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攻略(一)
“糊涂”因“難得”而升華
糊涂絕對是個貶義詞,按《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糊涂—不明事理;對事物的認識模糊或混亂。相對的英語是confuse,《webster 詞典》的解釋是:to mix up; put into disorder。理智不清,混亂不堪,那有什么褒意在?人皆追求聰明,以便人生有所作為,而以“聰明一世,糊涂一時”為憾,其憾當在糊涂二字。
但自“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鄭燮(鄭板橋)在“糊涂”之前加上“難得”二字,創(chuàng)造了“難得糊涂”四字箴言,并補筆“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而轉(zhuǎn)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鄭板橋為什么有這樣的題詞,查無考據(jù),魯迅先生說,他只不過“叉手叉腳”地“表現(xiàn)了一點名士的牢騷氣”而已,說的是一句牢騷話??蛇@句話不脛而走,廣泛流傳迄今,而且成為時髦語,人們越讀越覺著,其中有大學(xué)問,大智慧。近年更有若干糊涂專著問世,筆者所見有:靜安樓主編的《糊涂譚》、《糊涂學(xué)——難得糊涂與成功之道》等。“糊涂”因“難得”而升華,聰明反被聰明誤一生。
鄭板橋(1693-1765),江蘇興化人,乾隆元年進士,曾做過山東范縣和濰縣的知縣。他為官12年,頗有惠政,縣牢獄曾幾度空虛。他有詩曰:“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關(guān)心民間疾苦之情了然無余,并題:“蘭有幽芳,竹有勁節(jié)”以自勵,達時為國為民,窮時獨守其身。
鄭板橋雖生活在“康乾盛世”,但人民還會受苦,災(zāi)害之年,“人相食,斗粟值錢千百,”官場照樣黑暗,他因救濟饑民,私自開倉賑濟,得罪了上司而丟官,落得三條毛驢馱書還的下場。盡管他離職那天,濰縣百姓痛哭于道,家家都掛他的畫像,以為懷念祈福。出于他為人耿直,光明磊落,至于狂狷,恥于鉆營,不合于道,在他寫了“難得糊涂”一年后終于去官。鄭板橋家境貧寒,落拓不羈,做官前后都以書畫為生,從“一官歸去來”到“三絕詩書畫”成為“揚州八怪”公認魁首,品學(xué)雙修,學(xué)究天人,后世奉為楷模。鄭板橋作為一位狂放文士,不得志于當時乃勢所必然,他自喻“宣于筆墨窮于命”,“我于困頓已無辭”。聰穎過人洞察時世的鄭板橋感嘆“聰明難”、“糊涂難”,尤其是他首創(chuàng)“難得糊涂”的奇思妙想更發(fā)人深省,啟迪智慧。他的性格使他絕對做不到難得糊涂。這恰是他十年官場的尷尬總括,也是他針對后世的忠言勸諭。鄭板橋一生因做不到“難得糊涂”而失意,今人有講求功利者,反其道,通過“難得糊涂”未走向成功!
“聰明反被聰明誤”
糊涂不好,聰明就好嗎?也不盡然。古人說:“聰明反被聰明誤”,最容易叫人想起的就是《紅樓夢》里那個聰明絕頂,伶牙俐齒的王熙鳳,“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睋?jù)說,這句話的意思源自蘇東坡的一首詩。
蘇東坡,四川眉山人,北宋大文學(xué)家,書畫家,曠世奇才,學(xué)識淵博,他的“大江東去”,氣魄宏偉,成為千古絕唱。蘇東坡自恃天資聰穎,才智過人,常與朝廷政見相左,與人相處,語多譏誚,連當朝宰相王安石都敢取笑,落到被貶杭州通判。但他并未因此收藏鋒芒,依然我行我素,又因“謗訕朝廷”貶謫黃州。后雖曾二度被召回京,終因政見不合,處事不圓,更遠貶惠州、瓊州等地,最后卒于常州。
古人說:“聰明不可用盡”,蘇東坡恰恰犯了這個大忌。蘇東坡晚年在一首《洗兒戲作》詩中說:“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鄙厦嬲f到的就是蘇東坡這首詩,這既是自嘲,也是蘇東坡一生的經(jīng)驗概括。
更有甚者,還因聰明而掉了腦袋的,三國時期的楊修就是這樣的倒霉蛋。楊修好學(xué)能文,才思敏捷,為曹操所賞識,任丞相府主簿,參與機要,總領(lǐng)府事。一次楊修隨曹操進取漢中,正在曹操軍事上進退兩難,沉吟不決之際,廚房送來雞湯,內(nèi)有幾塊雞肋。此時,恰夏侯大將進帳請示晚間口令,曹操隨口答曰:“雞肋”,眾將甚覺古怪,口令傳到楊修那里,見傳“雞肋”二字,便讓隨從收拾行裝,作撤兵回許昌的準備。夏侯大將知道后,連忙質(zhì)問楊修。楊修悠然作答:雞肋這個東西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今曹公以此為令,猜度其意,已決心退兵了。眾將聞之有理,于是皆作歸計。
曹操聞后,覺得心思被猜透,命令未發(fā),預(yù)有行動,大為惱火。加之,楊修此前已不止一次曾賣弄自己聰明,說破曹操心意,作為下屬,恃才揚己,顯得比領(lǐng)導(dǎo)聰明更勝一籌,犯下大忌。尤其在曹操這樣多智多疑、愛才忌才的“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手下工作,終以擾亂軍心為由,殺之了事。楊修聰明過頭,不知“難得糊涂”,犯忌亡身,豈不悲哉!
蘇軾、楊修都是真正聰明人,尚逃不過“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下場,反觀今人,有的實在并不聰明,卻在那里賣弄小聰明甚至愚蠢而不自知,落得自取其辱,惹人恥笑,想來也更不會有什么好結(jié)果。我有一位老同事曾告訴我四句民間俗話:廣知世事休開口,縱會人前直點頭,倘若連頭都不點,一生無惱也無愁。你以為如何?能做到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