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路上的電動汽車沒有變多?
目前對于汽車行業(yè)來說,最具挑戰(zhàn)性的一個工作就是向消費者解釋行業(yè)的未來不再像以前一樣了。我們迫切需要減少車輛碳排放量以避免把這個美麗的藍色星球變成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獄」。這意味著汽車需要采用新型能源作為動力,徹底摒棄從地下開采然后蒸餾得到的烴類化石燃料。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近期的一份報道顯示,人們對于這一問題感到很困惑,真實信息的傳播也受到了限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01710/368308.htm過往幾十年來,汽車一直都被視為很簡單的事物——內燃機驅動的大機器而已。它們燒汽油,有時候也會用柴油,甚至偶爾會用到液化天然氣。有時會利用渦輪增壓器或超級增壓器為燃燒室注入更多的空氣,更有甚者會采用汪克爾轉子引擎,通過三角轉子旋轉運動來控制壓縮和排放,與傳統(tǒng)的往復活塞式發(fā)動機的直線運動迥然不同?,F(xiàn)在減少碳排放和改善空氣質量的迫切需求意味著在車輛動力傳動系統(tǒng)方面會面臨更多的抉擇。
國家科學院的報告顯示,車輛動力傳動系統(tǒng)的選項繁多,其中不同選項之間的組合更是讓人困惑。受國會委托,國家科學院審查了插電式電動汽車(PEVs)在應用方面的障礙。科學院將PEVs分成四類:遠程電池電動汽車(BEVs),如特斯拉ModelS;短程電池電動車,如尼桑Leaf;續(xù)航型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PHEVs),如雪佛蘭 Volt(大部分時間是利用電能驅動);迷你型PHEVs,如插電式寶馬i8(它可以僅靠電池供電進行短途行駛)。
通用汽車公司(GM)負責電動車項目的總工程師PamFletcher表示,想要把電動車的真實信息傳達給大眾,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人們試駕電動汽車的體驗。那些已經(jīng)擁有電動車并且和電動車生活在一起的人能夠理解這一切,他們知道這些車輛對自己來說到底好不好。這就像是學習曲線的一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會理解電動車的好處。如果人們沒有切身的真實體驗的話,那么真的很難對他們解釋好處在哪里,畢竟只有實踐才能得真知。
汽車設計也起著重要作用。在2011年的時候,豐田發(fā)不了一款混合動力汽車Prius(普銳斯),并取得了不錯的銷量,被譽為領導新時代潮流的混合動力轎車的典范。許多經(jīng)濟學家都在報紙或論文的頭條中討論這樣一個話題——「炫耀性保育:環(huán)境保護誠意中的普銳斯效應和購買欲」。其中Steve和 AlisonSexton認為人們購買普銳斯混合動力汽車是因為相比較傳統(tǒng)汽車,這款車的獨特設計傳達了一種保護外界環(huán)境的積極信號。購買普銳斯是一種炫耀性消費,但在這種情況下所傳達的信息是環(huán)保的,是一種直觀上與浪費、消耗地球資源隊里的概念。
不過根據(jù)PamFletcher的說法,消費者向通用汽車回饋的信息卻與之正好相反。她表示:「當我們推出第一代Volt汽車的時候收到了很多預料之外的反饋信息,消費者表示很喜歡這輛汽車,因為它看起來并不像是一個科學項目。根據(jù)這些信息,我們又設計制造了第二代的Volt汽車,這一次最主要的任務就是使這輛汽車看起來更加主流,而非概念化、科幻化?!?/p>
美國汽車交易平臺AutoTrader最近在網(wǎng)站上做的一次民意調查也驗證了這一說法,大部分受訪者都表示希望電動汽車或者混合動力車看起來更像是傳統(tǒng)汽車。
當然,消費者的認識并不是電動汽車沒有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路上的唯一原因。缺少廣泛的公共充電設施對習慣在晚上把車停在路邊的城市居民來說很難有吸引力,而郊區(qū)的居民則有車庫和停車場來停車充電。
Arstechnica就此問題采訪了通用汽車的高級汽車商業(yè)化策略領導BrittaGross,這是否意味著那些城市司機的生活中注定不會有電動汽車的身影?
BrittaGross表示,目前的數(shù)據(jù)顯示只有3%到4%的汽車充電是在公共場合完成的,30%的是工作時完成,而絕大多數(shù)的是晚上在家里充電。媒體的關注點有時往往本末倒置,對于電動汽車來說,需要弄清楚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50%的司機都用家中的插座充電,目前市場遠沒有達到大力發(fā)展公共充電設施的階段。直流快速充電和公共基礎設施固然很重要,但Gross認為擴大工作場所充電可能才是現(xiàn)在最需要做的工作。
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報告向政府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呼吁提供穩(wěn)定的聯(lián)邦經(jīng)費以發(fā)展更高能量密度的電池,以及將電池設計的更安全、更耐用。它同時還呼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弄清楚家中充電或工作場所充電與公眾充電基礎設施的利弊,對購買電動汽車的消費者進行一定的財政獎勵(對于不同消費行為的獎勵方式也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以及將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納入到建筑法規(guī)中去等建議。
環(huán)境的保護需要每個人的努力才能取得成效,電動汽車的發(fā)展只是第一步,在未來,當?shù)缆飞系碾妱悠囋絹碓蕉嗟臅r候,或許就是取得成效的時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