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商蜂擁布局 傳感/通訊/處理元件走紅IoT市場
MCU、RFIC與感測器為三大物聯(lián)網核心要件??春肕CU成長前景,除既有廠商外,車用周邊IC設計業(yè)者也開始積極投入;無線通訊晶片相關業(yè)者則透過購并或多方合作擴大市場版圖;而感測器需求快速攀升,也吸引新創(chuàng)公司競相投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01606/292222.htm物聯(lián)網市場以感測、低功耗的智慧控制,以及多元無線的連接方式為主要發(fā)展方向。促使IC設計廠商的MCU、無線射頻積體電路(RFIC)與感測器的出貨量增長力道強勁,相關企業(yè)無不大力投入開發(fā)此三類晶片,以力求在物聯(lián)網市場中大賺“晶”錢。
物聯(lián)網IC在穿戴式裝置、智慧家庭、車聯(lián)網與自動控制等物聯(lián)網應用推波下,微控制器(MCU)、無線通訊IC,以及感測器的需求量節(jié)節(jié)攀升,相關晶片業(yè)者皆大舉投入研發(fā),企盼在物聯(lián)網中分得一杯羹。
引進機器學習技術 樓氏增強麥克風降噪功能
物 連網的概念掀起一股企業(yè)整并潮,因購并常常能激蕩出更好的產品;以樓氏電子(Knowles Corporation)為例,該公司于2015年7月中旬購并語音解決方案供應商Audience后,后者為樓氏帶來三種重要技術,分別是波束成型 (Beam-forming, BF)、盲源訊號分離(Blind-source Separation, BSS)以及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讓樓氏可以推出更完整的降噪處理方案。
圖1 樓氏電子智慧音效部門軟體產品管理副總裁姜正耀說明,該公司透過購并可提供客戶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并且增強DSP技術,以豐富該公司的產品線。
樓 氏電子智慧音效部門軟體產品管理副總裁姜正耀(圖1)表示,波束成型模式是利用兩個麥克風,由其中之一負責收音,另一個麥克風則負責抑制外部多余的噪音; 盲源訊號分離則使用多顆麥克風,無論該訊號是否有用,都全部將其收錄至裝置中再一并處理訊號。機器學習則是將上述的兩項技術結合,提供許多不同的音訊樣本 給人工智慧練習,以辨別哪一些音訊是雜訊。
為了讓機器學習更有效率,須事先分類這些訊息是否有用。整并了Audience之后,該公司的技術可以將環(huán)境中的聲音全部整合處理,辨別哪一些訊號是需要的、哪一些音訊可以匹配在一起,而后再將這些訊號做波束成型處理。
無論是波束成型、盲源訊號分離還是機器學習,都需要多麥克風解決方案。姜正耀說明,因為單一個麥克風無法讓裝置做出很好的語音處理;以目前的高端智慧型手機為例,大部分都擁有三個以上的麥克風,甚至有些行動裝置內建了五個麥克風。
姜 正耀強調,以目前裝置的應用方式而言,多麥克風絕對是未來趨勢。兩個麥克風的應用,在較為安靜的場所比較合適;但若是多了車聲、小孩哭聲、風噪等因素,會 造成收音品質較差,而三個或是多個麥克風的解決方案,則可以將不必要的雜音聲壓制住,雖然無法完全消除,但是表現(xiàn)已算可圈可點。
多麥 克風的應用廣泛,以智慧型手機為例,每個使用者持裝置通話時的姿勢不盡相同,有些人可能倒過來拿,也有人躺在床上通話,若是使用多麥克風的解決方案,通話 品質也能提升;再者,多麥克風在嘈雜的錄制環(huán)境中也可以輕松辨別音源是左還是右聲道進入,以目前最流行的VR裝置來說,利用多麥克風的解決方案,更可讓使 用者在使用裝置時,更有身歷其境的體驗。
無人機/穿戴式需求強勁 氣壓計后勢看俏
近來,智慧型手機出貨量趨緩, 取而代之的是穿戴式裝置、無人機(圖2)等應用需求直線飆升??春么艘悔厔?,國內微機電(MEMS)廠商智動全球(GlobalMEMS)于2016年第 一季推出解析度達十公分等級的氣壓計(Barometer),僅次于國際大廠八公分解析度的等級,適用于較低價/消費型的無人機。
