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破臺灣芯片業(yè)慣例 大陸IC設計廠趕超臺廠
一家小芯片公司要在臺灣掛牌,竟然讓產值數百億元的老前輩公司警戒?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198362.htm這家小公司是硅力杰,董事長陳偉與其團隊是中國大陸時下最熱門的“海歸派”(在海外留學、歸國工作),基本可說是第一家將到臺灣掛牌、“陸皮陸骨”的中國大陸芯片設計公司。
硅力杰的主要產品是模擬芯片,筆記本電腦、LED燈泡、機頂盒(SetTopBox)等產品都用得上,可以說沖著模擬芯片龍頭立锜、致新而來。中國大陸對手“撈過界”來掛牌,致新總經理吳錦川說,“我看到他們(硅力杰)來臺灣掛牌有點驚訝,以前只在中國大陸客戶看到(用硅力杰產品),現在臺商(如仁寶)也看得到了。”
不僅臺灣關注,據稱德州儀器(TI)也把它列入觀察名單中。
硅力杰上半年營收只有老大哥立锜、致新一半不到,但稅后凈利卻直追致新:它在特定領域一枚芯片的售價,就能高過同業(yè)三枚芯片總合;它也能讓客戶整體成本降低三分之一、效率提升5%,才獲得飛利浦(Philips)、歐司朗(Osram)等國際大廠的青睞。
這家大陸小公司,正以一次又一次“破框”,沖擊臺灣模擬芯片老大哥的舊思維。
破晶圓代工廠慣例享大客戶量身打造待遇
破框,怎么破?一,先破晶圓代工廠只替大客戶量身打造新工藝的慣例。硅力杰成立于金融海嘯發(fā)生的2008年,當時不論臺積電、聯電等大廠,都進入產業(yè)低潮,愿意破例替硅力杰這家新創(chuàng)公司量身打造新工藝,這通常是大客戶才享有的特權。
破臺灣芯片業(yè)慣例不當替代品,要當第一
二是破臺灣芯片設計業(yè)的“metoo”(指替代方案,較易銷售)慣例,一開始就以“最好”為目標。
臺灣模擬芯片族群10余年來不斷強調“取代外商”的成本優(yōu)勢,當時許多產品規(guī)格都跟從Maxim、德州儀器等外商,用相對低廉的報價,吸引客戶從外商轉為臺廠。當時資本市場都認為,光是這種取代外商的“快錢”,就能夠讓臺灣模擬芯片一路順遂。
這一度讓立锜、致新等公司4年就營收翻倍,但營收在2010年登頂后,近3年明顯受到主要市場——計算機的衰退拖累,陷入成長停滯。反之,硅力杰近3年營收卻都翻倍成長,2012年賺了超過一個股本。陳偉自己分析,與臺灣老前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意愿”。
“開始訂的目標,就是整個行業(yè)中最好的,不是second(第二名),所以產品出來時,才有可能是最好的。”陳偉解釋。
破產品設計框架不走“一向如此”的舊路
三是破產品設計框架,硅力杰以自有工藝為基礎,從根本上重新思考產品的定位,打破“一向都是這么做”的慣例。
舉例來說,筆記本電腦的電源控制模塊長期由三枚芯片組成,并由不同芯片公司供應;但2012年硅力杰一枚新芯片,就整合了這三種功能,替客戶省下超過一半的成本與物料管理,印刷電路板的體積也僅原本的三分之一。也因此,硅力杰單枚芯片的售價,還高于三枚一套的售價。
創(chuàng)新的代價是,一來芯片失敗風險較高,二是必須額外撥出15%的研發(fā)人力。硅力杰團隊來自美國模擬芯片大廠,多次開發(fā)出全球第一的產品,等于是拿美國硅谷的強大戰(zhàn)力,回亞洲創(chuàng)業(yè)。硅力杰曾經在4個月里,開發(fā)出美國大廠需時6至12個月的芯片,搶得三星固態(tài)硬盤(SSD)交換器保護(ProtectSwitch)相關訂單。
硅力杰“破框”的沖擊,也挑戰(zhàn)了臺廠的思維。
多年前,聯發(fā)科董事長蔡明介在一個研討會上被問及,臺灣芯片設計還能領先大陸多久?他回說,至少10年。
2006年后,聯發(fā)科中國大陸對手展訊、銳迪科(RDA)陸續(xù)登錄美國那斯達克(NASDAQ)股市,聯發(fā)科領先的時間落差,也漸漸縮減到兩、三年。2013年,盡管大陸公司還未進入全球前十大芯片設計之列,但四、五百家的產業(yè)規(guī)模,已經逼近臺灣的一半,全球產值比重超過11%,是僅次于美國、臺灣的第三大聚落,這些中國大陸芯片設計公司已非吳下阿蒙。
“我覺得臺灣的處境是,以‘成本’取勝的優(yōu)勢,看起來不見得能夠持續(xù)了”,聯發(fā)科總經理謝清江認為。中國大陸信息業(yè)者這幾年思維和臺灣完全不同,“臺灣模擬芯片設計公司長不大,因為客戶集中在IT產業(yè)”,吳錦川分析,“但這之外的應用還有工業(yè)、網絡通訊等等,我說的是真正的Telecom(通訊局端設備),那種臺灣是完全沒有客戶的。”謝清江總結說,“(臺灣)唯一能夠做的,就是跑快一點。”
從硅力杰得見中國大陸芯片設計公司正在轉變,并逐漸威脅臺灣老前輩,臺灣若是愿意跨出舒適圈、接受更難的挑戰(zhàn),仍可擺脫“一代拳王”的宿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