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馬達控制系統(tǒng)
電動馬達――應用驅動器
電動馬達的年產量高達數千萬,廣泛用于諸如電氣設備、汽車、辦公、儀表以及廠房等各種領域。越來越多的馬達開始采用控制技術,以能夠針對目標應用實現最佳性能,并盡可能降低功耗。此外,廣大消費者與相關政府法規(guī)也都要求馬達運行比以前更安靜、更安全。變速驅動控制(VSD)與位置控制這兩大類型的運動控制系統(tǒng)都在向更先進的數控方向發(fā)展,以便進一步提升性能。
圖一
電子控制策略方面的提高
控制電動馬達即意味著控制電源輸入,即電壓或電流,此外還要控制以扭矩形式輸出的機械力與運行速度。如果將時間響應與應用機械負載的變化納入考慮范圍,上述四大性能參數還會實現更重要的特性。例如,基于傳統(tǒng)微控制器(MCU)的驅動技術針對三相機械可實現簡單的輸入電壓梯形控制,盡管該控制相當直接方便,但效率與性能卻不高。正弦電流控制能夠提高馬達的整體扭矩與功率驅動性能,但其在馬達速度較高與瞬態(tài)負載狀態(tài)下卻有一定的性能局限性。
不過,DSP的出現為馬達控制設計人員提供了實施最佳控制策略的機遇。舉例來說,磁場定向控制(FOC,有時也稱作矢量控制)的工作模式是調節(jié)定子電流,使定子磁通量與轉子磁通量之間的相位角保持在90電角度左右。FOC并不是獨立控制馬達定子的3相,而是采用克拉克(Clark)與派克(Park)變換將各相映射于統(tǒng)一的轉子參考矢量。該技術使控制系統(tǒng)能夠根據動態(tài)應用負載的變化實現最大扭矩。該算法要求了解轉子位置,以執(zhí)行旋轉變換。我們可用位置傳感器來測量轉子位置,也可采用無傳感器的轉子位置估計算法來模擬轉子位置。有關應用要求將決定選擇何種技術。
FOC的其他因素還包括速度估算、控制馬達電流與扭矩以及估測轉子位置等。這些FOC技術能夠實現最高的電源效率以及最低的EMI噪聲。不過,采用這種FOC算法要求進行高強度計算,因而需要DSP這種功能強大的數字計算處理器。
變速驅動
VSD通常采用無傳感器矢量磁場定向控制,不僅省去了感應器的成本,而且還消除了它們在可靠性方面的負面影響。無傳感器算法是實現低成本閉環(huán)速度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無傳感器控制采用馬達的反EMF信號來生成轉子位置信息,以取代基于較昂貴的傳感器的控制法。
目前,電子設備與汽車產業(yè)越來越多地采用的DSP,但這兩種行業(yè)均奉行以更低成本實現更高性能的理念。近期推出的DSP控制器能幫助設計人員滿足嚴格的性能要求與成本目標。以采用德州儀器(TI)TMS320C24x數字信號控制器的洗衣機控制器為例,洗衣機的主驅動馬達與輔助泵馬達以及螺線管均由同一個DSP控制器控制。變速FOC驅動既實現了高效率,又能夠嚴密控制電流與扭矩,從而滿足性能要求,同時還能增加功率因數校正功能,并降低功率調節(jié)與前端過濾成本,從而可以充分滿足嚴格的規(guī)定。
工業(yè)伺服系統(tǒng)
伺服定位系統(tǒng)用于機器人、包裝機、元件摘嵌機(pickandplacemachine)以及其他精密機械中。這些應用都要求傳感器提供精確的高分辨率反饋。伺服應用還應實現訊速加速/減速以及精確定位、速度描述等功能。采用FOC,就能實現線性扭矩調節(jié)、降低扭矩紋波、減少速度抖動以及機械共振。就這種類型的應用來說,通常采用32位或更高分辨率實施控制算法。TITMS320C28x等處理器能夠使多種伺服系統(tǒng)實現32位分辨率,既適應對價格敏感型驅動設備,又適合高速度的高性能超高精度系統(tǒng),因而能高效實施32位算法。在16位機械上采用32位算法效率很低,通常會降低4到10個分值。
系統(tǒng)集成
基于專用馬達控制DSP的先進控制器(如TI的32位150-MIPSTMS320F2812數字信號控制器)設計時在芯片上集成了關鍵的馬達控制外設,如片上閃存、模數轉換器(ADC)、脈寬調制(PWM)輸出和CAN總線控制器等。上述外設在設計時還加入了馬達控制方面的特性,如雙通道采樣和ADC保持等,從而能夠使系統(tǒng)設計人員盡可能減少外部組件數。
軟件工具
控制軟件的設計與實施是馬達驅動設計工作中的關鍵部分。軟件技術和硅芯片架構發(fā)展到一定的水平后,大多數設計已無需用匯編語言進行編程(這項工作通常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極其有效的C編譯程序使開發(fā)人員能夠創(chuàng)建壓縮的目標代碼,并可讓軟件工具來完成優(yōu)化工作,這樣他們就能集中精力進行創(chuàng)新工作,而不用在軟件設計上花費大量的時間。
為進一步加速軟件設計工作,馬達控制設計人員現在可訪問馬達專用的軟件配套產品庫。該軟件庫可從因特網上免費下載,適用于多種電動馬達,并能同時滿足傳感器控制系統(tǒng)和無傳感器控制系統(tǒng)的需求。在為實施特定系統(tǒng)功能而進行的軟件開發(fā)過程中,先進的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IDE)有助于我們快速而便捷地完成軟件編程。實時調試等先進功能使馬達控制DSP能全速運行,同時調試環(huán)境還能通過JTAG端口收集數據,從而增強了目標處理器的可視性。
馬達控制中的MCU與DSP
圖1顯示了伺服系統(tǒng)的硬件分區(qū)功能結構圖。高性能伺服系統(tǒng)通常將各種功能分由兩個微控制器(MCU)來完成:一是核心伺服功能(涉及電流、速度和位置環(huán)路),二是負責運動描述和主機通信的MCU。如果采用單處理器的實施方案,那就需要對控制算法進行一定的折中,以釋放出足夠的MCU帶寬來實現所有功能。如果我們采用數字計算功能強大的單個控制器,可將這兩種功能輕松集成(如圖2),從而減小解決方案的尺寸、成本以及復雜度。系統(tǒng)性能的改善體現為轉矩紋波的減少、系統(tǒng)響應的加快、帶寬的提高以及EMI的降低等。MCU與DSP(售價在2至15美元之間)之間的成本差異不大,這比起減少組件數量、降低馬達解決方案和驅動組件的尺寸、改善EMI濾波器以及提高系統(tǒng)性能等方面的好處來說是微不足道的。顯然,DSP的集成功能為所有馬達控制設計人員帶來了福音。
圖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