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rm 物聯網事業(yè)部業(yè)務拓展副總裁 馬健你聽過莫拉維克悖論 (Moravec's paradox) 嗎?它是指,對于人工智能 (AI) 系統(tǒng)而言,高級推理只需非常少的計算能力,而實現我們人類習以為常的感知運動技能卻需要耗費巨大的計算資源。實質上,與人類本能可以完成的基本感官任務相比,復雜的邏輯任務對 AI 而言更加容易。這一悖論凸顯了現階段的 AI 與人類認知能力之間的差異。人生來就是多模態(tài)的。我們每個人就像一個智能終端,我們通常需要去學校上課接受學識熏陶(訓練),但訓練與學習的目的和結果是
關鍵字:
Arm AI 機器人
作者:Arm 基礎設施事業(yè)部無線 vRAN 解決方案市場營銷總監(jiān) Mo Jabbari如今,對于數據的需求持續(xù)快速增長,每年的增幅預計將超過 30% [1] 。隨著人工智能 (AI) 逐漸成為日常的實用技術,需處理的數據量將呈指數級增長。數據量的激增給網絡運營商帶來了巨大壓力,它們不僅要維護現有網絡,還要為下一代網絡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為此,它們對節(jié)能且可擴展的計算基礎設施的迫切需求更勝以往。高效計算在新一代通信技術和 AI 中的作用我們正向 6G 等新一代通信技術發(fā)展,加之越來越多地將 A
關鍵字:
Arm 通信技術
跨平臺游戲體驗吸引了全球數以百萬計的玩家。然而,這對游戲開發(fā)者來說則是一大挑戰(zhàn),他們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調整內容適配臺式機、游戲主機和移動設備。為了更好賦能開發(fā)者,Arm 攜手騰訊游戲,在 2024 年游戲開發(fā)者大會 (GDC) 上展示了一項不斷發(fā)展的全新渲染技術 —— NanoMesh。移動游戲開發(fā)以往需使用平臺專用技術來進行高多邊形網格建模,而 NanoMesh 可顯著簡化這一切。再加上其中內置的自適應剔除 (Adaptive Culling) 算法,該技術在移動設備上的性能發(fā)展?jié)摿薮蟆?02
關鍵字:
Arm NanoMesh
人工智能 (AI) 正在眾多行業(yè)掀起浪潮,尤其是在大語言模型 (LLM) 問世后,AI 發(fā)展呈現井噴之勢。LLM 模型不僅極大改變了我們與技術的交互方式,并且在自然語言理解和生成方面展現出了驚人的能力。雖然 GPU 在訓練生成式 AI 模型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在推理領域,除了 GPU 和加速器之外,還有其他可行的選擇。長期以來,CPU 一直被用于傳統(tǒng)的 AI 和機器學習 (ML) 用例,由于 CPU 能夠處理廣泛多樣的任務且部署起來更加靈活,因此當企業(yè)和開發(fā)者尋求將 LLM 集成到產品和服務中時,CPU
關鍵字:
Arm Neoverse 大語言模型
隨著我們逐步邁入人工智能 (AI) 的世界,小體量模型愈發(fā)具有大優(yōu)勢。在過去的一年多里,大語言模型 (LLM) 推動了生成式 AI 的早期創(chuàng)新浪潮,訓練參數量朝萬億級規(guī)模邁進,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無限制地擴展 LLM 并不具備可持續(xù)性。至少來說,通過此方式來發(fā)展 AI 所需的基礎設施成本過于高昂,僅有少數企業(yè)可以承受。此類 LLM 需要消耗大量算力和電力,運營成本不菲。這些項目將帶來沉重的財務和資源負擔,例如 GPT-4 的訓練成本至少為一億美元。除此之外,這些 LLM 的開發(fā)和部署過程也相對復雜。劍橋
關鍵字:
Arm
汽車的算力需求呈現持續(xù)增長的態(tài)勢。為了追求更高的自動駕駛性能、先進的車內體驗,以及向電氣化的轉變,軟件和人工智能 (AI) 正在加速發(fā)展,驅動一個由 AI 賦能的軟件定義汽車 (SDV) 時代。與此同時,先進駕駛輔助系統(tǒng) (ADAS)、自動駕駛和車載信息娛樂 (IVI) 等關鍵的汽車用例,需要采用異構計算方法來滿足復雜的計算要求。以 IVI 為例,它正逐步演變?yōu)槿娴臄底制脚_,配備更多高分辨率顯示屏,并引入眾多新的應用。同時,ADAS 也在不斷擴增新的計算特性和安全功能,兩者均對 AI 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
關鍵字:
Arm
從早期的真空管到如今的集成電路,半導體行業(yè)的發(fā)展如同一場沒有終點的賽跑。人們一直在思考:「半導體行業(yè),會有永遠的大贏家嗎?」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半導體行業(yè)經歷了無數次的變革與洗牌。曾經稱霸一時的巨頭可能在瞬間黯然失色,新興的力量又如同雨后春筍般崛起。這個行業(yè)的競爭之激烈,變化之迅速,讓每一個參與者都如同在波濤洶涌的海洋中前行,稍有不慎便可能被浪潮淹沒。半導體行業(yè)永遠有「英雄」,但不是所有「英雄」都能夠穩(wěn)坐王位?!竿跽摺箈86 迎來新挑戰(zhàn)CPU 的發(fā)展史簡單來說就是英特爾公司的發(fā)展歷史。x86 系列 CPU
關鍵字:
