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折戟成都 德州儀器接盤其代管項目
本報記者從多個渠道獲悉,9月10日,成芯投資方成都工業(yè)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和成都高新區(qū)投資有限公司已與德州儀器達成收購協(xié)議,后者將正式“接盤”成芯半導體。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112750.htm“德州儀器進入成芯,同時意味著中芯國際回購成芯‘代管’項目計劃落空。”一位半導體業(yè)界人士評論說。
成芯是中芯國際低成本產能擴張模式的產物。該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體是一條8英寸半導體生產線,成都市政府下屬的成都工業(yè)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和成都高新區(qū)投資有限公司是其主要投資方,中芯國際則負責日常的運營和管理。
作為中西部第一條8英寸生產線,成芯半導體的成立,開創(chuàng)了晶圓代工廠“代管模式”,一度備受業(yè)界矚目。而根據(jù)中芯國際與成都政府當初達成的合作協(xié)議,中芯國際除了向該工廠輸送技術、人才、設備,還承諾在工廠建成后的若干年內優(yōu)先對公司股權進行回購。
“通過政府投資,中芯國際可以做到低成本的產能擴張,待運營成熟后,再適時進行回購。”上述半導體行業(yè)人士認為,通過“代管”模式,中芯國際可以把自身的投資風險降到最低。
但半導體代工屬于高投入、高風險行業(yè)。以成芯從事的8英寸生產線為例,通常投資額高達40億元人民幣。
“地方政府對于晶圓代工行業(yè)的高投入和高風險估計不足。”一位接近成芯項目的業(yè)界人士告訴記者,正是因為成芯項目至今難見盈利的曙光,成都政府正式決心將其出售。
7月15日,成芯半導體正式在西南聯(lián)合產權交易所掛牌出售。
事實上,作為“代管”方的中芯國際,一直在和成都政府積極游說,希望接盤成芯半導體。但中芯國際近年持續(xù)虧損,至今未實現(xiàn)運營扭虧,加上與臺積電的訴訟糾紛,讓成都政府對中芯國際心存疑慮。
與此同時,全球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也與成都政府就收購成芯進行接觸。從投資方對公開競標的資質要求來看,為數(shù)不少的業(yè)內人士認為,德州儀器早已與成都政府達成某種默契(詳見本報8月9日報道《成芯出售之疑》)。
根據(jù)掛牌價,成芯半導體總資產作價11.8億元人民幣,但該價格是否就是德州儀器最終的收購價格,目前尚不得而知。
“在目前產能趨緊大背景下,一條8英寸生產線,11.8億元的作價并不算高。”半導體行業(yè)分析人士顧文軍認為,通過“抄底”成芯,德州儀器將把產能布局延伸到中國內地。
與此相關的另一個焦點是武漢新芯的未來走向。作為中芯國際繼成芯半導體之后的又一個“代管”項目,武漢新芯同樣面臨被武漢政府出售的命運,而包括臺積電、美光科技都是武漢新芯潛在的接盤者。
“相比較成芯的8英寸代工廠,武漢新芯的12英寸廠對中芯國際的意義更大。”中芯國際一位內部人士對記者坦言。
而本報獲得的最新消息顯示,目前中芯國際正在積極游說武漢政府,以及上級主管部門,力圖阻止武漢新芯被其他廠商收購。但最終結局,尚難預料。
9月13日,德州儀器亞太區(qū)市場傳播總監(jiān)樂大橋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求證時表示:“我們現(xiàn)在不發(fā)表任何評論。有進一步的消息,我們會跟媒體溝通。”
而成芯半導體總經理李崗則在記者表明身份后,隨即掛斷電話。隨后記者短信求證,亦未獲得回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