圖2 無人機對于氣壓計的需求強勁。
GlobalMEMS執(zhí)行長吳名清表示,除了智慧型手機外,氣壓計應用于無人機的需求相當強勁,尤其是較低階/消費型的無人機,以往大部分只有搭載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只能有平面定位功能,有可能造成無人機飛達某一高度時會難以控制或上下飄移。
吳 名清進一步說明,高單價的無人機內建十軸解決方案,操控與穩(wěn)定度已臻完美;以目前而言,該公司的氣壓計會針對低價/消費型的無人機市場展開攻勢,因為此類 無人機穩(wěn)定度相對較差,稍不注意便有可能墜毀;倘若此種無人機搭載了氣壓器,一瞬間掉落好幾公尺時可以自動啟用保護裝置,讓電腦介入系統(tǒng)操控,即可讓裝置 安全降落。
據(jù)了解,該公司所推出的氣壓計以矽材(Silicon)為基底,雖然不若感測器國外大廠以石英(Crystal)為基材的 氣壓計,最細微可達到解析度一公分的境界,但是GlobalMEMS的氣壓計價格較低廉,且實用性較高;因為若是應用無人機裝置上,氣流擾動時有可能一次 產生一公尺以上的變化。
另一方面,吳名清也認為,穿戴式裝置對于氣壓計的需求也相當高。此類裝置以往只有計步器的功效,若是加入了氣壓計的功能,可讓使用者在爬山或是做其他更具挑戰(zhàn)性的運動時,可隨時了解自身的狀態(tài),且可計算出更完整/符合消費者的運動效果。
事 實上,氣壓計在新臺幣兩萬元以上的高階手機已是標準配備,但是大多數(shù)消費者對于該元件的感受不深;以東京或是紐約等一線大城為例,這些城市在行動裝置上已 可檢視3D地圖,甚至可清楚得知位處樓層,但是室內導航的功能尚不顯著,即便使用者可藉由裝置中的氣壓計得知樓層,但是實質的使用意義仍不明朗。但若是應 用于穿戴式裝置與無人機等對于高度/氣壓需求較高的設備上,其市場商機無限光明。
特殊應用需求拉抬 RFIC設計商機無限
圖3 立積電子系統(tǒng)/應用工程處副總經理鄧維康表示,透過該公司的系統(tǒng)平臺,智慧型手機可輕松遠端控制家中的電子產品。
物聯(lián)網的興起,連帶地掀起一波波的特殊應用需求,例如智慧家庭與車聯(lián)網的倒車后視應用需求。立積電子看準了此一波趨勢,大力研發(fā)四對一無線家居監(jiān)控技術,以及智慧上網遠端手機監(jiān)控系統(tǒng),可應用于智慧監(jiān)控、照明,以及自動控制中。
立積電子系統(tǒng)/應用工程處副總經理鄧維康(圖3)表示,透過此一系統(tǒng)平臺,智慧型手機可輕松遠端控制家中的電子產品,或者是家中有什么突發(fā)狀況可以直接回報給手機;此一平臺也可應用于智慧燈具的照明控制。
據(jù)了解,此一平臺為立積電子的自有技術方案,而非Wi-Fi與藍牙等標準化的規(guī)格技術。立積電子總經理王是琦(圖4)對此表示,此一方案不只可以應用于智慧家庭中,也適用于倒車后視的應用,因為該技術可提供即時影像,且抗干擾的能力高。
圖4 立積電子總經理王是琦認為,后視影像系統(tǒng)最大的挑戰(zhàn),在于穿透性要強,且影像回傳須有即時性,否則汽車有安全上的疑慮。
王是琦說明,后視影像系統(tǒng)最大的挑戰(zhàn),在于訊號必須能夠穿過車身的銅墻鐵壁,而不被金屬車身擋下;再加上車子影像必須要即時性,否則汽車若是撞上后方物體可能都還不知道。
再加上,訊號傳輸時最害怕的即是馬達與引擎等零件的干擾,該公司自行研發(fā)的倒車后視技術透過一些特殊的演算法,可有效地除去有可能的干擾因子。
不過,此一技術的訊號頂多只能夠傳輸二、三百公尺遠。若是應用于無人機上可能不太能滿足使用者想要盡可能望遠的心。王是琦對此表示,若是想要用于無人機上,可利用此一技術的簡易版本,改以簡單的類比傳輸,雖然抗干擾能力較差,但是影像傳輸距離最多可達兩公里遠。
劍指IoT核心領域 普誠揮軍MCU事業(yè)
另一方面,臺灣車用IC設計大廠普誠科技看好微控制器的發(fā)展前景,已展開相關產品布局,未來將與其現(xiàn)有的各式周邊晶片方案,如液晶面板驅動IC、馬達控制晶片等整合成一顆系統(tǒng)單晶片(SoC),并輔以相關韌體,藉此由周邊走向系統(tǒng)核心,更加強化物聯(lián)網市場戰(zhàn)力。
