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中國移動來說,TD-LTE上他們發(fā)展的是順風順水,讓聯通和電信很是羨慕,而在GSMA世界移動大會上,該公司董事長奚國華也是傲嬌了一把。
奚國華首先強調,中國移動4G用戶總量近2億,同時今年年底前陸續(xù)在各城市商用VoLTE,并且將會把移動的4G網速提高到200-300Mbps。
分享了這些之后,奚國華還表示,中國移動采用了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LTE的技術,通過大規(guī)模的實踐,證明這個技術是成熟的,也是成功的,目前逐步在實現國際化。
目前,世界上已有120家的運營商
- 關鍵字:
中移動 TD-LTE
- 2015世界移動大會上海(MWCS15)即將于2015年7月15日至17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隆重舉行,聯芯科技隨大唐電信集團攜旗下 LTE 平臺多領域終端應用出席此次盛會,歡迎各界人士蒞臨 W5-D40 展臺參觀指導。
自聯芯科技推出 LTE SoC 智能手機芯片 LC1860 以來,一直受到業(yè)內人士的熱烈關注,尤其在小米科技公司紅米2A系列終端采用聯芯科技 LC1860 芯片后,更是將關注度推向高潮,紅米2A的熱賣不僅給予聯芯科技在芯片設計領域的更多肯定,LC1860更被業(yè)內人士預言為今年首
- 關鍵字:
聯芯科技 LTE
- 聯發(fā)科也不好過,低端被大陸展訊搶占,高端又敵不過高通,夾在中間很尷尬,只能奮力一擊了
- 關鍵字:
聯發(fā)科 LTE
- 隨著移動寬帶網絡的成熟完善和各類移動應用的逐漸豐富,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使用智能手機,隨之而來的,移動數據流量也在急劇增長。那么,未來移動寬帶用戶和數據流量的增長速度究竟會有多快,對運營商的網絡建設和業(yè)務運營提出了哪些挑戰(zhàn)?近日,愛立信發(fā)布《移動市場報告》(簡稱報告),對全球移動市場發(fā)展趨勢進行了預測。
報告顯示,到2020年,先進的移動通信技術將無處不在,全球70%的人口將使用智能手機,移動寬帶網絡將覆蓋全球90%的人群。
亞非增量突出 歐美以質取勝
根據報告,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
- 關鍵字:
LTE 流量
- 2015年,LTE市場繼續(xù)蓬勃發(fā)展,作為手機上網絡和通訊必不可少的基帶,各大基帶商紛紛布局自家的最新LTE基帶,以保持競爭力,而與此同時,激烈競爭使得德州儀器,飛思卡爾,博通等老牌基帶商退出市場,這里有兩個例子來說明基帶有時候決定手機商的經營策略,生死攸關。
1.三星,進入4G時代以來,三星的旗艦機就從沒擺脫過“高通”的名字,GalaxyNote3,S5,Note4都直接使用了高通處理器,而GalaxyS6雖然擺脫了高通的處理器,但卻依然大范圍
- 關鍵字:
LTE 高通
- 對于移動通信業(yè)務而言,最重要的時延是端到端時延,即對于已經建立連接的收發(fā)兩端,數據包從發(fā)送端產生,到接收端正確接收的時延。根據業(yè)務模型不同,端到端時延可分為單程時延和回程時延,其中單程時延指數據包從發(fā)射端產生經過無線網絡正確到達另外一個接收端的時延,回程時延指數據包從發(fā)射端產生到目標服務器收到數據包并返回相應的數據包直至發(fā)射端正確接收到應答數據包的時延。
現有的移動通信主要是人與人之間的通信,隨著硬件設備的小型化和智能化,未來的移動通信更多“人與物”及“物與物
- 關鍵字:
LTE MTC
- 聯發(fā)科在LTE基頻處理器市場表現搶眼,今年第1季(1-3月)在全球拿下雙位數的市占率、鞏固了二哥地位!