x86 Arm
在人工智能(AI)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從云端到邊緣的計算需求不斷攀升,為各行各業(y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機遇。作為這一領域的領軍者,Arm 公司憑借其卓越的節(jié)能技術和從云到邊緣的廣泛布局,正逐步構建著未來AI生態(tài)的基礎。其中,Arm Ethos U85 NPU(神經網絡處理器)的推出,更是為邊緣智能的發(fā)展注入了強勁動力,開啟了AI無處不在的新篇章。隨著物聯網(IoT)設備的普及和大數據的爆炸式增長,邊緣計算逐漸成為AI應用的重要場景。邊緣計算能夠在數據源附近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極大地降低了數據傳輸的延遲和帶寬
關鍵字:
arm NPU 邊緣智能
過去一年,移動終端設備的長足進步令人贊嘆,例如人工智能?(AI) 從手機到筆記本電腦的巨大創(chuàng)新,并誕生了“新一代 AI 手機”和 AIPC。據IDC預測,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機的出貨量將達到1.7億部,占智能手機市場總量的近15%。在中國市場,新一代 AI 手機在2027年將達到 1.5 億臺,占有超過一半的份額。在AIPC方面,今年是AIPC的發(fā)展元年,2028年中國下一代 AIPC 年出貨量將是2024年的60倍。一切皆有可能,且盡在掌控之中,其基石就是新一代的高級計算。為此,Arm不
關鍵字:
Arm AI AIPC
Arm Helium 技術誕生的由來為何不直接采用 Neon?作者:Arm 架構與技術部 M 系列首席架構師兼研究員 Thomas Grocutt經過 Arm 研究團隊多年的不懈努力, Arm 于 2019 年推出了適用于 Armv8?M 架構的 Arm Cortex-M 矢量擴展技術 (MVE)——Arm Helium 技術。 起初,當我們面臨 Cortex?M 處理器的數字信號處理 (DSP) 性能亟待提升的需求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采用現有的 Neon? 技術。然而,面對典型的 C
關鍵字:
Arm Neon
當人工智能 (AI) 下沉到各式各樣的應用當中,作為市場上最大量的物聯網設備也將被賦予智能性。Arm???Helium? 技術正是為基于?Arm Cortex???-M 處理器的設備帶來關鍵機器學習與數字信號處理的性能提升。在上周的 Helium 技術講堂中,大家了解了?Helium 技術的核心“節(jié)拍式”執(zhí)行?。?今天,我們將共同探討一些復雜而又有趣的交錯加載/存儲指令。?若您想要了解如何高效利用 Helium,千萬
關鍵字:
Arm 數獨 寄存器
6月25日消息,自從上周短暫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以來,英偉達在接連三個交易日均出現下跌,目前較峰值已累計下跌13%,市值蒸發(fā)超4300億美元。周一,這家芯片制造商的股價暴跌6.7%,報收于每股118.11美元,這是今年單日第二大跌幅。英偉達的下跌也帶動了芯片制造商和其他依賴人工智能熱潮的科技公司股價下滑。與英偉達人工智能芯片相關的服務器銷售商Super Micro Computer股價下跌8.7%,而同行市場的競爭者戴爾下跌了5.2%。芯片設計商Arm的股價下跌了5.8%,而半導體巨頭高通和博通的股價分
關鍵字:
英偉達 芯片制造 人工智能 芯片設計 Arm
到 2025 年底將有 1000 億臺使用 ARM 處理器的 AI 設備。
關鍵字:
ARM Windows
作為人們日常數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Arm GPU賦能了從當今智能手機上的沉浸式游戲,到各類邊緣側人工智能 (AI) 體驗的方方面面。目前,Arm合作伙伴的GPU出貨量已超過100億顆,而這一卓越成就歸功于我們業(yè)界領先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這些 GPU 廣泛應用于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機頂盒、智能手表和 XR 可穿戴設備在內的各類消費電子設備。去年此時,我們推出了新的第五代GPU架構及一系列新的GPU,包括 Arm Immortalis-G720 GPU。 MediaTek的天璣9300 系統(tǒng)級芯片
關鍵字:
Arm GPU 游戲
arm 介紹
ARM 即Advanced RISC Machines的縮寫,既可以認為是一個公司的名字,也可以認為是對一類微處理器的通稱,還可以認為是一種技術的名字。
1985年4月26日,第一個ARM原型在英國劍橋的Acorn計算機有限公司誕生,由美國加州SanJoseVLSI技術公司制造。
20世紀80年代后期,ARM很快開發(fā)成Acorn的臺式機產品,形成英國的計算機教育基礎。
19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yè)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