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tài)硬盤產業(yè)雖然風生水起,但受限于各種因素,短期內還無法取代機械硬盤,而最新研究給出的結論是固態(tài)硬盤將永無出頭之日。《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上最近發(fā)表了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Mark Kryder、博士生Chang Soo kim的一篇研究文章。師徒倆研究了13種非易失性存儲技術,看它們到2020年的時候能否在單位容量成本上超越機械硬盤,結果選出了兩個最有希望的候選 者:相變隨機存取存儲(PCRAM)、自旋極化隨機存取存儲(STTRAM)。
PCRAM我們偶爾
關鍵字:
Intel 存儲芯片 PCRAM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yè)復蘇之際,北京微電子國際研討會于10月27日成功召開,摩爾定律這一引領半導體產業(yè)發(fā)展的“圣經”再次成為了主題演講會場爭論的焦點。
摩爾定律減速之爭
Intel中國研究院院長方之熙認為,摩爾定律還將延續(xù),技術的發(fā)展不會止步。目前Intel已開始15nm技術的研發(fā),2011年將開始10nm技術的研發(fā)。追溯Intel的歷史,每兩年一代的新技術推出從未延遲,例如2005年的65nm技術,2007年的45nm技術及2009年的32nm技術都為業(yè)界帶來的全新的產
關鍵字:
Intel 摩爾定律 45nm
最近USB3.0標準及其相關設備的消息接連不斷傳來,不少主板公司也已經或正在計劃推出支持USB3.0的主板,看起來USB3.0似乎已成“山雨欲來 風滿樓”之勢。不過列位看官可別太早下結論,因為業(yè)界老大Intel似乎還沒有近期推出支持USB3.0的計劃,據報道,Intel的芯片組產品要到2011年期間才會考慮加入USB3.0支持功能,這便意味著主板廠商要讓自己的產品支持USB3.0,就必須花錢購買第三方硬件廠商的 USB3.0芯片。
如此一來,普通的主流/入門級主板出于成本
關鍵字:
Intel USB3.0
英特爾表示,微軟一直都是英特爾的重要合作伙伴。Moblin并不是為了和微軟競爭,雙方是互補的關系,以滿足客戶的差異化和定制化需求。
今日,英特爾在舉辦了“Moblin Is Open”(開放的Moblin 平臺)為主題的“2009英特爾Moblin軟件平臺技術研討會”。
會上,英特爾攜手Moblin合作伙伴共同展示了基于英特爾凌動處理器和Moblin軟件平臺開發(fā)針對MID、上網本、車載和嵌入式平臺應用的巨大競爭優(yōu)勢和和最新成果。
Mob
關鍵字:
Intel Moblin 微軟
今天,以“Moblin™ Is Open”(開放的Moblin平臺)為主題的“2009英特爾Moblin軟件平臺技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英特爾公司攜手Moblin合作伙伴共同展示了基于英特爾®凌動™處理器和Moblin 軟件平臺開發(fā)針對MID、上網本、車載和嵌入式平臺應用的巨大競爭優(yōu)勢和最新成果。本次技術研討會旨在激發(fā)獨立軟件供應商和開發(fā)人員開發(fā)移動應用程序的熱情,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創(chuàng)新應用軟件,助推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發(fā)展和應用
關鍵字:
Intel Moblin 凌動
今天,江蘇省無錫市和英特爾公司舉行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共同宣布在無錫市濱湖區(qū)成立“英特爾中國并行計算中心”(Intel China Center of Parallel Computing, ICCPC),旨在立足無錫、輻射全國,建立世界級技術中心推動并行計算研究與創(chuàng)新,幫助中國IT產業(yè)抓住多核時代創(chuàng)新機遇,努力成為并行計算領域的領先者。中共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楊衛(wèi)澤先生,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張衛(wèi)國先生,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賈斯汀(Justin Rattner
關鍵字:
Intel Larrabee 眾核處理器
國慶前兩周,美國《福布斯》雜志發(fā)表了一篇題為《中國的技術革命》的文章,認為中國是“世界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技術變革的中心”,“歡迎來到世界下一個技術王朝”。幾乎與此同時,科技部也透露:我國已經成為科學技術體系較為完備、科技人力資源世界第一、科技成果不斷涌現(xiàn)的科學技術大國,將能夠實現(xiàn)到2020年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行列的目標。
國慶長假剛過,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首席技術官、高級院士兼英特爾研究院總監(jiān)賈斯汀(Justin Rattne
關鍵字:
Intel CPU 無線顯示
歷史發(fā)展
