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r id="pryje"><nav id="pryje"><delect id="pryje"></delect></nav></meter>
          <label id="pryje"></label>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加快中國大陸半導體工業(yè)的發(fā)展—與中國臺灣半導體工業(yè)比較

          加快中國大陸半導體工業(yè)的發(fā)展—與中國臺灣半導體工業(yè)比較

          作者:莫大康 時間:2004-08-31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2004年5月A版
            
            近年來中國大陸發(fā)展之快,是以往任何時期的發(fā)展所無法比擬的。目前的情況是中國大陸己經形成了自有的半導體產業(yè),但是產業(yè)結構尚不合理,設計太弱及芯片制造部分比例小,其它支持產業(yè),如化學試劑及材料等幾乎主要依靠進口。為此,許多有識之士表示了各種看法,其中對于我國臺灣的發(fā)展有較大的興趣。本文擬比較兩者之間的差距,目的是為中國的下一步發(fā)展提供部分借鑒。

          大陸與臺灣地區(qū)的半導體工業(yè)比較

          產業(yè)總水平

            縱觀臺灣地區(qū)半導體工業(yè),目前己處在較高水平,在全球半導體產業(yè)鏈中己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00年時芯片制造業(yè)的產值就超過100億美元,其專業(yè)代工量連續(xù)數年排名第一,約占全球的70%左右,封裝業(yè)占全球的30%。IC設計業(yè)僅次于美國,居第二位。

            在2002年時,臺灣曾為編制半導體工業(yè)在全球的競爭力報告時制成表1 。

          芯片制造業(yè)

            臺灣地區(qū)的芯片制造業(yè)的基本情況如表2所示。

            另外,臺灣地區(qū)芯片制造業(yè)在2002及2003年的營業(yè)額分別為109.4及133.1億美元。

            中國大陸相比之下由于工業(yè)正處在發(fā)展初期,數據統(tǒng)計還不規(guī)范,僅摘錄部分:


            2003年中國的芯片產值為12億美元,僅相當于臺灣1993年時的水平。

          IC設計業(yè)

            臺灣地區(qū)的IC設計業(yè)在全球僅次于美國。據2001年的統(tǒng)計,臺灣己有IC設計公司180家及掩模制造廠5家,自2000年來的產值如表3。

            依2001年的數據為例,180家IC設計公司,產值為36.4億美元,平均每個設計公司的產值為200萬美元。

            還收集到一個可作參考的資料,談及臺灣半導體工業(yè)的各種經濟數據如表4。

            從上表中可知,臺灣IC設計業(yè),平均每個工程師的年產值為37萬美元。

            另據報導,2001年全球IC設計公司排名,在前二十家中,臺灣占4家,其中VIA為10億美元,排名第4,MediaTek為4.5億美元,第8,Realtek為2.1億美元,第18位及Sunplus為1.97億美元,居第20位。

            再將臺灣在2000年及2001年IC設計公司排名如下表5所示,從中看到臺灣IC設計公司在前十名的營收幾乎都超過1億美元。

            如果要作比較,兩者差距實在太大,至今中國大陸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IC設計公司僅7家。2002年時大陸IC設計業(yè)的總產值為30億元,合3.64億美元。

            所以IC設計業(yè),兩者之間的差距要更大一些,尤其當IC設計更趨向于SOC等時,IP技術是中國的難以跨越的最大障礙。

          封裝業(yè)

            臺灣半導體工業(yè)的起步,也是從后道封裝開始。似乎在這一點上有相似之處,臺灣在2001年時五家最大的封裝廠及近年來封裝業(yè)的產值分別如表6。

            兩者在封裝業(yè)間的比較,有共同之處,水平相當。目前中國大陸每年在封裝業(yè)的產值也在30億美元左右,但是大陸的潛力更大,一定會超過臺灣,見下附表8。

            因為隨著全球半導體產業(yè)鏈向中國轉移,全球頂級的封裝大廠及芯片制造廠幾乎都陸續(xù)將封裝部分移至中國,加上中國具有勞動力素質高,價廉及優(yōu)惠的投資政策等優(yōu)勢,這種走向將更加明顯。

            但是,大陸的半導體封裝業(yè),目前仍以分立器件為主,占85%,而集成電路的封裝才占15%.主要的廠商如表9。

          “代工”及DRAM

            臺灣是全球“代工”業(yè)的始創(chuàng)者。從全球代工業(yè)排名中,臺灣雙雄TSMC及UMC一直是第一及第二位,臺灣的代工業(yè)發(fā)展見附表10。

            代工及DRAM是臺灣半導體工業(yè)的兩個支柱.從2002年臺灣十大半導體廠排名中,有Winbond,Nanya及ProMos是DRAM專業(yè)生產廠。

            另外,從臺灣新建的12英寸廠,共計9條,其中五條為代工及四條為DRAM.可見DRAM的產能還將大幅上升.見下附表11。

            再從全球03年DRAM市場排名中,總銷售額為174.5億美元,在前十名排名中,其中臺灣占4名,分別是Nanya為8.1億美元,ProMos為7.25億美元,Powerchip為4.27億美元及Winbond的3.57億美元。臺灣在2003年DRAM的產值總共為24億美元,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4.2%。見附表12。

            DRAM生產的特點.單一設計,但工藝制造要求高,通常都用DRAM品種來檢驗一條新的芯片生產線的工藝能力。但是由於DRAM的生產量大,在成本導向下,總是拿最先進的工藝技術,或者更大的硅片用在DRAM的生產之中,所以更新?lián)Q代快。再有DRAM與一般邏輯電路的生產設備也并不相同,最大差異在DRAM的生產著重于前道晶體管和電容的制造設備,而一般邏輯電路則著重于金屬布線的設備比重高。

