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入局智能家居市場 繁榮背后的AI芯片之殤
BAT的推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x-cimer.com/article/201806/382383.htm眾所周知,單純以一個低利潤的硬件設備來講,音箱并不值得來做。BAT中的任何一家,一年賣出那么幾百萬臺音箱,都是沒有意義的。
但是,移動互聯(lián)網之后的稀缺入口卻是無價的。
“智能音箱是個很有意思的產品。它看似微不足道,但其架構是未來所有人工智能產品的核心。機器人也好,智能家居其他產品也罷,其實都是智能音箱的拓展。”陳孝良解釋道。“比如給音箱加個屏,就成了智能電視;給它放到冰箱上,就是智能冰箱等等。所有看似炫酷的智能家居產品的技術內核是固定的,就是與人的交互?!?/p>
因此,智能音箱是語音交互真正落地的第一款產品。同時,它自帶控制中心屬性,必然將成為智能家居的核心。當下,誰最先憑借智能音箱產品展穩(wěn)腳跟,誰就將在“物聯(lián)網”上擁有絕對話語權。
BAT搶奪的正是這樣的話語權。
而在BAT的“戰(zhàn)亂”中,創(chuàng)業(yè)公司依舊有著巨大的市場機遇。藍馳創(chuàng)投執(zhí)行董事曹巍在品途商業(yè)評論的專訪中提到,“整個市場一定需要整個行業(yè)和生態(tài)一起推動,這不是一家公司可以解決的問題。BAT自己做不了?!?/p>
而對于創(chuàng)業(yè)公司,選準賽道仍是關鍵?!按蠹抑岸荚谡務摗v訊沒有夢想’那篇文章。這些大的公司一旦到了一定規(guī)模,它對自己能力半徑的理解是越來越清晰的。它會把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做好,用不同的心態(tài)來去對待和扶植這些有機會新的創(chuàng)業(yè)細分領域。所以,我是不太擔心BAT對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威脅?!?/p>
同時,若不踏入曹巍重點跟進的人工智能硬件市場,做“BAT背后的大佬”也是一條不錯的路徑。
陳孝良創(chuàng)辦的聲智科技即發(fā)力于此。“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定位于和巨頭一起合作,一起開拓人工智能市場,并不是賭公司的未來去和巨頭競爭?!?/p>
陳孝良提到,大家競爭的時候會產生很大的差異化,互聯(lián)網巨頭的技術部門可能更關注對新興技術的理解和判斷,而創(chuàng)業(yè)公司更關注于技術在市場的快速落地和量產。
這種差異化是決定未來技術能否真正落地的關鍵。所以,很重要的一點是創(chuàng)業(yè)公司更注重用戶體驗,而非展示自己的新興技術。
智能家居的下半場
“智能家居未來最理想的交互控制會是語音和視覺?!毕蛭慕苷f道,“這樣,智能家居不再需要搭載手機APP,因而解決了硬件不夠智能以及使用者不會操作硬件的問題,降低了人們的學習成本?!?/p>
當下,智能家居應用程序搭載智能手機依舊是業(yè)內操作的核心模式,而其隱患也在不斷顯現。
一方面,如果手機成了智能家居的產業(yè)鏈上游,智能家居的發(fā)展將會受到手機產業(yè)的限制而發(fā)揮不出其應有的潛力;另一方面,當下低頭族已有很多,如果再把智能家居控制端嵌入手機,只會使家居成為手機的附屬產品,有悖初衷。
除此之外,智能家居會變得更加包容。“比如,Rokid已經在智能音箱產品中錄入了老人和孩子的語言數據庫,畢竟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講普通話。”迎合了家庭場景,智能家居才能走得長遠。
“最重要的是,智能家居產品會擁有更強大的自我學習能力。”在向文杰看來,未來的智能家居會了解主人的生活習慣,并進行自動提醒、應答及信息推送?!熬拖馫Q音樂一樣,現在我們已經不太需要自己去下載音樂,幾個月下來他們會充分熟悉我們的聽歌習慣,并做出精準的定制。”
未來的智能家居也是如此。它知道你平日什么時間出門,早餐吃什么,幾點該開好空調等你回家;知道你周末幾點起床,什么時間看電視,什么時間可能要和它聊天,以及要聊點什么才能讓你開心。
這樣的變革聽起來就讓人血脈噴張。但是,正如蘋果前高管提出的“復雜守恒定律”:對于一個產品,表面和用戶的交互越簡單,實際上它的內在系統(tǒng)越復雜。
“我們正在利用非常復雜的人工智能技術,去創(chuàng)造更多簡單的語音交互場景。這是我們在做的。”向文杰如是說道。
但是,對于智能家居的未來,陳孝良卻也有著一些擔憂。“以后,一個屋子里有那么多的智能設備,那如何才能解決機器之間誰才是‘老大’的問題呢?一方面,如果我發(fā)出指令,可能與多個設備同時相關,那么哪個機器該主動或優(yōu)先響應?”