自從1971年Intel公司研發(fā)出lKB的DRAM,距今已近40年,從此開創(chuàng)了DRAM的歷史。DRAM不僅推進了電子技術的前進,而且對各國半導體業(yè)的發(fā)展也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無可取代的巨大作用。
眾所周知,進入上世紀80年代,隨著大型計算機市場擴大,DRAM需求巨增。由于當時DRAM技術要求較低,其特點是量大面廣,勝負在于大規(guī)模生產技術,而這正是日本公司的強項。因而盡管日本在LSI(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DRAM時代還落后于美國兩年,但在“官產學”舉國一致的努力下,
關鍵字:
Intel DRAM VLSI LSI 200910
在上周舉辦的IDF2009秋季開發(fā)者論壇上,Intel曾提到會在2011年下半年開始使用22nm制程技術,而其后的下一步目標則將是15nm制程技術。而對手AMD的代工公司Globalfoundries則會在2012年啟用22nm制程技術,兩年后的2014年他們計劃轉向15nm制程。盡管有 科學家聲稱15nm制程技術尚處在研發(fā)階段,有關的制造工具甚至都還沒有開發(fā)出來,不過按照Intel“tick-tock”的進程推算,預計Intel 啟用15nm制程技術的年份會在2013年左右。
關鍵字:
Intel 15nm 22nm 制程技術
2009年9月24日,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美國舊金山——2009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于9月22日至24日在美國舊金山舉行。英特爾研究院(Intel Labs)舉行媒體發(fā)布會,介紹了正在進行的研究工作,探討了它對未來能源技術的看法。
錢安達(Andrew Chien):“智能電網”
英特爾研究院副總裁兼未來技術研究總監(jiān)
錢安達介紹了英特爾研究院的一項全新研究工作,那就是為未來的家庭、建筑物和機動車創(chuàng)建可自我持續(xù)、易于使用、經濟實用并且十分安
關鍵字:
Intel 智能電網
本次IDF上,Intel宣布了名為“LightPeak”的光纖接口技術。或許讀者們還記得,我們在Intel的展示中就注意到了,樣機居然使用的是MacOSX操作系統(tǒng)。而從日前曝光的幕后消息來看,蘋果確實和這項技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據消息人士爆料稱,蘋果不僅一直在參與LightPeak技術的研發(fā),甚至這一技術的最初創(chuàng)意就是由蘋果提出交給Intel實施開發(fā)的。蘋果早已將LightPeak視作是未來產品中的一項關鍵接口技術。
據稱,蘋果早在2007年就找到Intel,提議開發(fā)一
關鍵字:
Intel LightPeak 光纖接口
法國有媒體報道稱,Intel想要收購Freescale位于法國Toulouse的無線業(yè)務,并安置Freescale將在年底前裁員的236名員工中的53名。當媒體向Freescale Toulouse通訊經理Michel Abitteboul求證此消息時,他并沒有對這些傳言發(fā)表任何言論。
Abitteboul首先聲明:“我不能對任何傳言發(fā)表任何評論。我們正在尋求所有內部和外部的招人機會。”
關鍵字:
Intel 無線
知名物理學大師費曼早在多年前就預測:「其實下面還有許多空間」,英特爾科學家摩爾也據此提出晶圓效能與密度每18個月就會擴增一倍的「摩爾定律」。雖然多年來半導體工業(yè)隨著摩爾定律而蓬勃發(fā)展
關鍵字:
3D SiP Intel NXP 英特爾
英特爾公司今天推出了英特爾®酷睿™ i7移動處理器、英特爾®酷睿™ i7移動處理器至尊版版以及英特爾® PM55高速芯片組。英特爾®酷睿™ i7移動處理器可以為要求最為苛刻的任務提供無可比擬的處理能力,包括創(chuàng)建數字視頻以及玩計算密集型游戲等。英特爾®睿頻加速技術1和英特爾®超線程技術2能夠在用戶最需要的時候提供智能化性能。
英特爾®酷睿™ i7移動處理器、英特爾®酷睿™ i
關鍵字:
Intel 酷睿 i7 移動處理器
英特爾速度最快的移動處理器再次提速,采用英特爾®酷睿™ i7移動處理器的筆記本電腦現(xiàn)已上市,為人們帶來了無與倫比的技術體驗,在完成數字視頻創(chuàng)建和計算密集型游戲等要求最為苛刻的任務上實現(xiàn)智能化的性能。
用戶所需的智能性能:英特爾®酷睿™ i7移動處理器系列與英特爾® PM55 高速芯片組相結合,可為要求最苛刻的計算密集型環(huán)境提供同類最佳的性能。英特爾®睿頻加速技術3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要求最為苛刻的應用程序的速度,根據工作負載情況,它可以把處理器
關鍵字:
Intel 酷睿 i7 筆記本
intel unison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chuàng)建詞條intel unison!
歡迎您創(chuàng)建該詞條,闡述對intel unison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intel unison的朋友們分享。
創(chuàng)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yè)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lián)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