FierceWireless.com報導,科技市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 1日發(fā)表研究報告指出,Q1全球手機基頻處理器銷售額年增27%至58億美元,其中三星LSI部門擊敗高通(Qualcomm)「驍龍(Snapdragon )810」、獲Galaxy S6/S6 Edge采納,使其LTE基頻處理器的出貨量沖上全球第三。
另外,聯發(fā)科已穩(wěn)穩(wěn)鞏固了LTE基頻處理器的二哥地位
- 關鍵字:
聯發(fā)科 LTE
- 隨著4G的大規(guī)模普及,5G網絡標準的制定和開發(fā)也已經被提上日程。但是,擺在運營商面前的技術難題目前依然亟待解決:想要建立下載速度在10Gbps或以上的5G網絡,他們所需要的頻譜要比現在多得多。
分配給5G的頻譜量關系著這種網絡最終可以達到的速度。在此之前,外界普遍認為移動網絡只適合使用6GHz以下的頻率,這主要是因為它們在覆蓋大范圍區(qū)域上面的表現足夠好。但是現在,解鎖6GHz至100GHz之間頻段的呼聲越來越高。
盡管6GHz-100GHz之間的頻段在至少5年之內都不會被使用在蜂窩移動網絡
- 關鍵字:
5G LTE
- 全球LTE智能手機的出貨量、網絡配置以及頻譜分配如今迅猛增長,而3GPP電信標準組織也已為LTE標準分配超過40個頻段。隨著用戶數和通信量 的負荷持續(xù)加重,諸如AT&T(美)和Verizon(美)的主要電信商開始采用LTE-Advanced 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技術以提升網絡的速度和容量。3GPP現今已確定愈60種頻帶組合,其中包括頻帶內和頻帶間聚合。
正因如此,智能手機需要優(yōu)化技術以適應持續(xù)增加的頻譜分配方案和載波聚合的可能性。對手機內的LTE射頻而言,這
- 關鍵字:
阻抗匹配 LTE
- Cat.9是目前業(yè)界已商用的、最領先的技術形態(tài)。而現在,這一全球最領先網絡已經來到中國。上周,廣州移動聯合Qualcomm和中興通訊宣布,三方共同合作,聯手開展4G LTE-A Cat 9三載波聚合技術試驗,此次試驗采用中興通訊提供的網絡設備,并采用內置Qualcomm 驍龍 810處理器集成X10 LTE的終端進行,可將數據傳輸帶寬擴展至目前已商用網絡的三倍,從而使下載速率實現最高三倍增長并同時實現對頻譜資源的充分利用。目前,小米Note頂配版、樂視超級手機1pro及樂Max等手機均強調其支持LTE
- 關鍵字:
Qualcomm LTE-A
- 從去年12月4日工信部發(fā)放TD-LTE牌照已經一年有余,中國移動利用自身在資金和技術方面的優(yōu)勢,已經建設57萬個基站,發(fā)展超過1億用戶,建成全球最大的LTE網絡,占據了我國4G市場90%的份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TD-LTE建設進度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tài),而在TD-LTE/LTE FDD混合組網投入了大量物力和財力。我國作為LTE標準的主要制定參與者,TD-LTE起步比較早,是我國主推的LTE標準。由于TD-LTE采用時分雙工,使用單一頻率來進行收發(fā)操作,因此TD-LTE在移動通信頻譜愈發(fā)緊張的形勢
- 關鍵字:
LTE FDD
- 聯發(fā)科看好印度支援 4G LTE 行動上網科技的智慧型手機需求,在當地電信業(yè)者 Reliance Jio Infocomm、Bharti Airtel 大舉推出 4G 行動通訊服務的帶動下,預期印度的相關產業(yè)料將大幅成長。
印度經濟時報(Economic Times)16 日報導,聯發(fā)科預期,在印度電信業(yè)者的推動下,預估 2015、2016 年在印度出貨的 4,000 萬套晶片組當中,有 10%(相當于 400 萬套)是屬于 LTE 晶片組。
聯發(fā)科市場發(fā)展本部總經理 Finbarr Mo
- 關鍵字:
聯發(fā)科 LTE
- 市場研究公司ABI Research表示,隨著LTE技術在全球市場的快速發(fā)展,到今年年底全球LTE用戶數將達到近13.7億(2014年底為6.5億),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超過35億,2015-2020年復合增長率為20.8%。今年LTE基礎設施投資預計較上年增長近10%。
GSA此前提供的數據顯示,預計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LTE用戶數約為6.35億。GSA還預測,到2015年全球LTE用戶數將超過10億,并預計到2020年底這一數字將接近37億,屆時LTE用戶數將超過全球3G/WCDMA-H
- 關鍵字:
ABI LTE
- 據國外媒體報道,拉丁美洲的LTE用戶只占全球總量的很小一部分,但最近該地區(qū)的增長迅速,多家分析機構預測該地區(qū)未來五年的新增LTE連接數量將達1.8億。
4GAmericas在報告中援引市場分析機構Ovum的數據稱:2015年3月,該地區(qū)共有1600萬LTE用戶,在過去12個月中新增1300萬。
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LTE用戶總量達6.35億,較2014年第一季度大增150%,其中拉美地區(qū)只占總量的2.5%。但該地區(qū)396%的增長速度表明,這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4GAmeric
- 關鍵字:
LTE
-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11日宣布,旗下擁有的LTE、LTE-Advanced行動上網通訊技術標準關鍵專利(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指在標準化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需用到的重要技術)已躍居全球之冠。
韓國聯合通訊社(Yonhap)報導,三星引述臺灣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的統(tǒng)計指出,該公司擁有的LTE相關標準關鍵專利約占全球17%,相較之下LG電子(LG Electronics)、高通(Qualcomm)擁有的專利權占比都是14%,愛立信(Ericsson
- 關鍵字:
三星 LTE
40g-lte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chuàng)建詞條40g-lte!
歡迎您創(chuàng)建該詞條,闡述對40g-lte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40g-lte的朋友們分享。
創(chuàng)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yè)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