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r id="pryje"><nav id="pryje"><delect id="pryje"></delect></nav></meter>
          <label id="pryje"></label>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shù) > 設計應用 > USB外設的電源設計

          USB外設的電源設計

          作者:東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過玉清 時間:2003-06-13 來源:電子設計應用 收藏
          摘 要: 本文參照的有關技術(shù)規(guī)范,闡述的一般設計原則,并對幾種較有特色的實用電路作了分析討論。

          關鍵詞:;

          同PC機原先的串口、并口相比,USB口除能大幅提高數(shù)據(jù)傳輸速率之外,還具有為外部設備供電的能力。USB的合理設計,也就成為可以探討的實際問題。

          有關技術(shù)規(guī)范
          根據(jù)目前通行的USB1.1規(guī)范,USB口可以5V±5%的電壓為外部設備供電,但其輸出功率不能超過2.25W,所以功耗較大的外設仍須自行配備電源而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nèi)。另外,USB規(guī)范對外設電源電路的某些相關參數(shù)亦有具體規(guī)定,例如,為了防止外設接入USB口時的浪涌電流造成主機電源的“毛刺”,外設在接通瞬間從主機抽取的電量不得超過50mC,其電源輸入端的旁路電容器容量應在10mF以下。又如,外設電源剛接通時,主機將外設一律作為低功耗裝置看待,此時USB口的輸出電流上限僅為100mA;須待外設向主機發(fā)出請求并經(jīng)主機確認外設為高功耗裝置之后,輸出電流上限才會提升至其最大值500mA。再如,USB規(guī)范允許外設處于“待機”狀態(tài)并支持“遠程喚醒”功能,不過此時外設的靜態(tài)電流必須小于0.5mA(低功耗裝置)或2.5mA(高功耗裝置)。
          所以,USB外設電源的設計要點,就是在符合USB規(guī)范的前提下,根據(jù)不同外部設備的要求,權(quán)衡各類電路結(jié)構(gòu)的利弊,在性能、成本、體積等諸要素之間,確定一個恰當?shù)钠胶恻c。

          圖1 5V~5V SEPIC電源

          電源結(jié)構(gòu)性能
          USB外設電源的輸入電壓既已確定,其輸出電壓的高低便成為選擇電路結(jié)構(gòu)形式的決定性因素。目前最常用的標準電源電壓,有3.3V、5V和12V等幾種。
          許多USB數(shù)字設備采用3.3V電源,倘若電源變換效率以95%計,則其最大可用電流約為0.65A。此時只要功率裕量足夠,可以首選線性穩(wěn)壓器件,因其成本最低,所需外圍元件也少,只是電源效率較低,不可能超過67%。若對效率有所講求,不妨考慮“電荷泵”器件,因其雖在成本與體積方面稍遜于前者,但在變換效率方面占有明顯優(yōu)勢。不過此類器件的負載能力通常較弱,只能滿足上述低功耗裝置的要求。若是需要獲取盡可能多的有用功率,那就只能采用效率更高的降壓型開關穩(wěn)壓電路,但是成本與體積亦將隨之增加。當然,即使已經(jīng)決定采用開關電源,其實仍有幾種電路形式可供選擇。
          一般說來,開關電源集成器件分為兩種類型,即需要外接功率開關(多為功率型MOSFET)的“開關電源控制器”以及片內(nèi)自帶集成功率開關的“單片開關電源”。前者成本稍低,并且易于獲得較低的功率開關導通電阻而有利于提高電源變換效率;后者則以體積小巧見長,并且能對功率開關實現(xiàn)完善的過熱、過流保護。此外,兩類器件又均各有“常規(guī)型”(亦稱“異步型”或“非同步型”)與“同步型”之分;后者采用受控MOSFET取代前者的續(xù)流二極管,雖然成本較高,但因MOSFET的導通壓降通常明顯低于二極管的正向壓降,由此至少可將開關電源的變換效率提高幾個百分點,所以兩者各有優(yōu)劣而同時并存至今。表1列出了上述幾種常用電源電路的結(jié)構(gòu)分類與主要性能。
          對于一些需要12V電源的USB模擬設備,電路形式的選擇余地不大,以往幾乎全部采用升壓型開關穩(wěn)壓器,效率常在85%以上;倘若必須解決這類電路無法實現(xiàn)輸出短路保護功能的難題,則可考慮下述之SEPIC(單端初級電感變換器)電路,但是成本將會因此明顯上升。當然,在這兩類電路中,同樣有著上述之外接或在片功率開關以及異步或同步整流的區(qū)別。
          如果USB外設需要5V電源,事情就稍為有些棘手,因為USB口的外供電壓可能略高于也可能略低于這一數(shù)值。為此,以往常用先升壓再降壓或先降壓再升壓的辦法。這在需要多種輸出電壓的場合,倒也不失為一條可行途徑;但若僅需單一的5V輸出,此類電路結(jié)構(gòu)便難免“疊床架屋”之嫌。或許正是這一緣故,上述之SEPIC盡管電路復雜,成本也高,但因其能集升壓、降壓功能于一身,所以近來已呈應用漸廣之勢。