他笑了笑,繼續(xù)說道,“另一方面,如果設備間互發(fā)響應,比如冰箱要求洗衣機開始洗衣服,洗衣機又要求冰箱降低溫度,那么誰說得算?萬一冰箱‘不服管’、洗衣機‘不聽話’,那人類的生活豈不是更糟糕?”,再發(fā)散一下思維,我們能不能利用區(qū)塊鏈技術解決這些機器之間的“共識”問題呢?”
這樣有趣的未來,值得期待。
芯片之“殤”
在中興事件中,為什么美國人可以輕易掐住我們的脖子?
“中國整個芯片產業(yè)都極度依賴于進口,2017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高達2600億美元,貿易逆差高達1932億美元,集成電路早已超過石油成為中國的第一大進口商品。2017年排名全球前十大的半導體企業(yè),沒有一家是中國的?!焙MㄗC券姜超在長文中寫道。
此般窘境下,多家獨角獸企業(yè)以“自主研發(fā)AI芯片”為己任,打響中美貿易反擊戰(zhàn)。6月20日,寒武紀宣布完成B輪融資。本輪融資后,其整體估值達到25億美元。
然而,獨角獸紛紛入局之時,云知聲卻被認定為“最不該做芯片的團隊”。
“但是我們做了?!眲?chuàng)始人兼CEO黃偉說,“因為我們在行業(yè)的最前沿,我們不是在研究室,我們知道客戶需要什么。我們知道,這個技術如果要滿足場景化需要的話,我們必須做什么?!?/p>
智能家居,是黃偉的首要發(fā)力點。他相信,當AIoT時代來臨,人們上網將不再只通過手機或電腦,家里的冰箱、洗衣機、空調,它們都將成為上網的“媒介”。
但是,最開始時,大多數用戶并不理解“設備端”的含義。比如說,一個人和音箱進行自然的多人對話,以前一定是做不到的。因此,云知聲便結合自己的能力,結合產品對場景的理解,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方案,把它交付給客戶。
“我怎么去喚醒這個設備?我可以把喚醒能力放在這個芯片里面。我怎么樣實現人和設備的一個基本的語音識別能力?我可以把語音識別放在這個芯片里面去。”黃偉介紹道,“甚至包括一部分基本的自然語言理解能力,我也可以放到芯片里面去。這樣的話,我的這個芯片已經80%甚至90%完成了人機基本的功能。”
除此之外,云知聲把終端交互做到了極致。他們開放代碼,并把它提供給合作伙伴。
“我們專注于做云端芯。我們不可能每個端都自己做,我們必須把我們的能力開放出來,交給我們的合作伙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滿足更多產業(yè)的需求。”
寫在最后
追風的華強北“極客商人”、精明的深圳中小制造業(yè)主,都想在智能家居時代來臨的時候抓取一波紅利,成就一番事業(yè)。
但是當他們用廉價解決方案造出了可以“賺快錢”的智能音箱后,卻發(fā)現無法承擔智能硬件“服務”之重。
據Canalys預測報告,預計到今年年底全球智能音箱銷量將增長到5630萬臺。然而產業(yè)高速發(fā)展的同時,前有谷歌Home Max出現宕機故障,竟讓路由器背鍋;后有亞馬遜echo的Alexa突然喚醒大笑,令人毛骨悚然。
用戶體驗的打磨到底進行到哪一個階段?在諸多科幻電影、小說、無限暢想的影響下,挑剔的消費者對于智能產品的高期怎樣實現,價格、性能相較如何得到平衡?
我們尚且不得而知。
但是,在這個“朋友圈里沒有朋友,生活空間沒有生活”的時代,產品所謂的“智能”到底是為了什么,或許值得每一個人思考。
希望在未來,一句“Hi”換來的不僅僅是全屋智能設備亮起的屏幕,還有在客廳自顧自玩耍的孩子的一次問候、亦或是一個擁抱。
評論