圖5 普誠科技副總經理李國維表示,該公司看好微控制器的發(fā)展前景,進而投入相關研發(fā),希望可以藉此更加深入物聯(lián)網市場。
普誠科技副總經理李國維(圖5)表示,物聯(lián)網下所有裝置都應擁有“自我思考/控制”的能力,這些設備都應該需要微控制器的輔助。
事實上,普誠于車用IC領域已深耕多年,但是一直以來都是生產車用周邊的電子零件居多,未參與核心領域。普誠認為,投入研發(fā)MCU可為該公司帶來更多的價值,且可集結周邊的車用IC,整合成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單晶片。
李國維說明,為了因應物聯(lián)網的來臨,各家IC設計業(yè)者都應該力求轉型,而微控制器將會是該公司往后轉型的主體。
舉例來說,以往普誠在車用晶片領域主推LCD、VHD以及馬達驅動技術,未來結合MCU將所有技術整合為一顆SoC,再搭配上寫入的軟體,提供客戶一個軟/硬整合的解決方案,以達到更好的產品價值。
但李國維也指出,普誠雖已在車用周邊IC深耕多年,也得到許多汽車大廠的采用與認證,但是以往的周邊零件較沒有安全性的顧慮,譬如顯示器驅動IC,該公司新研發(fā)的MCU要如何得到車廠再次信任是相當大的挑戰(zhàn)。
李國維強調,車用MCU有安全與信任度的考量,必須符合汽車相關安全規(guī)范與法規(guī)才得以采納,所以目前仍需要時間積累客戶信任,并通過各項可靠度的認證。雖然該公司希望可以維持,甚至擴大參與車用市場應用范圍,車用市場攸關性命,須更加嚴謹。
提高工業(yè)安防 ADI監(jiān)控技術更上層樓
隨著一般消費性物聯(lián)網IC設計整并潮不斷掀波,這股潮流也開始襲向工業(yè)物聯(lián)網(IIoT)中。有別于一般消費性物聯(lián)網領域的整并方式,工業(yè)物聯(lián)網的整并大多以補強自身產品/技術陣容為主。
舉例來說,亞德諾半導體(ADI)在2016年3月整并了SNAP Sensor,透過SNAP Sensor在光學技術、視覺軟體和演算法專業(yè),強化亞德諾在工業(yè)物聯(lián)網的布局,以及提升該公司在感測和訊號處理領域的優(yōu)勢(圖6)。
圖6 透過整并SNAP Sensor,亞德諾強化了其在工業(yè)物聯(lián)網的布局。
ADI亞洲區(qū)工業(yè)自動化事業(yè)部市場經理張鵬表示,工業(yè)物聯(lián)網雖也有整并活動,但不若一般物聯(lián)網市場購并來得頻繁,因為大部分進行物聯(lián)網整并的企業(yè),大多都只是想擴張公司規(guī)模;而工業(yè)物聯(lián)網領域的整并方式,則大多想購入擁有獨特技術的供應商。
以ADI購并SNAP Sensor為例,即是看好該公司適用于安防與監(jiān)控領域特殊的監(jiān)控技術。張鵬進一步表示,傳統(tǒng)的監(jiān)視設備都會涉及隱私問題,監(jiān)控的時候都會清楚地將人臉記錄下來。
SNAP Sensor監(jiān)控技術的獨到之處,可利用傳統(tǒng)的攝影設備記錄影像,再透過SNAP Sensor的特殊技術處理過后,影像只會顯現(xiàn)出人的形體,但是無法判別人臉細節(jié),只會看到類似墨水畫的圖像出現(xiàn)。
這項技術相當適用于工業(yè)自動化的生產現(xiàn)場。張鵬說明,曾經發(fā)生過電機/電子領域大廠的自動工廠中,其機械手臂造成了工人的傷亡事故。
一般來說機械手臂在運作時會嚴格要求人員不能接近施作范圍,但是這都屬于較為被動的防護方式,人員若是稍不注意走進了危險范圍極有可能產生傷亡。
透過SNAP Sensor的技術,系統(tǒng)可以自動偵測是否有人形,或者是移動中的物體正在接近危險區(qū)域,當人事物太過靠近危險范圍時,系統(tǒng)應能自動發(fā)出警告,或是讓機械手臂減緩動作,甚至直接停止運作,以達到主動安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