時一個新的設各被接上,PC主機就會預設此設各為地址0,且PC就會確認并加載其相對應的驅動程序,并分配一個尚未使用到的新地址給它。而一旦某個設備突然被拔離后,PC可經(jīng)過D+或D-差動信號線的電壓變化來檢測此設各被移除掉,然后就將其地址收回,并列人可使用的地址數(shù)值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