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還能存活多久?計算機芯片已達物理極限
編者按:摩爾定律至少在未來10年還會有效,如果不是這樣,人類將必須更有創(chuàng)意,現(xiàn)在它只是要退休了。
如果由恩格爾伯特首先描述的這種“縮小”不能持續(xù)下去,大型芯片廠商該如何應對呢?《紐約時報》稱,其一,它們可以轉向軟件或新的芯片設計,從相同數(shù)量的晶體管中“榨取”更高的計算能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80817.htm另外,芯片產業(yè)還寄希望于新材料。專用芯片廠商Efficient Power Conversion Corporation首席執(zhí)行官、物理學家亞力克斯·里道(Alex Lidow)說,其他材料可能取代硅,被用來生產更小的晶體管、新型存儲設備、光通訊設備。
還有許多全新技術,例如量子計算——如果實用化,將大大提高計算速度;自旋電子學——能使未來的計算技術進入原子量級器件時代。
最近,業(yè)界對一種被稱作極紫外線光刻的技術非常樂觀。如果獲得成功,它將使芯片廠商采用更先進的工藝生產芯片,同時簡化芯片生產過程。但這一技術尚未在商業(yè)生產中得到驗證。
今年早些時候,荷蘭光刻機廠商ASML表示,已經獲得美國一家客戶的巨額極紫外線光刻機訂單,大多數(shù)業(yè)內人士都認為這家客戶是英特爾,這意味著英特爾在制造工藝方面將比其他芯片廠商領先一步。
不同于三星、臺積電等主要競爭對手的是,英特爾高管堅信公司在可預見的將來能繼續(xù)降低芯片制造成本,他們不認可晶體管價格已經趨于穩(wěn)定的觀點。
盡管如此,英特爾也不能完全“藐視”物理學。英特爾7月份表示,它將把采用10納米工藝技術的時間推遲到2017年。這打破了英特爾一年換用新生產工藝、下一年采用新芯片架構的新產品發(fā)布周期。
晶體管相關文章:晶體管工作原理
晶體管相關文章:晶體管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