          圖2 雙電壓輸出電源

          應用電路實例
          圖1就是一種SEPIC實用電路,其輸入、輸出電壓均為5V,開關頻率約300kHz,電源變換效率接近90%。其中,UCC39421是一種多用途高效PWM控制器,開關頻率可由其“定時電阻(RT)”引腳的外接電阻調(diào)整,輸出電壓則取決于“反饋(FB)”端的電壓采樣分壓器,外接N溝道與P溝道MOSFET分別用作功率開關與同步整流。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圖中的儲能電感分成對稱的兩半,輸入端的能量經(jīng)由跨接于兩個電感之間的電容器向輸出端轉(zhuǎn)移,這是SEPIC電路的主要特征。
          圖2是一種設計頗為緊湊的雙電壓輸出電路,工作頻率750kHz,變換效率可達95%。其中, 3.3V主電源由降壓型單片同步開關電源TPS62000構(gòu)成;該器件具有軟啟動功能,能夠有效抑制輸入浪涌電流與輸出電壓過沖,最大輸出電流600mA。TPS62000的輸出端“L”為低電平時,外接P溝道場效應管Q1隨之導通而令儲能電感L1副繞組的感應電壓向輸出電容C1充電,C1之端電壓同3.3V主輸出疊加即為輔助輸出電壓,其數(shù)值取決于L1主、副繞組的匝數(shù)比;輔助輸出若為5V,匝數(shù)比可取2:1。
          不少便攜式USB設備脫離主機后改由內(nèi)部電池組通過直流變換器繼續(xù)供電,故而需要配備一個小型UPS電源,圖3便是一種由單片開關電源MAX1703構(gòu)成的實用電路。該集成器件采用同步整流PWM升壓型電路結(jié)構(gòu);可以單節(jié)鎳鎘/鎳氫電池供電,最低輸入電壓0.7V,輸出電壓可調(diào)范圍為2.5~5.5V,最大輸出電流1.5A,電源變換效率可達95%。圖3中,MAX1703開關電源“POUT”端的輸出電壓設定為3.4V,而由P溝道場效應管Q1與片內(nèi)備用放大器構(gòu)成的線性穩(wěn)壓器輸出電壓為3.3V,故而USB外設由電池組供電時Q1的功率損耗幾乎可以忽略。外部設備與USB口接通時,二極管D1為正向偏置而使開關電源處于“空閑”狀態(tài);也就是只要Q1的源極電壓高于3.4V,外部設備便始終由USB口供電。與此同時,USB口還通過PNP晶體管Q2等組成的恒流源向電池組充電,調(diào)整電阻R1的阻值可以設定充電電流,使之符合十小時充電制的要求。一旦外部設備脫離USB口,開關電源便會立即退出“空閑”狀態(tài)而由內(nèi)部電池組繼續(xù)供電。

          圖3 小型UPS電源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尚能充分顧及USB技術(shù)規(guī)范的制約,掌握各類電路結(jié)構(gòu)的特性,熟悉一些典型器件的用法,那么,就可設計出合理的USB外設電源。

          參考文獻
          1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Universal Serial Bus Specification Revision 1.1.1998
          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UCC29421 Multimode High-Frequency PWM Controller. 2000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shù)專區(qū)

          關閉
          看屁屁www成人影院,亚洲人妻成人图片,亚洲精品成人午夜在线,日韩在线 欧美成人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