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底機器人行走防滑控制
比例電磁鐵控制線圈的端電壓增量方程:
δu(s)=lsδi(s)+(rc+rp)δi(s)+kesxv(s) (4)
銜鐵組件的動態(tài)力平衡方程:
kiδi(s)=mts2xv(s)+btsxv(s)+(ks+ky)xv(s)+t(s) (5)
閥芯動態(tài)力平衡方程:
t(s)=[mvs2+bvs+(kv+kfv)]xv(s) (6)
式中,l-線圈電感,h;rc,rp-線圈和放大器內阻,ω;ke-線圈感應反電動勢系數(shù),v;ki-比例電磁鐵電流力增益,n/a;mt-銜鐵組件質量,kg;bt-阻尼系數(shù),n·s/m;ks-銜鐵組件的彈簧剛度,n/m;mv-閥芯質量,kg;bv-閥芯的粘性阻尼系數(shù),n·s/m;kv-閥芯對中彈簧剛度,n/m;kfv-作用于閥芯上的穩(wěn)態(tài)液動力剛度系數(shù),n/m;δi-線圈電流,a;ky-比例電磁鐵的位移力增益和調零彈簧的剛度之和,n/m;t-銜鐵外負載,n。
比例方向閥的模型框圖如圖3所示。
深海作業(yè)機器人防滑滑模變結構控制方法
(1)滑模切換函數(shù)
履帶的縱向滑轉率最好控制在略小于理想滑轉率λt的一個小區(qū)域內,以便充分發(fā)揮履帶的牽引能力,同時又能保證車輛具有一定的側向性能。在實現(xiàn)防滑的滑模變結構控制時,若以履帶縱向滑轉率λ作為控制目標,設控制目標理想滑轉率為λt,那么滑模變結構控制履帶過度滑轉實質上就是調節(jié)履帶實際縱向滑轉率與目標縱向滑轉率λt之間的差值,并使之趨近于零。
控制的目標是尋找驅動力矩tm的控制規(guī)律,使得滑轉率跟蹤誤差e趨向于零,設λt為海底行走最佳滑轉率,則就是最佳滑轉率對時間的導數(shù)。
假設最佳滑轉率已知,控制的目的為控制驅動力矩的輸入,使跟蹤誤差λ(t)-λt(t)趨近于零,所有狀態(tài)變量有界。
滑??刂破鲬们袚Q函數(shù)來改變tm的控制規(guī)律,定義切換函數(shù)為:
(7)
式中c1為待定系數(shù),c1>0,e為驅動輪滑轉率的誤差變量,e=λ-λt
(2)基于μ-λ曲線形狀的λt估計
通過分析可以提出λt的搜尋方法:
(8)
式中,φ是一符號為正的步進常數(shù),當時,λt的值增加φ,同理,當時的λt的值減少φ。這樣累計之后就能夠得到系統(tǒng)的最佳滑轉率。
圖4 不同行駛底質附著系數(shù)-滑轉率關系圖
圖5 滑轉狀態(tài)相軌跡圖
仿真結果
(1)滑轉率辨識仿真
圖4中顯示的是深海底附著系數(shù)-滑轉率關系的擬合方法仿真結果。點虛線為根據附著系數(shù)定義由縱向牽引力得到的附著系數(shù)精確值c=2500;k=0.3;kr=0.45;a=3.25;g=50000;。劃線虛線為根據burckhardt公式得到的擬合值,c1=0.3016;c2= 23.129;c3=0.121可以看出在附著系數(shù)的上升段擬合值和精確值幾乎完全重合,該段對于最佳滑轉率的識別是最有意義的一段,所以文中所用的擬合方法有很高的準確性。
(2)滑轉率跟蹤仿真
圖5為滑轉率跟蹤控制的相軌跡圖,如圖中所示,在控制過程中,其相軌跡迅速趨于切換線,并在到達切換線之后將沿切換線快速滑向設定的理想值(λt,0),從而達到控制的要求。
結論
本文以深海作業(yè)機器人為研究對象,以車輛地面力學為基礎,分析了深海作業(yè)機器人在深海底行走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作業(yè)機器人的動力學模型。分析了履帶防滑控制的原理,確立了以滑轉率控制為核心的控制方案?;谇€形狀的最佳滑轉率辨識方法,根據附著系數(shù)對滑轉率的導數(shù)正負來辨識滑轉率的情況,從而推導出由可測參數(shù)馬達轉矩和履帶角加速度來間接得到導數(shù)的正負值從而辨識出最佳滑轉率值。以matlab為平臺,對液壓驅動系統(tǒng)進行了建模和仿真,驗證所建模型的合理性。
作者簡介
于欣(1986-) 女 碩士在讀,研究領域:人工智能,計算機控制,深海機器人等。
參考文獻
[1] 丁六懷,高宇清,簡曲,等.中國大洋多金屬結核集礦技術研究綜述[j].礦業(yè)研究與開發(fā),2003,23(4):5~8.
[2] daegun hong, paljoo yoon. wheel slip control systems utilizing the estimated tire force. minneapolis, minnesota, usa: the 2006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 2006.
[3] 劉志新,張大衛(wèi),李幼德,等.基于滑轉率的四輪驅動汽車防滑模糊控制仿真[j].農業(yè)機械學報,2005,36(12):21~24.
[4] 張克?。囕v地面力學[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2.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160151.ht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