            再有DRAM技術競爭太激烈,擴容有難度。因為由于工藝要求不一樣,通常對于非DRAM產品,無論是擴容或者新建都會考慮用舊設備或者舊的生產線。所以,一條生產線很難同時兼容這兩種產品。在興建新廠及折舊的巨大資金壓力下,DRAM的產能增加是十分不易的。

            近年來,中國的半導體工業(yè)發(fā)展也異常迅速,差不多以30%的速度在增長。據不完全統(tǒng)計,至2005年底,中國至少擁有12英寸線1條,8英寸線8條及6英寸線近20條相繼投產。此外尚有4及5英寸若干條,如果單統(tǒng)計6英寸以上(包括在內)芯片生產線的產能,并歸一至8英寸統(tǒng)計,硅片總產能達每月52萬片,約占那時的全球硅片總產能的5.3%。

            中國芯片生產線中絕大部分都做代工,又是和臺灣十分相似。盡管全球代工市場看好,估計至2007年時,年平均增長率可達24%。但是由于臺灣的12英寸生產線的產能,由2003年時的每月5.75萬片,將擴大至2005年時的12.8萬片。

            由此可以推斷,臺灣無論在代工或者DRAM的產能都會大幅增加。而中國至今還沒有一家DRAM的專業(yè)生產廠,僅是在代工生產線中為客戶加工DRAM產品.如上海的SMIC為infineon及Elpida等加工DRAM產品。

            綜上所述,DRAM的生產非常壟斷化,加上技術及硅片尺寸更新速度快,依大陸現(xiàn)有的條件是否能加入DRAM的全球戰(zhàn)事,值得業(yè)界商榷。

          差距及緣由

            實際上回答以上問題十分困難,因為中國大陸與臺灣地區(qū)都不是原地不動。另一個因素是從10增加到100及與100增加到1000,盡管都是倍率十,但是速度肯定不同。所以,從目前已有的數據比較,兩者在半導體工業(yè)中的總體差距為10年左右,具體到IC設計業(yè)可能更長一點,芯片制造業(yè)可能用不了十年就可以趕上。尤其是SMIC的積極擴張策略,至2005年底僅它的產值就可能達13.5億美元。封裝業(yè)目前己相差不多,將來中國肯定超過臺灣而居世界首位。

            實際上,從半導體工業(yè)發(fā)展的歷程來看,在起步時雙方差不多。臺灣在1980年由工研院電子所衍生的聯(lián)華電子公司(UMC)是第一家IC制造公司,采用4英寸硅片,一直到1987年才開始有臺積電(TSMC),用6英寸硅片。相比中國在1980年時,也有無錫華晶從日本東芝引進的4英寸生產線。只是在近20年期間,雙方差距才拉開。

            除了大家知道的原因外,造成差距主要還有如下因素:

            一個十分重要的觀點是,芯片產業(yè),即便如臺灣那樣,如果單純計算投資回報率也都是負的(請見表4)。但是臺灣半導體每年仍是持續(xù)高強度的投入,錢從何來?股市融資。

            著名的美國費城半導體指數,系由16家重要半導體廠商股價組成,涵蓋設計,芯片制造等各代表性廠商,8年來上漲近12倍。TSMC的股價在1990年未,每年的漲幅在200%。半導體企業(yè)要靠自有資金積累再發(fā)展,好象除了intel(利潤豐厚,但相信也是從股市融資),再沒有別人。

            臺灣IC公司,至2000年己經上市的有36家。其中TSMC及UMC兩家自1996年以來,一直雄居臺灣股市的第一及第二。TSMC在1999年8月的市值達1兆臺幣,到2000年6月,市值己增大至1兆7000億臺元。臺灣股市的情況如表13所示。

            臺灣稱張忠謀為半導體教父,是他領導著臺灣的代工業(yè)前進。真正的企業(yè)家一定是站得高,看得遠,采用的策略也許會讓一部分人起來反對,但肯定不會“人云亦云",跟潮流走。臺灣剛開始做代工業(yè)時,也是如此,代工技術至少比IDM大廠落后兩代以上,人們首先擔心的市場在哪里及如何來抗衡那些IDM大廠的夾擊。臺灣半導體工業(yè)采用的不是只要能勉強活下來的保守方針,而是積極的逐步擴張及加大研發(fā)投入。臺灣半導體工業(yè)通過近10年的努力,才能今天在全球屹立,如臺灣的12英寸生產線有9條,全球第一,占30%以上及90納米器件工藝的研發(fā),包括生產也走在全球的前列。這一切,都與臺灣有一大批能獻身的企業(yè)家有關。

          結語

            中國大陸目前的經濟大環(huán)境也在不斷地改善,半導體產業(yè)的發(fā)展勢頭可喜,尤其是中芯國際(SMIC)的發(fā)展,不可小視。因為SMIC采用的策略,也是獨特的,大部分人認為不可能的迅速擴張策略,加上有一位可以稱為領軍人物的張汝京先生,其未來為業(yè)界普遍所看好。中國的半導體工業(yè)現(xiàn)在看來當然還很弱小,無法與臺灣相比擬,但是中國的發(fā)展空間大,變數還有許多,決戰(zhàn)應該在三至五年之后?!?BR>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
          看屁屁www成人影院,亚洲人妻成人图片,亚洲精品成人午夜在线,日韩在线 欧美成人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